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抛弃香港的资产,也抛售内地的物业,社会关注,舆论热烈,有人说李嘉诚这么做是转移资产,是西进,是为安全;也有人说李嘉诚这么做是买入英国,是低吸,是为收益,局外人喜欢上纲上线,评论喜欢耸人听闻。李嘉诚是华人首富,华人首富变成了一种财富标志,首富的投资也就被贴了政治的标签,无中生有也就变成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李嘉诚很难自证清白,所以压力之下也无可奈何地放弃了万佳超市的出售计划,改为吸取投资者合作的模式,也许这就是李嘉诚式的老到妥协,而李的精明决非一般人的智商可以理解,其长子李泽楷早年已经入籍加拿大,正是英联邦国籍的身份让长江和黄在境外的收购如入无人之境,否则不知遭遇多少次国家安全的阻挡,这一点和默多克放弃澳大利亚的国籍转入美国籍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水皮看来,李嘉诚的资产调整不须做政治的过度解读,那么是否又意味着王石的解读,也就是泡沫论的解读是成立的呢?我们知道,万科董事长王石在2008年曾经做出过“拐点论”的判断,时间点位的把握那是相当的精准,让业内人士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王石的“拐点论”是一个短线的震荡,2009年之后至今的房价走势已经证明这个“拐点”并非长期拐点,长线投资者如果据此作出投资的调整且执迷不悟那么教训同样是惨痛的。王石此番解读的潜台词,精明如李嘉诚都开始抛售内地物业,恐怕泡沫破灭为期不晚。李嘉诚在内地的地产投资收益超一流,亮点在于其“捂地”功夫十足,往往一块地拍卖到手,阶段性开发动辄十年,而十年之中北京的房价上涨的幅度又何止数倍,好的项目甚至是数十倍,也就是说李嘉诚在内地的开发实际上获利是远远超出一般投资收益的,这一点和巴菲特的接近净资产的发行价投资中石油H股是一样的,H股的发行价是1.27港币,巴菲特减持在12港元左右,虽然中石油H股后来在港股直通车的炒作背景下曾经被推至20港元的历史天价并直接导致了中石油A股16.7元人民币的发行价,但是那也就是一个脉冲价格,现在中石油的H股也就在9港币左右,2008年最低还跌至4港币左右,巴菲特当年卖掉中石油H股曾经被大陆股民冷嘲热讽,但是历史证明,巴菲特的决策是正确的,价值投资也不是一成不变、僵硬死守的,如果短期股价出现了长期预期为什么不及时变现呢?这并不意味着巴菲特从此就不看好中石油,不看好中国发展,不看好港股,他完全有可能以他认为低估的价值再一次入主中石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关系,更多情况之下就是一种互相调情,但是太多的人把这种关系变成了恋爱关系,最后搞成了从一而终的夫妻关系,炒股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大师的境界是互通的。
李嘉诚在内地的投资收益和他初期预期相比无疑是巨大的,而中国内地的投资回报也极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峰值,继续拓展的空间有限,而此时此刻欧美,尤其是欧洲,资产价格或许存在着严重低估的可能,现在进入就是逢低吸纳,那么减持部分中国物业吸纳部分英国资产不是一种美妙的调整吗?中国大陆最新的首富万达集团的王健林不也是投资了数十亿英镑收购了英国的地产项目和游艇项目吗?谁又能说王健林的举动是转移资产呢?和王健林在内地的庞大商业帝国相比,英国投资不过就是一种资产配置而已,英国的资产价格低,升值空间大,盈利能力强,当然切合了万达国际化的需求则又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李嘉诚是生意人,做的只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