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王斌 一大把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2009年新年伊始,刚刚迈入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联想便向业界惊报:素有中国IT产业教父之称的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重新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而媒体推测,柳传志出山,将重构联想海外战略,即在稳住美国、欧洲市场的同时,主打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无独有偶,不久前,苏宁电器董事长张劲东更是透露,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苏宁2008年共新开店铺200家,其中,仅2008年12月份,苏宁即新开50家店。

    无论是联想的征战海外,还是苏宁在中国市场上的南征北战。都只是中国企业应对新的市场环境而不断谋变创新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中国企业在生产管理、战略经营以及管理模式上的商业创新大幕早已经悄然拉开。

    商业创新催生多组织业务架构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速以及网络化和信息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使得这种商业创新悄然提速。研究中国企业在经济困难时候的表现,我们发现,当竞争对手全都畏首畏尾时,谁敢于发出声音做出动作,谁就能获得市场的先机。他们根据自身行业和领域的特性以及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要么苦练内功,结合本土管理运营实践,加强对世界先进管理模式的吸收,提升库存、财务等管理水平;要么进行产业异地转移,抱团取暖或者与大企业配套,实现产业聚焦,或者把生意扩展到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地拥有自己的营销组织和客户,通过复杂的协调机制进行全球一体化;要么举起资本的利剑,实施低成本的兼并重组,通过“抄底”扩大经营规模等等。商业创新,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商业创新催生了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业务架构。以下这些企业现象我们一定屡见不鲜。有些企业高速成长与扩张,产生了多个分公司、多个工厂、多个事业部、多个连锁企业等。这种变化,可以叫做分拆。有些企业,为了及时响应细分市场的需求,开发出新的产品或服务,快速从其他业务单元抽取资源,形成专门的业务组织或事业部,这是一种聚合的方式。还有的企业,为了更好地集中资源与降低成本,合并相似的部门职能为采购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生产中心、服务中心等。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合并。有些企业,为了专注于核心业务,将一些职能进行外包,如生产外包、服务外包,仓储外包、物流外包等。这是分离的体现。还有些企业,把部分闲置资源租赁给其他公司,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并提供专业的管理与服务。这是租赁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这些新的企业组织方式称为多组织企业,有人也将之称为动态网络化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多组织企业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活动全球化。通过电子方式与供应商、代理商、顾客和贸易伙伴进行连接。其活动范围是全球性的,这种企业能够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其资本、管理、人才和各项资源都来自于世界各地。

    2、反应迅速、变化快,自我调整能力强。竞争使企业快速反应成为必要,速度己成为竞争取胜的决定因素。如快速识别新的产品需求,把产品推向市场,实施新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控制库存和分销等。特别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缩短从新产品、新服务概念的产生到通过销售形成现金流的时间。依靠反应迅速,自适应、自调整能力强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胜。

    3、数字化与信息化。通过数字化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和决策工具处理巨大的信息数据流,进行人力、财务物流的资源有效配置。

    4、组件化和灵活性。以业务为中心,可以随时将一个或几个业务单元按虚拟企业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实现业务单元之间的共享与服务。比如,一个采购中心为多个工厂服务,一个物流中心为多个仓库服务。通过这种业务中心的组件化,来实现组织功能和业务架构的灵活性,提升企业竞争力。

    多组织企业缘何风行?

    组织管理中的权变理论告诉我们,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组织模式,不同的企业以及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应当根据当时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即权变因素)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多组织企业之所以成为趋势,是因为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市场的竞争,促使企业选择更有效率、更有节约成本等组织方式进行经营。跟以往的企业业务架构相比,多组织企业很显然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

    1.业务专业化分工。专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专业化作为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从社会分工还是企业内部的分工来,都必然会受到推崇。在多组织业务架构中,生产工厂和销售公司各自独立运作,专业化经营,无疑顺应了这种专业化分工的要求。

    2.实现资源的集中与共享。抛开企业政治因素不谈,在保证各业务单元灵活性的情况下,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节约成本,一直是企业组织设计者追求的梦想。而现实中,往往是灵活性和资源共享难以兼顾,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的争论一直难以平息。而在多组织业务架构下,通过组件化的业务结构,使灵活性和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3.实现核算与评价的多纬度和精细化。组件化的多组织业务架构,支撑企业管理部门可以按照行政的角度,又可以按照地区或事业部的角度,甚至可以按照产品或行业的角度进行核算与评价。

    4.快速响应市场。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随时产生新的业务组织。

    管理软件工具与管理实践的辩证法

    当然,多组织企业作为当今世界先进企业的常见形式,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也带来了挑战:在报表上,如何保证组织间业务往来的实时反映与财务记账?在核算方面又如何多个法人核算与虚拟企业核算并存?以及如何实现财务、计划与预算、生产的跨组织协同?等等,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支持,显然是不可想象的。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实践推动了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正是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为企业的商业创新实现提供了可能。

    多组织企业实现的理论基础是业务中心的组件化。而业务中心组件化,其灵感则来源于SOA软件技术开发的设计思想。SOA是英文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缩写,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如果把企业的各个业务组织单元定义成SOA模型中的“服务”,那么,整个企业组织也就可以视为一个组件模型,进行动态的网络化设计,这就是我们说的多组织企业。

    对于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潮流和必然趋势的多组织企业实践来说,一些软件供应商也正在积极探索开发新的管理工具,用友U9商业创新平台就是在中国企业多组织业务的实践发展开发的一套企业管理软件系统。正是基于SOA的设计思想,U9商业创新平台实现了多组织的应用架构,能够完美支持多组织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应用。其秘诀在于,在应用架构设计上,实现了业务属性与行政属性的无关性,是真正以业务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架构,完美支持多组织企业的管理行为。

    从设计思想上看,U9商业创新平台是非常简洁的,比如,可以任意把某几个业务单元设置成虚拟企业来进行核算和考评。当我们赋予某个业务单元采购组织属性时,它就具有开展采购业务的功能。当一个业务单元是销售组织,另一个业务单元是库存组织的时候,他们就能够自动建立多种业务往来关系。这种应用架构极大提升了软件的灵活性,彻底支持企业业务组件化应用与网状化组织管理,是SOA思想的充分体现。

    管理软件与企业管理本身,就是这样互相推进,不断实现着各自的创新。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