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与一般戴了面具的人都不同,故此被人们说成异类。虚假的自我,迷失了本性。那个习惯于小题大做的自我呀!自我永远觉得它的判断、观察和体验都很重要,因此对每件事都小题大做,无法放松的随事情自然发展;而李书福不一样,他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他不再小题大做了。相反,大的困难也事出有因,也有可以化解的办法。
在投身汽车业的数十年里,李书福最不缺的经历恐怕就是外界的非议和不解。在海外,他是志得意满的中国车企的缩影;而在国内,他体会最深的还是辛苦和压抑。他反复告诫自己:“要小心做人,谨慎做人,夹着尾巴做人,把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做好,企业做扎实,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小心做人、谨慎做人、夹着尾巴做人,也就是要心存敬畏。他不会像黄光裕那样成了首富就牛哄哄起来。李书福对于一宗胜诉官司的看法,可以清楚地体现他内心的敬畏。
几年前,丰田跟吉利打官司,说吉利的美日商标跟他们的很像。后来吉利官司赢了,可是吉利却放弃了原来的设计。从法律上讲,吉利可以放开手用这个标识,但总是会被人戳脊梁骨,李书福觉得自尊对一个人和一个企业都很重要:我既然原创的有独特的功能和外形,但看上去像人家的汽车,这个无论如何不能用。
李书福很坦诚。以前吉利搞模仿是钻了法律的空子,但是官司赢了,他却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他说,原来的看法有点想当然,只是站在狭隘的自我角度来看事情。你一旦换个角度就会发现,即使官司赢了,如果继续以前的做法,你就输定了。
李书福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从心底里面看不起你,这是很大的问题。打官司赢了不算,你还没有赢,你已经失去的是用户的心、同行的心、还有未来。”
同样总部设在杭州的娃哈哈总裁宗庆后,就缺少了这份敬畏。娃哈哈和达能的一场官司在中国赢了,达能无奈签下和解书,本来开始坚持要100亿元分手费的达能,最后只得接受30亿元。协议签署之后,国外一场重要的官司达能又赢了下来,但是签好的契约没法撕毁,只得接纳。达能娃哈哈是一场糊涂官司,两家各自为了端不上桌面的利益,签下阴阳合同,为此又展开了一场裹挟了两个民族的战争。
从长远说事,还是需要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他知道不能把自己做人的标准定在最低限度的法律上。
李书福用经济罪案的“来路不明罪”来比喻偷人技术和模仿。在国内关起门来经营,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可是全球化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经济末梢,这时候口碑和尊严就很重要的。继续沿用“来路不明”的东西,可以符合最低限度的做人标准,但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代宗师的。
年轻而富有抱负的李书福,赢了官司,依然心存敬畏,不再“合法”使用有模仿痕迹的东西,这是真正的远见。收购沃尔沃有着落了,他当然可以不必那么急着就把高端车“卓越”推出来。他可以用沃尔沃提升“卓越”。这样,“卓越”就不会再有来路不明的技术了。
赢得人心,赢得对手的尊重,赢得用户的尊重,赢得社会的尊重,赢得你自己良心的尊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事情。官司的输赢只是暂时的,而且说这是一个底线。一个总是在做人的底线晃悠的人,怎么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呢?这是个能量的世界,能量聚集在社会每一个人的心里。你是不是能够占领那个心智资源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