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24日    i黑马 作者:华杉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孙子兵法》中的九大创业精髓

1、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

孙子兵法第一篇讲“计”,不是奇谋巧计,是计算的计,是现代的SWOT分析(优劣势分析法):优势、劣势、威胁、机会。庙算,就是在决定是否开战之前,在家里衡量计算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五事七计”,从五个方面,七个科目,进行打分。分多的胜,分少的败。打完分,就能知胜,叫“多算胜,少算不胜”。

知胜,算下来能赢,而后可以兴师动众,打。算下来自己分数没别人高,就不要战。所以孙子是不相信以弱胜强,那是小概率事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不会拿国家民族的命运,去赌小概率事件。

2、打得赢,也要算成本

行动必有代价,战争代价极大。不要光想着战胜,要算账,值不值得。李克说魏文侯“数胜必亡”,胜仗打多了,国家反而要灭亡。因为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傲之主,率领疲惫之民,这国家就要亡了。

汉武大帝,就演绎了主骄民疲的一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何其霸气!汉武帝一生开疆拓土,武功赫赫,结果呢?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全部破产,国家差点都给他搞亡国了,晚年迫于巨大政治压力,下轮台罪己诏,批评自己“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3、胜在准备,赢了再打

孙子兵法主要是自强之法,首先是修炼自己,而不是惦记打败别人。

孙子说:“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胜可知,而不可为”。又说“善战者先胜而后战”,要胜中求战,不要战中求胜。

先修炼自己的筋骨,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让自己没漏洞,然后等敌人出漏洞。如果敌人不比我们弱小,或者和我们强弱差不多,而且他没失误,没漏洞,就不能打。“可胜在敌”,就在于他什么时候失误。

敌人不失误,我们就没法赢。

所以胜负可以预知,可以判断,但不能强求。胜机一现,抓住机会就打。

不能反过来,冲上去就打,在打的过程中找胜机,那就危险了。

4、要能等待,能忍耐

现在人们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孙子兵法》讲得最多就是这个。

战争这东西,收益和代价极不对等。打赢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输了,则可能国破家亡,命都没了。所以关键是要能等,不能因为焦虑,就频频动作。哥舒翰守潼关,知道不能打,他能等,但唐明皇焦虑,不能等,逼他出关作战,就全军覆没了。秦国王翦伐楚,他就能等,又能安抚秦始皇,让秦始皇也不着急,他就把六十万大军开到楚国境内,扎营练兵,天天开运动会,等得楚国人焦虑了,动作了,露出破绽了,他一举就把楚国灭了。

等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最好的战略。但人们往往认为等待是不作为,是不可接受的。

要有这个认识:一辈子“不作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作为”的结果可能是死。

比如日本德川家康,他是最能等待,最能忍耐,也最能妥协。织田信长在,他是小兄弟;丰臣秀吉在,他是大诸侯。他有没有志在必得,一定要得天下呢?没有。他可以等,等不来,他可以妥协,丰臣家族强,他可以一直做诸侯。结果大哥们都没他命长,都先死了,没人能拦住他了,他还在丰臣秀吉死后,又等了十七年,才稳稳当当夺了天下。他的家族,就统治了日本两百多年。

5、一战而定。胜而不定,则胜利无意义

胜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如果打了胜仗,但不能平定。都百战百胜了,还要接着打,那打那一百场胜仗干什么?打胜仗也要死人。就算死的是敌人的人,也不如他不要死,收服他,加入我们,才能胜敌而益强。孙子有很强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财产,最好也保全敌人,都收服了归我所有。这才叫平定天下。

战国时赵国李牧守边,防御匈奴,他就紧闭关门,只是练兵,数年不出战,赵王不满,换一个将领去,上任一年多,烽火连天,天天打仗,打得边境地区汉人无法耕种,匈奴无法放牧,双方死伤惨重,冤冤相报,永无宁日。赵王无奈,再派李牧去,他又挂上免战牌,隔绝接触,边境数年无事,匈奴也抢不到东西,渐渐懈怠了。李牧突然大举进兵,一战灭了匈奴十几万人,平定边关,得十几年安宁。

6、以正合,以奇胜,永远多安排一支预备队

“以正合,以奇胜”。这句孙子兵法最为人熟悉的话,前面书中详细用多个战例讲了,那“奇”字,念jī,不念qí,是奇数偶数的奇,又称余奇,就是多出来的部分,就是预备队,就是手里捏着还没打出去的牌,留到关键的时候,打出去,制胜。

这叫分战法,是最基本的战术原则,凡作战,一定要分兵,有一百万人,要分兵。项羽到了最后乌江边,只剩二十八骑,也要分兵,首尾相顾,不能挤成一团打。韩信背水一战,不是真的把所有部队都布阵在水边背水一战,那就真给敌人撵河里喂鱼了。他先分了奇兵出去埋伏着,关键时候杀出来,这才获胜。

人们老相信奇袭得胜,以少胜多,还是侥幸心理,老想使巧劲。孙子告诉你,兵法没有侥幸,弄巧必成拙,必须要按军事规律,按兵法套路来。

7、诡道不重要,专注基本面

“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里这句话,误了好多人,以为《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就是诡诈取胜。诡诈归诡诈,但人家不上套,你再诡诈也没用。诡诈在兵法里,不是主要部分。现在好多出版社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合成一本书,似乎兵法就是奇谋巧计,这是误区。

8、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们念着这句话,就老想去知彼,以为知己不是问题。我自己,我还不知道吗?其实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己。因为不可胜在己,自己强大了,自己不失误,别人就无奈你何。千方百计去知彼,可能还正着了别人的诡道。

《孙子兵法》,讲来讲去,都是练基本功,抓基本面,就是管好你自己,自己强了,再等待胜机出现,等最有把握的时候动手。先胜后战,一战而定。

自己不强,那就不要逞强。

9、孙子兵法教你打赢,但首先是教你认输。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听“永不服输”,因为人们不爱听坏消息,不愿意听到对自己不利的真相。“认输才会赢!”额,这句话人们还勉强可以接受,因为结果还是赢嘛。

假如结果也没有赢,还是输呢?你能不能接受失败呢?

在你真正去学习《孙子兵法》之前,你可能以为那是一部胜战秘笈。它当然也是,胜战秘笈,全在这里,不过如此。但是,如果你在这兵法中,学会了接受失败,你才真正进入了智慧之门。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