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健康长寿”的基因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企业和成就人生过程中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企业家的素质至关重要。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企业家精神日益受到重视,甚至被称为是一种最稀缺的资源。从意识层面上来讲,“精神”所包含的要义不在于“怎么做、做什么”,而在于“为什么去做”,也就是说,精神主要解决的是原动力的问题。在这种原动力的引领之下,企业家带领企业团队去进行战略规划、业务开拓、市场发展等等。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文化品质,这种文化品质既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从现代企业的发展着眼,我们认为企业家精神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创新、诚信、学习。
首先,创新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著名管理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这一定位集中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对于企业的兴衰存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创新要求企业家要及时把握机遇,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并进一步把这种创新意识转化成创新能力,渗透到技术、产品、市场、组织、管理等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其次,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就哲学层面看,“诚信”是诚实与信用的一致,即以诚待人,取信于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会明显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诚信也是当代人际交往和经济贸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准则。对于企业家而言,不仅要求自身遵循诚信的做人做事准则,更重要的是要带好一批人,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一个诚实守信的道德组织。只有企业家成为企业诚信经营准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诚信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理念,贯彻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再次,学习是企业家素质提升的源头活水。企业争胜的本钱是学习,只有一流的企业家思维才能构建一流的企业,企业每天都面临着千变万化的市场挑战。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学习是现代企业家的“第一智慧”,今天所有成功企业家成功人生的每一次质的飞跃和提升,都是从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开始的。通过学习,不断突破思维能力的上限,实现观念和视野的超越。
企业信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企业家基于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观,带领自己的员工一起去追问“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而基于这种追问所达成的共识,就是企业信仰。很显然,企业信仰是对企业存在的愿景、意义及其使命等核心理念的回答。如同有信仰的人会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把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目标上一样,企业有信仰,才能够让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促进企业发展。
在当代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经过各类MBA系统培训,有关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各种求“术”的知识并不缺乏,但是一种建立在人文关怀和道德精神基础之上的“道”的诉求意识却有待提升。信仰是人生的力量源泉,它能焕发出强大的驱动力,一个人信仰越坚定,其内心激发的驱动力就越强大,越持久。一个有信仰的企业家才可能塑造出一支有信仰的企业团队,进而打造出优秀的企业及其企业品牌。
信仰的可贵就在于坚守,持续地坚守。放眼世界的著名企业我们看到,他们都一以贯之地践行着自身既定的企业理念和行为准则,不为利益所惑,自觉摈弃那些有悖理念和准则而可能带来的短期利益,让企业信仰像血液一样流动在员工的肌体之中。
要建立信仰,必须经过长久的历练。尤其是在日益物质化世俗化的社会中,信仰常常被物质实用所干扰甚至淹没,以至于产生信仰危机。在这种情势下,企业更加有必要去进行方向性强化,引导员工表现出对企业使命的渴望与认同,并逐渐培育起企业信仰。这里需强调的是,企业信仰的培育要注意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企业信仰的建设提供博大精深的文化支持。例如儒家传统中尊重个体、慎独守信、自强不息以及注重心物平衡的理念,无疑具有超越时代的文化价值。近年来,“中国式管理”日渐引起企业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中国人文精神作为一个信仰体系具有博大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良好的精神内核,经过现代性改造完全可以转化成为中国企业建立共享型价值观的精神资源。当社会流动日趋频繁,个人创业风气日盛时,企业急需明晰自己的信仰,使工作富有意义,以吸引、激励并留住优秀的员工。而当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和困难挫折时,企业信仰又往往能唤起全体企业人不离不弃的维系和不折不扣的坚持,成为帮助企业度过困境、奠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铸就品牌、展示良好形象的保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不可能永续经营,而由一个个缺少社会责任的企业所构成的社会也不可能健康和谐地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道德义务,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显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人文承诺,即企业通过尊崇伦理价值以及对人、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实现企业经营的成功。
长期以来,重制度建设而轻道德责任培养的倾向,已经对当代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企业当然要追求经济效益,创利无疑是首要目标。然而,作为社会成员,企业同时也肩负着社会责任。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在全球化时代,企业之间竞争的重心已经从过去的技术、设备以及制度等“硬件”,转移到企业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等“软件”上来。一个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既不能带来任何积极的社会影响,也不能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把承担社会责任看作是与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而非单纯的危害控制或者公关活动,这需要我们具备全新的思维方式。
致力于社会和谐应该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更是人类进步的推进器。因此,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可谓是企业最深远的“利益”追求。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把社会和环境的因素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切实处理好与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进而直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置身于社会中的企业,不应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将其视为一个特殊的范畴,它实际上更应该作为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去应对社会实践的挑战和变革。社会经济生活越活跃,企业越应该加强自律意识。从社会所赋予企业的伦理期待来讲,企业应该为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表现出更积极的促进性的一面。企业需要在经营运作逐渐成熟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伦理的层面上逐步规范整个企业,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融入社会,真正达到义利统一。如果很多先进的社会理念等在企业里能够先行一步,那么无疑会对社会产生一种良性影响,优化社会的人文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转化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竞争。通过品牌背后蕴含着的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品牌的认同,已成为一种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竞争选择。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提升的机会,企业主动创造机会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事业与企业竞争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另外,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永续经营的社会资本,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对企业而言最典型的稀缺资源,无疑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这种稀缺资源的获得,除了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外,更多的可以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取。
总之,中国的改革走到今天,企业经营渐归于秩序,行为渐归于准则。在内功胜过张力,道德比肩效益的今天,关注企业成长的精神资源的挖掘和培育,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确信,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赢家必然是那些严守准则,有社会责任感,有良好道德水准的企业,也就是有信仰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必定能够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