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人是一个非常美妙和复杂的大系统,人类现有知识积累远没有挖掘出人“道”的全部,但认识到人的自组织、自适应、自复制、自修复等特性,也足以让人类受益匪浅。
我经常“攻击”几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和研究生理学的好友,说大部分医生已经“堕落”为一台机器或统计学家,他们离开仪器无法看病,因为他们只是根据病人的各种指标是否超越了健康范围(度)来诊疗。其实,这里的“度”是医学研究上依据统计规律得出的均值,实际上有很多人因其自身特性主要指标虽偏离了“健康”的均值,但已经形成了其系统性和自身均衡,依然是健康的。我的另一位学生在健康地生活和工作,但却因心跳过缓一直被认为是病人且长期治疗不果。
“度”指一定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制约着其质的稳定性的限度、幅度、范围。凡事应该讲“度”,但因事物的复杂性不能仅仅局限于讲“度”。其实,统计学家也非常清楚,经常有许多偏离统计规律的奇异点或现象。对于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人体太过复杂,个体差异太大。所以,我们在利用统计规律的“度”的时候要特别小心。高明的医生不只是知道统计规律和各种“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看到规律性背后的个体特殊性,这才是真正的医“道”。
医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度”问题,即积极治疗还是消极治疗。换句话说,在哲学和理念上,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和恢复能力还是利用药物(如补充胰岛素)或设施(如心脏起搏器)替代人自身免疫与恢复系统,或这两者共用。这个度在哪里?怎么把握?这是检验一名医生医道高明与否的重要标志,取决于医生的境界、知识、技能、经验、智慧等。
管理 与医道有很多共同之处,甚至可以说管理之道与医道是完全相通的,它们的基础都是人道,“度”在其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关于管理的“度”,论述众多,大都是在谈如何把握或拿捏管理的“度”,特别是严格管理的“度”。如在管理中,要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现实中,管理的“度”体现在方方面面,且“度”是难以衡量的,因为有复杂性、有“变”,所以就有“度”的“变”,因此度是很难把握的。如同医道一样,把握“度”的水准也是管理者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重要体现。
如果将一条路线看成一条精确的线,则很容易划分出“左”和“右”,但如果路线本身就处在摆动中和探索中,如邓小平先生讲的“摸着石头过河”,那“左”“右”就很难界定了,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处理复杂的问题时,这个“度”往往是无法把握的。于是就有了“先探索,不争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说法。这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因为此情此景下人类还没有可以借鉴的“度”,于是做事的“度”就上升为一种目标,如“过河”,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就成为更高层次的“度”。
管理理论大都是统计规律,都有特例,是一种弱规则,只是给人们一种启示。管理上符合统计规律不见得就一定能成功,不符合统计规律也不一定就失败,符合统计规律只说明成功的可能性大一些而已。好的高明的管理一定是在借鉴理论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自身独特性后作出决策。因此,正确认识和对待管理的理论或各种各样的管理的“度”,才是更大、更高层次的“度”的把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