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陈莉莉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乔家大院》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复字号的东家乔致庸在解决家族生意危机后革新店规,明确规定了21条店规作为其庞大商业体系的立业之本:不准带家眷、不准强买强卖、不准欺蒙客商、不准赌博、不准进戏园子等。

  乔致庸的立业之本,用威廉姆森的理论来解释,就是复字号守住了企业边界。

  企业边界的纵横

  4月初,广东一家西式小家电出口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就是否购买600台注塑机进行决策。这个企业旺季月生产600万台小家电产品,需要1200台注塑机满负荷生产才能保证注塑件的供应。目前企业只拥有300台注塑机,每到旺季就要通过外协解决配件供应问题,但是现在越来越少的外协厂愿意扮演这种 “应急替代品”的角色。

  企业可以自己购买600台注塑机,也可以通过控股、参股几个外协注塑机厂,还可以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后,这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决定与这些外协厂建立战略联盟的关系,即在旺季和淡季都将保证外协厂能够得到与企业内部相同的订单。

  这个决策究竟对不对?威廉姆森和他的新制度经济学、企业边界理论可以给出合理的答案。用西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蓝海林教授的话说,企业边界就是企业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处理好这两个问题,企业就会有了边界,从而治理得很好。

  企业边界是指企业以其核心能力为基础,在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决定因素是经营效率。

  采访过程中,一位学者告诉记者说,很多企业经常做“边界”以外的事,以谋求与商业无关的利益和优势。其实商业上最愚蠢的错误往往都是最聪明的人犯的。“他们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原因在于他们常处于优势,没有意识到世界上还有‘边界’这回事。”

  美的、百度树立榜样

  美的做法值得这些犯错的企业学习。

  几年前,当同行企业纷纷上马手机业务的时候,美的却对手机业务说“不”。当时美的手里有很多钱,对很多企业来说,一个业务有钱可赚,同时自己有钱,就是投资这个业务的理由。美的最终说“不”的理由有两条:美的不掌握产业链中核心部件的能力;美的在这个领域中没有技术和管理人才。

  “当时很多人都对美的在手机上无所作为感到困惑,直到国产手机企业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全线溃退,全行业亏损,人们才意识到美的集团掌舵人何享健的远见卓识。”美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事实上这并不是出于什么远见卓识,而是出于基本的商业常识:超出自己能力边界的事不要去做。我们经常说,美的之所以平稳地走到今天,主要是我们为企业划定了一道道明确的边界。这些企业边界不能逾越。”

  百度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

  很多人都问李彦宏多元化的问题。上周,李彦宏对记者说,“多元化对于其他人可能是发展的必需,但对我对百度而言不是。我是一个专注的人,从来不会同时做几件事情,这样我肯定会做不好。所以,百度从来没有多元化的打算,因为我们不擅长。”

  “对于很多追求基业常青的企业经营者来说,‘边界底线’一词无疑是个重要启示。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边界与制约,而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边界的世界里,它规定了我们最低的行为与道德底线。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边界管理算得上是人类得以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因素!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比我的理解要复杂。不过我想意思都是一样的”,浙江金洲集团董事长俞锦方说。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曾说过:企业的边界不仅仅是一个扩张过程,更是资源配置变得更加有效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我不支持中国企业扩张太快,因为中国的商业环境还不成熟。打个比方,企业的地基明明只能建五层楼,但企业却建了五十层高楼。结果大楼一定会倒掉。企业追求规模扩展会面临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管理能力的限制,很有可能为扩大企业边界而扩张,最终失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