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8日    马可佳 第一财经日报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史蒂文·斯坦:

  [ 即便有大量高情商的人,也不足以带来组织的成功。从组织的层面看,成功还需要其他因素,例如:勇气、对他人的尊重、社会责任感、公平竞争等 ]

 

  4年前,当史蒂文·斯坦(Steven J. Stein)第一次受邀来到戴维(化名)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办公室时,并没意识到将会发生什么。

  眼前的戴维衬衫笔挺,身材高大健壮、作风强势并且精力充沛。让人看一眼就能感受到,这就是那种贴着“成功人士”标签的人。

  然而此刻,作为IT公司CEO的戴维却深深陷入了管理的苦恼当中,“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遇到差劲的员工。” 戴维抱怨。

  总的来说,戴维的公司发展还不错。但在过去几年中,公司业绩一直增长,但多位员工申请辞职,离开了公司。这让该公司的人才流失率远远高于同行业。

  有“组织情商之父”之称的史蒂文·斯坦,希望通过管理专家帮他解决问题。

  史蒂文尝试了模拟场景,发现与表面看起来光鲜的戴维不同。遇到问题,这位高管的悲观、愤怒非常容易影响他的员工。接下来的调研和360度环评证实了史蒂文的看法,戴维的情商不高,完全没有同理心,他很少换位思考体谅员工,也没有创造出更为公平合理的办公流程。这导致员工的士气低迷。

  “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情商的高低,是决定组织情商高低的关键之一。”近日,在北京举办的第22届中国管理官产学恳谈会间隙,史蒂文·斯坦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告诉记者,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史蒂文帮助戴维重建了组织架构,调整了工作制度和分配制度,并改善了个人工作方式。

  很快,改变工作作风的戴维逐渐变成了受人欢迎的领导者,人才流失问题也迎刃而解。

  低情商领导者

  高增长的公司普遍有高情商的特点。领导者的高情商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比尔·盖茨就是著名的高情商领导。他野心勃勃、洞悉未来,同时适应性非常强。

  但也并非所有的大公司都拥有高情商的领导人。比如BP石油公司的前负责人Dr.Tony Hayward,当时BP出现了漏油事故时,并没有快速采取反应,同时也没有协调好各方关系, Dr.Tony Hayward对工程非常专业,也在BP工作了很多年,并形成了完善的标准。但面对突发事件,他缺少了灵敏度和适应性,导致造成了环境的危害、动物的损害,和BP公司本身的危机。

  领导者本身可以激发员工的情绪,员工因为喜欢某个领导者而愿意为组织效力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一个脾气火暴,只注重成绩,很少关注员工情绪的领导者也往往陷入不受欢迎的失败沼泽。

  通常在高压时期或者经济低迷期,一些管理者会把注意力放在人上,但这是错误的。经济低迷期,对监督型管理者会是巨大的挑战。比如苹果公司在经济低迷时开始加大研发费用,在经济复苏期,新产品给苹果带来了更多增长和业绩。

  还有一些快速扩张的组织正在面临“中层危机”。不少优秀的一线员工忽然发现自己当上了中层。他们虽然为此兴奋不已,却没有什么准备,也没得到新岗位的培训。这是快速发展企业的常见问题,史蒂文·斯坦表示,中层人员首先应该清晰了解公司战略目标,其次能够有效组织工作,并能将公司战略很好地分解给员工,并能够洞察员工情绪变化。

  压力压垮生产力

  史蒂文·斯坦对情商的研究超过20年,“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个体情商的价值,并为大家展示情商怎样能在个人层面提高绩效。但我发现:即便有大量高情商的人,也不足以带来组织的成功。从组织的层面看,成功还需要其他因素,例如:勇气、对他人的尊重、社会责任感、公平竞争等。这时候,我决定着手研究‘组织情商’。”

  有人认为,在职场中,每个人只是一颗螺丝钉,甚至不必要保留个人情绪。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作为组织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深感身上的工作压力一天大过一天。“一份对全球16000名员工的调研显示,50%的职场人士都感觉到压力比18个月前更大。而在中国73%的员工认为主要压力源自于工作。” 史蒂文·斯坦说。

  工作为什么让人觉得有压力?根据(Regus World Survey)调研,51%来自于钱(收入)的压力,37%来自工作负荷,31%来自经济状况,24%来自于健康问题,21%来自于时间管理。

  当压力过大时,53%的人在身体上会感觉头痛或者胃痛;55%的人出现情绪上的焦虑、烦躁;52%的人会在行为上反映出不耐烦,甚至斥责他人。很显然,这些问题会影响生产力、与同事的关系,甚至影响公司的判断力和决策工作。

  这就是低情商组织与高情商组织的差别所在。低情商组织每天反复陷入低落的情绪中,处理情绪的时间远远高于处理工作的时间。而一个高情商组织,大部分员工都情绪饱满,心情愉悦,充满创造力。大部分时间在办公、解决问题和创新。提高情商的组织最大的收获就是员工的敬业和激情。

  高情商组织的吸引力

  一个高情商组织在史蒂文·斯坦看来员工会有以下表现,首先,每天早晨上班的心情都是愉悦的。员工喜欢自己的工作,甚至热爱工作。其次,组织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整个公司都在为一个目标努力。最后,公司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有贡献。在这样组织里工作的员工,乐观、并有较强的抗压性。

  组织情商的概念在北美还处于前沿位置。但是它的部分元素已越来越受到众多进取型企业的关注。例如:在北美,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正快速上升。不少企业正在重新自我定义,不再通过利润和收入,或者员工数量来衡量自己,而是看自己对所属社区和社会的影响。在这方面,“高情商组织”都做得非常成功。这一趋势首先开始于西部像Body Shop、Timberland这样的企业,现如今已扩展到北美各地的进取型企业中。

  组织情商的高低并非只与领导者有关,史蒂文·斯坦认为一个高情商组织在四个方面优于同类型公司,1。组织内的透明和公正;2。教练式的管理方式;不是简单告诉员工做什么,同时也提供方法和工具。3。洞悉力;能成功有效地应对变化,包括客户、供应商、市场、网络和社会。4。勇于创新。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