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北大商业评论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价值取向上的小小不同,将导致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优秀的企业,除了有完善的制度,还一定有高尚的价值观和信仰,并构筑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方太总裁茅忠群为了将方太打造成世界级受人尊敬的企业,仔细研究了世界级企业的文化,并把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国学。茅总认为,如果中国企业纯粹学西方管理,肯定不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一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因此,茅总提出,方太必须实践儒家文化管理模式。

  在茅总看来:仁义理智信是上天授予人类恒昌不变的本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穿越时空而不变,过去几千年证明其是正确的,现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几千年它依然是正确的。因此,方太完全有理由践行儒家模式。为此,他率先在方太建立了孔子堂;他让员工读《三字经》《弟子规》;他借鉴了晋商模式,提出了全员共享的“身股制”;他提出,方太出资在中国高校中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企业中,一个企业的这些行为实属罕见,值得我们深思,同样值得我们钦佩!可以说,方太不仅是茅家人的方太,更是方太人的方太,是中国的方太!

  当然,方太看传统文化,看圣人,主要是看他有多少跨越时空的思想观念和名言名句,而不是看他有哪些话讲得不太正确。因此,即使孔孟之道,方太也不是全盘吸收,即使法家思想,也不是全盘否定。

  那么,茅总究竟是如何理解儒家文化的?方太到底如何践行了儒家管理模式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真的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方太的实践,对中国企业又将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文化决定企业

  价值取向上的小小不同,将导致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优秀的企业,除了有完善的制度,还一定有高尚的价值观和信仰,并构筑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家企业及其员工思维和行为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这个人的命运和健康;一家企业的习惯决定这家企业的命运。饿了就要吃饭;困了就要睡觉;春节到了就要回家,这是人的第一反应。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让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成为所有员工自然而然的习惯。

  方太仔细研究了世界级企业的文化,我们发现,虽然它们各有特色,又存在着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尊重员工、发展员工、激励员工,比如正直诚实、公平公正、客观坦诚,比如以人为本、业绩导向、顾客导向,比如简单的人际关系,等等。我们还发现,文化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其不仅使企业出类拔萃,更使这些组织赢得了长久的尊敬。方太要想成为世界级受人尊敬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文化。

  任何企业文化都离不开本土的传统文化,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该有独属于自己的特色,这个文化里,除了有与其他优秀企业共通的东西,还应该有适合中国人、中国企业自己的的哲学和规范。于是,方太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学。但是,传统文化中是如此博大精深,思想是如此璀璨,方太究竟应该取哪瓢饮?

  儒家的营养

  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一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

  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研习和参悟中,我们发现,方太必须寻找到一个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管理模式,而儒学管理模式则成为首选。

  以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五常为例。五常为仁义礼智信,是上天授予人类恒昌不变的本性或者叫道德规范。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穿越时空而不变,过去几千年证明五常是正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几千年它依然是正确的。

  仁即爱人

  首先来谈谈仁。仁是五常的核心,含义即为他人着想,就是要有爱心,能够分一点爱给别人。而“孝悌”为仁之本,“忠恕”为仁之方。孝为对长辈而言: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悌为对同辈而言:兄弟姐妹之间友爱恭敬;忠为尽心尽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公司一天就绝不做危害公司的事情;恕为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给他人添麻烦。

  作为道德规范,仁要求我们每个员工都做到替顾客着想,替其他员工着想,替合作伙伴着想,替公司着想,上司替下属着想,下属替上司着想,公司也替员工着想,替相关方着想,替社区着想。为什么一定要替他人着想呢?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共赢,不这样做,大家只能是全输的结局。

  作为管理思想,仁告诉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在日常的待人接物处事尤其是制定规章制度时都要替顾客着想,替下属着想,替相关方着想。一个替他人着想的处理决定或规章制度一定会获得他人的支持和欢迎,决定或制度的执行就会事半功倍。如能这样,顾客、员工和相关方也一定会反过来处处替公司着想,努力回报公司或做出更大的成绩,这样大家就能获得共赢的结局。

  义即合理合宜

  仁要求我们要替人着想,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替人着想,而不讲原则是非,不讲公平公正,不讲合理性,也是不行的,那就是孔子讲的“乡愿”,俗话叫“老好人”,孔子也称这种人为道德的败坏者。所以在替人着想的同时,我们也要讲原则,讲是非,讲分寸,讲究一个度,讲究当不当,而义的含义即为合理合宜,就是要公平公正,合乎道理,讲原则。义者受人尊敬。

  作为道德规范,义是仁的绝佳的补充和完善。仁和义可以说是一对阴阳:仁是体,义是用;仁是爱,义是爱的尺度;仁属感性,义属理性;仁者爱人,义者正己;仁属情,义属理。所以,我们通常也称道德为“仁义道德”,可见仁义几乎就可以作为道德的代名词。

  作为管理思想,义要求我们每个员工待人接物处事一定要做到合理,合宜,公道,公平,公正。这个合理的度在正直的员工的心里,在君子的心里。这个度可以由一群正直的员工(君子)通过充分讨论来得出。

  在方太,我利用一切机会向员工讲,‘义’和‘利’应该相互平衡、相互统一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义”、“利”来讲,方太也一直坚持取之有道。在方太,财务数据是全透明的。方太内部预算管理体系做了将近10年了,每一个月都要回顾,回顾都是全方面的,各个部门的人都要参加这个会。因此,这么多年来,方太只有一套财务数据,全透明的,比上市公司还要规范。

  作为方太的管理层,我们在设计每一个部门和制度时,都要遵循仁义两个字。尤其是义,薪酬就是内部公平性,因此,我们就在上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员工薪水的设计问题,高层与基层员工薪水究竟应当如何设计?应当有区别吗?区别多少算合理公平?如何兼顾外部公平性和内部公平性?这就是一个需要由义来解决的问题。

  合理化在管理中是一项重要原则,提案改善即合理化建议也是很多公司采取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在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制定制度时尤其要重视“义”,只有这样,问题的处理结果、所制定的制度才会受到大家的认可和欢迎。可想而知,一个受大家欢迎的解决方案或制度是很容易得到贯彻执行的,当前很多中国企业普遍遇到的执行难问题在“义”字面前将迎刃而解。

  礼即遵守制度

  “仁”、“义”阴阳互补,基本可以指导我们面对所有的人与事。但也有缺陷,即在每一件待人接物处事中如何都能做到又仁又义?如何能够对每件事作出正确判断而没有意见分歧?是否面对每件事情我们都需要反复讨论?

  礼则能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君子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把又仁又义的行为总结成法律制度、行为规范。那么平时对某件事情是否仁义的讨论也可以避免了,只要看是否符合制度就行了,符合制度就是符合仁义,不符合制度就是不符合仁义。当然法律制度都需要定期修订,因为随着时间环境的推移改变,原来符合仁义的条款可能会变得不符合仁义了,另外,还需要新增加一些以前没有的条款,使得礼始终是体现仁义的具体行为规范。

  那么,有了礼,是否就不需要仁义了呢?不是。一方面,仁义是礼的思想基础,制定礼离不开仁义;另一方面,礼(制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礼法里没有涉及的行为仍然需要用仁义来倡导和判别。反过来,不分轻重、面面俱到的礼法也不仁义,因为这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约束。礼作为仁义的外在表现,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通过长期受礼的约束,行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本性,慢慢就会内化为一个人的仁义美德。

  作为管理思想,我们要把过去已经反复讨论过而达成的符合仁义要求的共识转化成公司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规矩规则。这样,所有的员工遇到同类的事情就按照制度办理、遵守制度、遵守规矩。因为制度就是仁义的化身,是仁义的具体体现。在方太,我们强调:遵守制度和规则的人能够永远立足于公司和社会。同时,制度一旦开始执行,就必须遵守,不能有任何借口。

  中国人对制度的遵守远远不如西方人,是有违儒家思想的。当我们发现制度已经不符合仁义要求时,我们可以提出并立即修改制度。但在新制度实施前我们必须遵守原制度。另外,制度必须定期修改。

  在方太,最近比较好得体现儒家仁义思想的制度是今年已经开始实施的全员“身股制”。

  对职业经理人激励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很多人想出了很多制度,方太则借鉴了晋商的身股制。

  那么,谁将享受到身股制呢?开始时,管理层讨论的时候,大部分倾向于只有管理层有,或者什么级别以上才有,后面想一想,其实你划到任何级别,对没划进去的都有一个负面影响,比如划到第六级,对第七级打击最大。

  后来想来想去,我们决定不这样划。其实我们现在中国收入最低的那些人,生活也处于最基层。说实话,从全球来看,我们中国是贫富差距最大的,我们工人生活在最基层,收入最低,他们最需要提升生活,最需要公司为他们着想。所以,后来我决定我们方太身股权全员都有,当然可能会拉开距离,但这个决定,在意义上已经迈步了一大步。如果抛开儒家思想,没有学习儒家思想,肯定也是什么级别以上才会享有,因为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是这么做的。

  记得孔子到卫国以后,看到很多人,子路问他怎么管理呢?孔子说:“政在富民,而后教之”。大家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教他价值观他是听不进去的。察历史而知明鉴。方太必须借鉴历史,用合理的制度来治理企业。

  在方太,现在每年有20多亿的销售收入,1亿多净利润。第一步,我们将拿出利润10%来分给所有的方太人。

  智即智慧

  “智”的含义为智慧做事,就是要洞察本质,知己识人,明辨是非。智慧的运用就更重要了,在方太,我们强调智慧的作用。

  无论战略规划、竞争应对、问题解决、制度制定、营销策划、产品创新、员工领导、人事任免、文化建设等等都太需要智慧了。比如制度制定的目标是要制定出符合仁义的制度,但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制定一个好制度是非常困难的,必须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意见,再经过多次的评审,才有可能制定出一个好制度。即使这样,如果没有智慧,仍然无法制定出好制度。

  在企业中,智慧可表现为个人智慧和组织智慧。与个人智慧相比,组织智慧的层次更高,对组织的重要性也更大。在我们看来,组织智慧应该是智慧的员工、智慧的组织治理结构、智慧的流程制度加上智慧的企业文化。

  智者不惑。“智”要求方太成为一个“智慧的组织”。在我看来,方太应当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智慧型组织。学习型组织能够自动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而智慧型组织则能够创造一个远离竞争的环境。

  信即诚

  一个人具备了仁、义、礼、智四德,看起来应该很圆满了,但是还不够,如何让他人相信你的“四德”是可以保持下去的,一辈子都能做到,这就还需要一个“信德”。信有两个层次:初级层次是守信;高级层次是信任。首先要从守信做起,一次、两次、十次、百次持续的守信,最终就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获取他人的人心。另外,还要注意信德要以仁、义、礼为前提,即不要不顾仁、义、礼而片面执着于信德。

  信者始为人。一个诚信的人,他的职业发展一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同样,一个诚信的公司,才能做得长久,才能赢得尊敬。因此,在方太,我们要求公司、管理者、员工都要做到诚实守信,信守诺言:公司和管理层要取得员工的信任,员工要获取管理层的信任,团队成员要相互信任。一个成员之间互相信任的团队,其力量是无穷的。同时,方太也非常强调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只有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我们的品牌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品牌!

  在方太,制度代表着公司的承诺,公司和管理层尤其要注意对制度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而且不能朝令夕改。惟有如此,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因为不执行制度或对制度草率修改就意味着不诚信。除非执行制度将严重违背仁、义,这种情况下可以由最高管理层特赦或特批。

  管理企业,需要法家吗?

  人们常说,管理企业一定要采取法家的制度。那么,方太是如何看待法家思想的呢?与儒家的仁政管理思想相比,方太如何取舍呢?

  儒家仁政与法家管理的最大区别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儒家仁政管理思想的总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政令和刑罚来统治并规范百姓的行为,百姓因为惧怕严厉的刑罚而表面上不违反政令,但内心并没有建立羞耻心;用道德教化和礼制礼法来管理并规范百姓的行为,百姓就会在内心逐步建立起羞耻心自然而然就遵守了行为规范。

  这句话直接道出了仁政所能达到的效果,及儒家仁政与法家管理的最大区别:前者用道德教化与礼制礼法来规范民众,而后者用政令和刑罚来统治百姓;前者的效果主要来自于自身羞耻心的培养,后者的效果主要来自于对刑罚的惧怕或者说是畏惧心。

  不仅如此,细细追问下去,我们发现,儒家仁政管理与法家管理还有几个不同:

  一是监督方式不同:前者主要靠自身修养和群众监督,无处不到,后者要靠大量的专门监督力量,但难免疏漏;

  二是目的不同:前者以积极主动地进行事前预防为主,后者以消极被动地进行事后处罚为主;

  三是制度内容不同:前者的礼制符合仁义,民众欢迎并自愿遵守,后者的刑法不考虑仁义,民众反感甚至怨恨;

  四是对教育重视不同:前者礼制发行后先行教育然后执行,后者刑法发布后立即执行而没有教育;

  五是刑罚理念不同:前者主张教育为先,对教育无效而犯罪者则施以刑罚,根据道德礼制按罪量刑,当轻则轻,当重则重,让人口服心服,后者主张依法治国,对犯罪者一律从重从严,依法量刑,轻罪重刑,让人不敢犯罪,人们大多口服心不服。

  中国企业前几年普遍遇到“执行难”的问题。在我看来,企业什么问题都怪到执行头上,其实是错误的,执行不好,原因太多了,方方面面、从头到尾都可能有原因。其中,我认为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制度本身定的太有问题了。因为我们现在定制度,满脑子都是法家思想在定制度。大家定制度,背后必须有一个价值观在指导,任何一个制度都要明确体现你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中国现在没有非常明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定制度的时候是天马行空。在拍脑袋定制度的时候,中国企业主要考虑两点:第一个是漏洞尽可能少,第二个是我怎么样能够管住下面的人,能够让下面的人按照我这个制度,能够按照我想要求的来,下面的人最好都能够乖乖听我的话。这个完全是遵循了法家的思想。

  那么,儒家思想定制度,他不是这么想的。儒家思想定制度首先替员工考虑,我这个制度这个条文里面有没有充分为员工考虑,这个制度合理性怎么样,公正公平性怎么样。方太定制度就是遵循了这些原则。今年,我们按照仁义的要求,又花了很多时间把所有制度看了一遍,有些地方做了一些调整,就是看看有没有问题。

  由此可见,儒家仁政思想确实比法家管理思想要先进得多。

  以儒为主,儒法并行

  当然法家思想也不是一无是处,在现在看来,至少其刑法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制观念还是非常先进的。

  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思想理念,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避免全盘吸收,又要避免全盘否定。我们看圣人的角度,主要看他有多少跨越时空的思想观念和名言名句,而不是看他有哪些话讲得不太正确。所以,即使孔孟之道,我们也不是全盘吸收,即使法家思想,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

  历代王朝大多也是“阳儒阴法”,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还是离不开法家思想。其实儒家思想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需要分阶段去实现这个远景目标。也就是必须先实现小康社会,然后可以逐渐淡化法家思想,最终实现大同世界。当前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实现全民小康社会,此时应当以儒为主,儒法并行。

  方太如何儒法并行?

  方太的日常管理如何做到儒法并行呢?也就是要在经典儒家思想优势(首重道德教化、以仁义立制度)的基础上,适当吸取法家思想的精华:

  第一,管理效果既要来自于羞耻心、也要来自于畏惧心,因为羞耻心在处理重大利益时可能会不够可靠。所以,方太把错误分为ABC三类。A类即严重错误,B类即中度错误,C类即轻度错误。一般来说,方太的C类错误(轻度错误)可以用羞耻心管理,A类错误(严重错误)还得用畏惧心附加羞耻心管理。

  第二,处罚方式根据错误轻重采用不同方式,即C类错误主要用教化办法,A类错误主要用重罚(如开除甚至法办)手段(重罚也有预防效果),B类错误(中度错误)可以采用轻罚措施(如罚款加行政处分)。

  第三,监督方式应当自我监督、群众监督、专门监督并重。

  第四,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处罚,如果制度不合理,则立即修改制度,但不可以此为由而不遵照处罚。

  方太的制度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薪酬保密制。按理说,薪酬经过了反复研究讨论,充分体现了仁和义。如果大家心态都很好的话,制度很公平,价值观很好,为什么不公开呢?其实,必须承认,有时候人性的有些弱点是改变不了的,儒家思想再教育也改变不了。当然,薪酬是否公开也要看进程,在制度设计上,方太不仅立足长远,也立足当下。

  总之,在方太看来,以儒为主、儒法并行是当前企业管理的最佳途径。西方法制思想与中国法家思想比较接近(当然也不完全相同),我们也可以说,儒家为体,法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可以说,如果中国企业纯粹学西方管理,肯定不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儒家模式仍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计划

  要推行一种本土的文化和思想,需要一个平台,这是方太建立孔子堂的初衷。在中国的企业中,方太第一个建立了“孔子堂”,给员工们讲述《弟子规》与《三字经》。我总希望让方太的企业文化独立于金钱和利益之外,更多地体现人性的光辉。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制度,大家只要依靠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自律精神去做事情就行,这正是现代社会缺少的。虽然听起来有点理想化。

  儒家教育与技能教育不一样

  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与科学技能的教育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够灌输,也不能强制执行。所以,我们建立孔子堂,采取不考核、不要求员工写学习心得的方法,因为一种文化需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形成个人的修养与行为习惯。而且儒家“仁爱”思想的前提就是不能给员工施加压力,而是要让员工从内心深处乐于接受。

  其实,我们在孔子堂中,讲授的并不是如何工作,而是讲如何做人、如何教育孩子和经营一个和睦的家庭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还会请中医专家来讲授中医知识,这实际上会让员工对自己的企业有一种认同感。

  此外,“孔子堂”不是一言堂,内容上首推儒学,亦涵盖国学的多门学类,静空法师讲,世界上所有这些好的价值观,到了顶峰以后都是相通的,都是讲爱的。所以,宗教也好,儒释道也好,大家到达顶峰以后,都在讲同一个字。同样,“孔子堂”不是一个导师的单一宣讲,更鼓舞学员互动交流。现在,员工实行每年40课时的儒家教育计划。

  不规范的市场使很多企业不能完全实施好的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在各个高校推广传统文化。当然,这个推广不是纯公立的,也不是纯粹为了赚钱的,或者说我们理解成它赚长远的钱,因为很多好的价值观,它都不是让你鼓励你抓眼前利益,它鼓励你抓长远利益,甚至是下辈子的利益。

  宗教也是这样的,下辈子到哪里去?到天上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一个很大激励。宗教也需要激励,否则,我凭什么信你?一种好的价值观,一定是对信徒有好处的。我们原来希望每个人都成为雷锋,老百姓会想:我做雷锋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华为任正非说:我要让雷锋不吃亏。这就对了!这是一种好的价值观,这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就是人人都能接受,我们不能要求太高!要求太高也会出现符合要求的人,但是一万个出一个,有时甚至一个都没有。普世价值观一定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其实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坚持做了,对他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个好处不是眼前的,这跟企业是一样的。一个企业,如果真正落实儒家思想,那就必须放弃很多眼前利益。因为我们现在市场有很不规范,有很多不正当竞争手段,如果完全按照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来做,一般企业都很有可能竞争当中败北,甚至无法生存和发展。

  方太的实力在行业里面已经是第一了,已经遥遥领先了,在这样情况下,我来做这样一件事情,我是有可能做的。如果一个企业在行业里排名靠后,生存已经比较艰难了,那让它竞争中完全规范,完全按照好的价值观来运行,说不定企业明天就倒掉了。其实,难就难在这里。

  儒家文化仍需漫长的教育

  孔子堂是“仁爱”的体现,是我们儒家文化教育的一小部分。除了“孔子堂”等显性的作法外,方太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推进小组,计划用流程化的作法,把儒家思想打造成一种模式,一种管理制度去实施。我们更长远的计划是用三年的时间,一边推行儒学思想教育,一边归纳总结制定规范,建立一套中国的儒学管理模式。只是让儒学停留在企业文化层面,那依然是虚,只有真正融入管理,并形成可以延续和实施的制度,才能成为管理模式。因此,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计划。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及时沟通》
一个男人在他妻子洗完澡后准备进浴室洗澡。这时,门铃响了。妻子迅速用浴巾裹住自己冲到门口。当她打开门时,邻居鲍勃站在那儿。在她开口前,鲍勃说,“你如果把浴巾拿掉,我给你800美元。”想了一会儿,这个女人拿掉浴巾赤裸地站在鲍勃面前。
几秒钟后,鲍勃递给她800美元然后离开了。女人重新裹好浴巾回到屋里。当她踏进浴室时,丈夫问她,“是谁呀?”
“是邻居鲍勃。”她回答。
“哦,”丈夫说,“他有没有提到还欠我800美元?”
——及时与同舟共济的股东分享重要信息,将会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