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走过的道路,中国都一步一步的跟着要走一遍。
在两百年前( 1800年前后)的欧洲,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在能源(蒸汽机技术革新,推动了煤炭业的发展)、材料(冶铁业)、交通(火车和轮船)、金融(银行的出现)等四个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傲视全球。很快,这些技术传播到欧洲大陆,荷兰、法国也先后富裕了起来。
在这些先富起来的欧洲贵族眼里,此时的美国,正如20年前世人眼里的中国。
我们简单的说说吧,在 1800-1850年的美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主要的工业以食品业和纺织业为主,农场蓄奴,种植棉花,茶叶,粮食,加工纺织品大量出口欧洲,赚取一些微薄的利润。工业区也集中在东部沿海的一小块地方,正如1980-1990年代的中国,在东南沿海画了几个圈,搞些纺织品出口。
此时的美国和中国,都是一个未开化的农业国,刚刚触摸到现代文明的一些气息。
然后到了 1860-1890年代。
南北战争后,美国掀起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大搞铁公鸡,铁路横穿美洲大陆,公路几纵几横,累死几万华工,真是一把辛酸泪啊。铁公鸡带动了钢铁、煤炭、水泥等一干产业,房地产也是热火朝天啊。这几十年里,华尔街经历了美国第一次大牛市,铁路股涨翻天,钢铁大王卡耐基成为美国梦的代表。1890年代前后,美国的钢铁生产量第一次超过了大英帝国,GDP也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德国。很牛吧?屌丝逆袭了吧?但在英国老贵族眼里,美国仍然只是一个乡巴佬而已,人均GDP没法比啊。
这个时期的美国是不是很像2000年代的中国?
在2000-2010年这十年,对于中国来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数亿农民涌向城市,城市化率达到了50%,房地产和铁公鸡成为第一大产业,房地产、煤炭、钢铁股票在2005-2009年经历了超级大牛市。
此时的美国和中国一样,经济和平崛起。
接下来是 1900-1930年代的美国。
能源(石油的发现)、材料(钢的大规模应用)、交通(汽车和飞机)、金融(证券业)、信息(电报和电话)等的技术革新,推动了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时候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和德国、日本一起,实现了对老牌工业强国英法的追赶。
伴随着新工业革命,福特汽车,通用电气、波音飞机、美林证券、美孚石油这些伟大的企业先后崛起。
美国历史上的黄金十年——1920年代,正是得益于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进入家庭,推动了交通效率的提升,生产力飞跃式进步。但是这个十年,也是浮躁的十年,股市投机气氛狂热,直接孕育了1929年的大萧条。
在这个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追上了欧洲,标志着正式进入发达国家阵营。但是在社会层面,环保问题、股市投机黑幕仍然层出不穷。军事不敌大英帝国,科技水平也比不上新贵德国,文化上也不够自信,好莱坞最大的明星卓别林是个英国人,政治从韬光养晦转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大英帝国的”利益相关者“。
我认为眼下的中国,2010年代的中国,和1910年代的美国是如此的相似。
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将要过去,钢铁、煤炭行业陷入低迷,纺织业向东南亚转移,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中产阶层在沿海工业区、内陆省会已经形成,并逐渐取代过去的农民、工人阶层,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阶层。
所谓产业升级,在我看来,就是钢铁业萎缩,汽车业壮大,煤炭业萎缩, 石油业壮大,汽车和石化将成为这个十年中国的支柱产业。这两个支柱产业的发展,将大幅提升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人均GDP从2011年的5000美元水平上升到2020年的1.5万美元水平,追上那时候的世界平均生产力水平(巴西、俄罗斯、东欧)。
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 2017-2019年之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当然,人均GDP仍然很低,但是历史的车轮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挡了。
媒体上总有人在杞人忧天,说中国社会腐败问题严重,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云云。这真是扯淡。我们来看看那些常被人拿出来的反面例子: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起飞是在1970年代,得益于日本的经济崛起,对原材料的大规模需求所孕育的一次大宗商品牛市。铁矿石、石油、大豆的价格飞涨,支撑起了巴西的经济繁荣。但是随着日本的需求饱和,巴西阿根廷的经济很快就遭受了打击。这和是否处于中等收入阶段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和巴西是完全不一样经济结构的国家。一个是依靠城市化、工业化、高性价比工业品出口的国家,一个是依靠原材料矿产品出口的国家,如何能够相提并论?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在1920年代,仍然不是一个资本主义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后面我们还会看到,日本在1960年代,香港在1970年代,台湾韩国在1980年代,同样腐败严重,环保危机,社会问题丛生。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解决掉。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1940-70年代:石化、电子成为美国主要的行业,才标志着重化工业的真正完成。养老基金逐渐成为股市投资主力,大量买入蓝筹股,使市场投机风潮褪去,整体变得理性和平稳。摩托罗拉,惠普,德州仪器等新一代企业崛起。社会法制建设变得完善,鼓励创新,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标杆。
1980-2010年代:科技网络行业成为主导,代表着信息产业革命的升级。IBM、微软、思科、苹果、谷歌、FACEBOOK等伟大企业先后崛起。
直至今日,第三次科技革命仍在继续,移动互联网、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3D打印、智慧城市、太阳能,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中国的追赶脚步仍在继续。
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一个社会经济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相推进的发展史。
技术变革,推动产业变革,进一步影响社会组织生态,政治、文化、思想等等的广泛变化。
中国离美国的文明距离仍然很遥远,正如前文所说,只是相当于1910年代的美国,有百年的历史距离。
但是, 得益于技术的快速传播,中国要追上美国,其实并不需要一百年,或者三十年、二十年足矣。
除了和美国对比,我们还可以和东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一下对比。
据我观察,2015年的中国,大致相当于1970年的日本,1975年的香港,1980年的台湾,1985年的韩国。
1960年代的日本,钢铁是第一大支柱产业,丰田和索尼仍然不起眼,环保问题非常严重,并不比今日中国的环保危机好到哪里去。
1968年,日本GDP超过德国,跃升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人均GDP仍然落后。
1970年代的日本,第一次超级大牛市结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丰田和索尼如潮水般涌向世界。文化产业开始繁荣,1973年哆啦a梦,1979年机动战士高达,1984年龙珠,1985年圣斗士。
事实上,直到1980年代,日本才真正在经济上和文化上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香港,1950年代开始搞纺织品出口,1960年代房地产大发展,1970年代仍然贪污横行,但是中产阶层开始形成,1974年许冠杰的《鬼马双星》打响本土喜剧电影的第一炮,紧接着1978年成龙的《醉拳》带动功夫电影兴起,1986年周润发《英雄本色》出世,1990年周星驰《赌圣》大红特红。
台湾,1950年代发展食品业,1960年代开始搞纺织品出口加工业,1970年代房地产和铁公鸡,1980年代台积电成立,向半导体和IT产业转型升级,中产阶层形成,1990年代社会变革,制度转型,最终成为民主社会,文化上周华健、张惠妹、张信哲、周杰伦先后涌现,成为华语音乐的一块高地。
韩国,同样是1960年代开始纺织业出口,1970年代大炼钢铁,1980年代重点发展汽车、石化、电子等产业,这个时候的三星和现代又有几个世人知道?环保和社会腐败问题又有几个中国人清楚?1990年代,社会转型,文化繁荣,2000年代三星和现代终于成为世界产业里的重要竞争者,韩剧横扫中国。
中国在过去30年里走过的路,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都走过,得益于世界范围的技术传播和产业转移,最终实现经济上的快速追赶,期间历经坎坷和曲折;未来的20年,中国即将发生的大历史,我们也将一一见证: 经济上进入发达国家社会,社会上环保、道德危机得到愈合,文化上实现大繁荣。
这样的图景其实已经在悄悄展开,你或者不相信,但确实如此:
华为、中兴、酷派、联想、小米等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正如日本当年索尼松下的崛起一般;
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民营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正如丰田、本田、日产在早年间的复制,比亚迪的智能电动车”秦“”唐“,和美国的特斯拉,让我想起了百年前福特汽车之于欧洲大陆的奔驰汽车的地位落差。
腾讯的社交网络微信、奇虎360的安全杀毒、阿里的互联网金融、大众点评网、豆瓣、京东、唯品会、YY、去哪儿,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其实并不比美国落后多少,甚至比1910年代美国和欧洲大陆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要小得多。
看看美国、日本、四小龙走过的路,你会明白明天的路我们应该怎么走。
我们正处于一个千年只此一回的伟大时代,我们如何能不感到幸运?
摘录一段和网友的对话:
问:
这些发展路径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是对各国的影响却是不一样的。西方各国榨取其他国家人民的劳动补贴自己国民,中国如果也这么做的话,那得需要榨取多少国家人民的劳动才能够让国内贫富差距不那么大呢?还有那么多的国家让中国去压榨么?
答: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只有最早的英国法国有较大海外殖民地,其后的瑞士德国奥地利丹麦北欧美加日韩澳洲新西兰,几十个国家,哪一个是通过掠夺获得成功的呢? 资本主义的成功,不是靠掠夺,而是通过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分工专业化,提升生产力实现的。
请记住,最早的海外殖民帝国西班牙葡萄牙并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问:
只有能源技术和农业生产出现颠覆式的突破中国才有可能实现全民中产。西方各国之前的技术变革都是在挖掘已有资源能源。西方发达国家加起来有多少人呢?中国有多少人呢?继续靠挖掘已有的资源能源发展,根本支撑不了中国的持续发展。原有的技术变革引领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模式在中国这儿不是说失灵了,而是已有的资源能源不足以让中国走完这个历程。
答:
资源不是你说不足就不足的了,看看这个市场吧,钢铁堆积成山卖不出去,煤炭价格暴跌,页岩气技术一出来油价也在跌,还有不断发展的太阳能技术,海底无数的矿产、澳大利亚南美非洲的矿产、加拿大的重油矿产因为价格暴跌而无人问津,矿产不是不足啊,洽洽相反,目前的情况是太多了卖不出去啊。
农业问题你也多虑了,目前中国的人口高峰期已过,未来的人口不会有爆发式的增长,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还有可能出现人口萎缩,农产品需求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
你的那些观点,我在读书的时候也天天被老师这么灌输着,中国困难有多严重,结果出来社会一看,看看世界的发展,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问:
不好意思,我还真没觉得中国这儿有多困难,我倒觉得很多人看到西方的巨大发展成就之后,对西方的问题视而不见。中国复制西方模式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够以西方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吗?能源储量大不代表能源不会短缺,还有成本在里面。中国不算能源小国却依然是能源短缺大国。
答:
现代资本主义遵循的规则就是交易,中国资源短缺不重要,进口矿产,制成工业品,再出口赚钱就行了。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资源短缺国家。这就像一个人一样,我没有祖先积攥下来的财富和农田矿产,但是不要紧,我可以凭借我的知识去打工赚钱。资本主义的秘密就在这里, 只有通过实业和经商才能真正赚到大钱,煤老板再富也不可能富过三代。
问:
能源利用不出现颠覆性变革,现有的能源耗费越多带来的问题越多。西方完成原始积累后天蓝了水清了,但是全球的空气更糟环境更差了。再添一倍多这样的能源耗费,后果会怎样呢?
答:
中国目前的空气污染问题,主要是煤炭发电带来的,电力的主要去向是金属加工业和水泥化工业等等,他们的下游应用主要是房地产。随着城市化高潮的过去,这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瓶颈,未来会渐渐萎缩。
随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煤炭也会渐渐被其他能源取代。西方发达国家早年的污染,像伦敦、鲁尔区,都是因为煤炭利用带来的,但是目前煤炭已经基本不开采了,被核电、水电、风电、天然气发电等更清洁的能源取代了。这就是西方国家现在环保这么好的关键原因。
全世界的主要国家中,目前只有中国和印度还在用煤炭这种高污染的能源,西方发达国家基本都不用了。
不是说人均gdp越高,能源消耗就越多的,只有在早期重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些产业需要大量消耗能源,现在发达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是服务业和高科技工业,能源的消耗并不大。
当中国的经济走完重工业化的过程,能源消耗会大大下降,空气污染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关于创新与超越
很多人不理解中国为何能够超越美国,最大的一个论据就是:
中国的传统产业,机械精度离西方差距很大、制造机械的机器技术都被西方垄断,所以中国想超越美国永远都不可能。
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如果你陷进这个误区里,世界就是静止的,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
事实上,世界是一直都在进化的,落后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在过去的两百年间,反复都在上演着。
原因是这样的:
1、先进国家之所以能发达,是因为它们建立了在部分产业上的世界级竞争力。这些产业,它们有先发时间优势,有人才、技术的积累和庞大完整的产业链,后来国家是几乎永远都不可能跟它们较量的。
比如英国荷兰的资源产业,得益于全球殖民扩张;
德国日本的汽车和机械产业,得益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先发优势。
法国意大利的奢侈品服饰产业。
美国的航天、证券投资和电影文化产业。
这些产业是西方国家的立国之本,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中国要想跟他们抗衡,很难很难。中国在这些方面,离它们的距离,可以说是地球离月球往返十次都不为过。
即使是汽车工业已经很发达的日本,在高端汽车上仍然无法跟德国的奔驰宝马抗衡。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20年里,甚至50年里,在传统产业上,中国都难以超越西方,这是确定无疑的。
在传统产业上,中国的目标仅仅是:在质量上接近西方,然后通过渠道优势,在中低端领域实现国内产业替换就可以了。
2、后进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超越,一定是发生在新兴产业,在科技革命中孕育的新产业。
韩国台湾就是一个例子,它们在传统产业上都没有超越西方,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它们不是发达国家。事实上,韩国的三星,LG,台湾的台积电、联发科为代表的IT科技工业在全世界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它们的食品纺织业等传统制造业难以走出国门,是因为西方的产业链已经很完善,对它们的成长造成了阻碍,这跟我们目前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但在新兴产业上,差距就要小得多,西方的新科技在研发出来不到1年很有可能就被引进了落后国家。这个时候,落后国家很容易就凭借着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在全球市场上挤垮先进国家,一旦在某个环节建立了竞争优势,就会不断扩大,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将先进国家的高成本产业挤垮。
东亚国家的智能手机产业就是这样,将西方国家挤垮的。(苹果的智能手机虽然仍很强,但是没落只是时间问题,他的价格是硬伤)
华为的通信产品,就是这样将西方的同行挤垮的。
而且在创新上,中国的智能穿戴产业,智能电动车,智能家电,无人机,互联网产业和西方相比,也是具有自己的竞争力的, 未来的经济超越,走出国门建立全球地位,是建立在这些产业之上的。
3、很多人还会说,中国的这些产业,靠低端价格优势跟西方产业竞争,利润太低了,没有前途。
这又是一个大大的认识误区。
利润率低,是因为仍在自由竞争阶段。 任何行业,只要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垄断龙头凭借着规模、渠道、品牌等优势,都可以获得高于行业平均的利润率。
举一个例子,富士康,这个是典型的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印象中利润率很低吧。但是它的实际利润额(2012年利润26亿美元)一点都不低,高于日本的软银、东芝、松下、发那科等科技巨头,高于中国的上汽、腾讯、万科恒大等财主,高于德国的保时捷和阿迪达斯,法国的迪奥爱马仕和保乐力加等奢侈品巨头,高于欧洲的EADS宇航集团(生产空中客车、阿里安娜火箭的那家),高于美国的通用动力、雷神、霍尼韦尔等军工巨头。
随着垄断地位的确立,任何行业龙头,不管是凭借技术,还是规模、渠道优势,最终都将获得强大的利润。当利润获得保障之后,投资于研发,产业升级,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就是联想、美的格力、三一重工这些相对传统的中国产业的未来
4、中国相对于西方,竞争力在哪里?
第一,低成本优势,第二,庞大的人口市场。
这两点,可以让中国在新兴产业上迅速培养出足以挑战西方的跨国巨头,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细分产品在市场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这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能够发展这么快,远远抛离日本韩国台湾的原因。
我举两个例子,腾讯和阿里集团,毫无疑问是目前中国富有创新精神的两个代表企业,它们在移动社交平台和互联网金融上的创新和发展势头,我认为是超过了美国的同行的。
腾讯的文章我已经分析过很多了,可以参看我的这篇答文《福布斯》评腾讯创新能力全球第四,超越苹果和谷歌,如何理解?,这里不再展开,重点说说阿里集团。
阿里的天猫淘宝打败了ebay就不用说了,但是阿里真正的创新,在于互联网金融上,它的支付宝信用体系、基于大数据的小额信用贷款,基于存款和投资自由切换的余额宝,还有在互联网保险和证券上的新业务探索,都是超越了西方的创新。这些创新将在未来的二十年,带给中国传统金融业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天都在发生,而我们很多人却视而不见,整天念叨着一些中国的弊端,似乎中国就只有黑暗。西方黑暗千年的中世纪都这么走出来了,又有什么值得悲观的呢?
5、 历史确实不会重复,但却是有规律的。
只要我们把握这些规律,合理推演,就可以看到未来了。
我是做投资的,投资就是预测未来,你不能比别人看到更长远的未来,只是听别人讲故事,你就永远只是一个等待命运施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