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钱包中林林总总的银行卡将被一枚手机芯片所取代。今年2月份,来自Visa、GSMA、三星电子等公司的高管汇聚巴塞罗那,展示他们基于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的400多部手机—参与者只需将这样的手机贴近商家的非接触支付终端,即可购买价值10 欧元以下的食品和饮料。
尽管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仅仅意味着更方便、更快捷,但在世界上最大的支付企业Visa看来,这却意味着成千上万的收入。最近一个季度内,Visa处理的交易总额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12%,在主要市场受经济衰退和消费低迷的影响下,这一成绩殊为不易。
事实上,除了从传统的刷卡消费行为中获得收入外,Visa已经成为支付领域中最为创新的公司—手机、网络等新兴支付渠道正成为其增长最快的业务。3月初,Visa还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挖来了其首席商务官,担任该公司移动支付业务的全球负责人。
早在2005年,诺基亚公司便推出了第一款基于NFC技术进行支付的手机,而Visa则在2000年便开始在不同的国家寻找运营商和银行来探讨手机支付在技术和推广上的可能性,Visa在此过程中也推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如内置SIM卡、外接天线。
尽管电子支付与技术的发展极为相关,但Visa在创新方面却极为谨慎。“Visa的创新战略不是简单地推出某款创新产品,而是强调为各方利益相关群体创造价值。”Visa大中华区总经理张楷淳反复强调。
而在各个国家,由于监管环境的差异,拥有全球统一系统的Visa还需要在其创新过程中更强调全球适用性。与IT领域的更新换代不同,支付行业的创新并非轻易否定前一代,而是基于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循序渐进的创新—如果一项新技术只有部分人使用,或不与其它产品兼容,这都会减弱银行的参与热情;换言之,消费者也不愿为刻意改变支付方式而大费周章。因此,每推出一项新服务,Visa通常都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先选取试点市场,等技术成熟度更高时,再推广到其它国家。
与传统的银行卡支付业务不同,在手机支付领域存在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手机生产商、电信运营商、银行,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完全不同。为此,Visa的全球创新部门同多家公司合作。
如今,Visa手机支付试点在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已经较为成熟。在东京中央区的罗森便利店,几乎每日 傍晚临近打折的时候顾客都要排队结账,但这样的队伍却行进得很快。白领Jamie买了一盒800日元的寿司便当,将随身携带的手机在收银机边上的读卡机轻轻一碰,就可轻松付账离开。这种支付方式在日本的便利店、自动售卖机和出租车上已经十分流行,不仅使结账更快捷,人们也不用随身携带各种硬币了。
由于Visa目前还不能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而目前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在手机支付上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这项业务在中国尚未推出。不过,Visa中国区创新总监李涓表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国外的成熟支付服务将被带入中国,最近,一项名为“Visa全球转账”的服务已经正式推出—汇款人只要在电脑上就可以轻松向海外付款,而不必再去拥挤的银行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