2017年10月23日    徐小平 创业邦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善败者不亡”,认真研习失败,离成功会更近。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分享了自己对创业失败的看法。既有独门创业学分享,又有最现实创业难题的解答。

1

中国人不说失败,我们总是在研究别人怎么成功。要知道,汽车在上路之前都要经历Destructive testing,破坏性实验。“为了建造世界上最好的车,我们建造了世界上最坏的路。”如果你不经过破坏性实验,你的人生不会太坚实。

每个人都有过失败,我有过失败,俞敏洪有过失败。

王兴经历了多大的失败,但又是多么了不起的失败。陈年创业两次都失败了,然后做凡客,做起来了,然后又失败了,那时候陈年才40多岁。

他的好朋友雷军也是40多岁才创业。雷军在金山曾经也是惨遭挫折。这种失败是很多人没有资格享受的创痛。1998年,雷军来到北京,作为金山的4号员工,金山的人基本都是他招的,业务也是他做出来的。但是,当时他没有多少股份。

每个人都曾有过失败,但很少有人敢直接面对失败。我们研究失败,知道怎样跌倒的,就知道怎样不会再跌倒。要打造一种拥抱失败的文化,然后我们才能够轻松、自信、一路高歌地去追求成功。

我是40岁才创业,在新东方之前曾经创业过一次。93年回国,付出了巨大的人生代价。别人问为什么失败?我就一句话,那时候不懂商业。

2

如果研究创业失败,我就得要分两方面。一种是技术上的失败,举个例子,两个发小做一家公司,股份五五分成,但3个月以后就吵起来,打到我们这里了。我们开会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让一个创业者多拿20%,如果联合创始人做得好,再把这20%还给他。

创业学上有一个基本原则:一个创业公司绝对不能有两个利益主体。

而最重要的方面,其实是认知的问题。认知问题也就是观念问题,你怎么看问题。失败是源于自我认知的缺失,这种认知缺陷让我们无法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我正在写的创业学的一门课,叫创业者的四重人格。作为创业者,你是创始人,你是股东,你是董事,你是高管。

其实高管这个身份和股东、董事的身份没必要绑在一起。但是,创业公司是一定要在一起的。作为CEO的你万一干得不好,你就得罪了作为股东的你。作为董事的你,假如对作为CEO的你有不满意?你这两个身份是会打架的,会给你带来困扰的。

1996年,俞敏洪请我去新东方,辅佐俞敏洪创业,那时候我们一路高歌。后来俞敏洪请部分股东开会,要把我赶出新东方。我朝俞敏洪走了过去,其他人都以为我要杀了俞敏洪,但我抱了俞敏洪一下就走了。其他股东觉得把我赶走对他们有好处,保护了作为股东的权益,那也就保护了作为股东的徐小平。

我们不要羞于说失败,我们也不要羞于谈自己阴暗的,甚至邪恶的一面。我们在谈失败时,要有我们是人才,一定会成功的想法。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一定会走出来。这是历史规律,就像太阳一定会升起来。

在黎明来临之前,我们要学会凿壁偷光。

我们要和身边的合伙人们一起躲过这个寒冷的时光,这才是研究失败的目的。

3

创业就是万分之一成功的概率。有的人创业失败以后,又回到大公司去做一个中层。或者在一个舒适的位置,拿着一份高薪。其实创业是一个很苦逼的过程,很多失败一两次的创业者就会选择去过正常的生活了。

那什么人适合创业?什么人适合去过一种相对舒适的生活呢?

我先讲讲自己。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俞敏洪的二把手,现在我都这么想。这是我性格所致。人最难的就是发现自我,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刘翔之前是扔铅球的,后来改成了跨栏,这就是发现自我。生理上容易找到自我,那灵魂深处的自我呢?

在新东方做出国咨询的时候,任何危机来了,我都觉得是机会来了,我就欢乐。

警察来了,我去,消防大队来了,我去……

这种面对困难的心理,我是自豪的。有时候遇到问题,我觉得麻烦,心里压抑,我知道只是累了,休两天假回来照样面对。

为什么要创业?你不甘寂寞,不甘拿工资,不甘受人指使。或者,有了想法,不试试,你不甘心。你要寻找你的潜力。创业的过程没有结果,只有探索。你不做,永远不知道。

关于创不创业,你得去试一试,否则遗憾终生。我不是鼓励大家去创业,而是鼓励去尝试。失败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投过乐纯酸奶,创始团队有一位沃顿毕业的,后来去了投行,黑石。接着出来创业,我们没投,失败了。之后,他就去美团市场部工作,因为作为留学生,要接地气。这就是在不断认清自己。后来做的乐纯酸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公司。

4

另一个问题,怎样平衡创业和生活呢?

我们当年创业时,要经常在俞敏洪家里开会。晚上,很多同事的老婆都会打电话来找人。有的老婆会理解,有的老婆会闹到公司,掀桌子。你的家人支持你创业吗?

其实,家人应该给创业者最大的理解,因为创业者很难过上常人的生活。你用青春赌明天,你用5年搏50年。你付出5年的代价,来赢得50年的财富自由。当然,并不是有钱就幸福,但起码在今后50年不需要拼命去挣钱了。作为创业者的家人,为了以后的幸福,是不是也要付出些孤独呢?

当然,创业者必须要顾及家人。在关键日子,即使你忙的没时间,让花店给老婆去送一次花,不难吧。生活中很多简单的细节,能帮助你维护家庭。

有一对夫妻创业者问我,多年以来一直想找到第三个合伙人,但这些年很难有人能融入到我们之间,该怎么办?

我告诉她们,其他的合伙人的作用对比老婆作为高管的作用如何呢?如果其他合伙人能比老婆做得好,赶紧请妻子离开公司。千万不要用某些业务离不开做借口,越早离开越好。因为作为创业者,你要追求的是公司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妻子,你是想做一个几十亿估值公司的老板娘呢,还是想做一个小创业公司的老板之一呢?

当合伙人跟老公提意见的时候,老婆总在身边,你想想这工作得多难做。

5

有些创业者学历比较低,小学、中学毕业。但公司里的很多人都是高学历,海归等精英人才。创始人日常交流沟通会产生障碍,该怎么办?

我一个朋友,中国很伟大的餐饮企业老板,大董。他是厨师出身,也是初中学历,但他后来去读大专、读MBA。有一次,就我旁边的一个人跟大董说,你该读博士了。

大董能一路走过了,能够管理20多家米其林级别的餐厅,跟他不断的自我提升是离不开的。曹德旺小学毕业,美的的创始人也小学毕业,很多伟大的企业家出身都不高。所以学历低不是问题,但在成长过程中,在和学历高的人交流过程中,自己必须提升。否则,你的部下说的东西,你不懂。一张口,内心深处是有压力的。

最后,我提醒大家,“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创业者的。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