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2日    侯继勇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柳传志与他的联想式创新

创新是驱动企业前进的动力之一。因为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变化,当下成了一个爆炸式创新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企业家都有创新焦虑症,就像每个人都有信息焦虑症一样,包括商业大佬。

焦虑是焦虑者的通行证,安逸是自大者的墓志铭。企业家的焦虑程度,反应了一家企业的状态与前景。互联网汹涌而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尽管如此,七十岁的柳传志仍然拥有这种创新焦虑症还是让人觉得奇怪:站在中国企业教父的巅峰,他确实可以傲世同侪,睥晲商界。除了自己拥有这种创新焦虑症之外,他还要公司所有人都要患上创新焦虑症:时时要求员工一要互联网思维,要创新突破。

除了内部推动创新外,柳传志还建立了一套与外部商业世界沟通系统。柳传志与学界很多人是知交好友,众所周知的有周其仁,张五常(微博)等;也定期找一些正处在风口上的企业家聊天,比如雷军、马云、马化腾等。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柳传志还订阅了很多公共帐号,了解最新的行业趋势与动态。

这些都不够,在联想控股开通的微信公众帐号“联想控股的微空间”,并且搭建了一个柳传志与粉丝互动讨论的平台:通过“柳答”,粉丝可以向柳传志提问题,柳传志回答;通过“柳问”,柳传志提问,粉丝回答。这是一个智慧交流分享的平台。功成名就的柳传志仍然求知若渴。

柳传志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是创新?联想如何创新?

那么与360,小米,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相比,联想这家走过了30年的企业,其创新又有什么不同?

对于创新的一般理解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在当下,更有人认为创新是互联网技术与产品的创新。这是狭义上的创新,创新可以在各行各业进行,同时不限于技术、产品创新,还有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前者基于技术,后者基于商业智慧。

技术无国界,基于技术的创新是全球化的;基于商业智慧的创新则不同,有地域,文化,政治体制特色。联想创业三十年,是两方面创新的结合,首先是技术方面的创新,特别是PC技术;其次是商业创新,是中国式的,是中国商业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联想过去三十年如此成功,一定是以柳传志为首的创业者做对了什么。从创新方面理解,联想成功的拥抱了两次创新浪潮:首先是中国式商业创新,其次是全球技术创新。

与小米,360,阿里巴巴这些互联网公司相比,联想在商业创新方面有领先优势,特别是管理创新方面。“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拐大弯”,“复盘”等联想发明,已经成为中国创业者的口头禅。

互联网之后,联想在技术创新方面,不及一些互联网技术方面。在一个技术创新驱动的时代,联想如何结合自己的商业优势,特别是管理创新进行技术创新,是柳传志思考的问题,其结论可能是,有三十年历史,经过PC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联想,在商业方面拥有一片厚土沃壤,可以持续性创新,要跑长跑。“不创新就会堕落或庸庸碌碌,甚至活不下去;但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思想去领导企业,技术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都很有可能让企业昙花一现。”

关于互联网思维,雷军称为“专注,极致,口碑,快 ”七字诀;周鸿祎曾经总结为压强法则,单点突破。这种创新是脉冲式的。

互联网发展二十年应证了柳传志的判断:互联网从门户,网游,搜索,社交,到现在的电商,没有一家公司始终站在浪潮之颠,首富从丁磊,陈天桥,李彦宏,马化腾,到现在的马云,高潮迭起,每一次高潮,都有人站到浪尖,也有人跌倒谷底。不是优胜劣汰,而是技术创新快速转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脉冲。

联想不太一样,从PC,到投资,拥有IT、房地产、消费与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的商业版图,柳传志始终站在浪潮之颠。横跨如此多的行业,而且能做成,柳传志的做法是,把联想的商业经验向不同行业复制。套用流行的话说,就是把互联网思维向不同行业复制。

单纯的基于技术、产品的创新,可以短时间领跑,类似百米冲刺,脉冲式发展,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迭代越来越快;基于商业创新是长跑,类似马拉松,后者是联想的创新之道。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中国的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 ……
阅读更多【联想】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鞭策》
[故事]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分析]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