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多思想少,这是过去十年中国企业管理的真实写照。
这是模仿、神话、诠释和学习的十年。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适合于自己企业发展,适应于自己管理的模式,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向西方取经。从我们筛选出来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二十个管理关键词中,就能够窥见上述结论。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事实证明,西方管理思想在危机面前并不那么灵验,而灵活变通的东方智慧对中国企业而言益处良多。
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够出大量的本土管理思想、本土管理学体系,这些思想和体系能够帮助中国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传播到全世界。
关键词
穷爸爸,富爸爸
当年影响力
持续影响力
这并非一本管理类的书籍,不过,却向企业家们很好地表述了现金流和负债的关系;这并非一本励志类的书籍,却让很多人从中找到了成长的动力。在21世纪之门打开的时候,“穷爸爸,富爸爸”似乎成了跃入眼帘的第一个管理关键词。
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如何才能达到财务的自由?罗伯特·T.清崎通过讲述他的两位长者——穷爸爸,身为大学教授的生父,富爸爸——善于投资理财的朋友的父亲,人生观、金钱观、价值观、投资理念的截然不同,推翻了“高薪=财务自由”的财富法则。
书中告诉读者要分清资产与负债,从容面对个人财富的变化,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从而最终达到财务自由的最高境界。这是一本逐步转变中国人传统价值观、金钱观、人生观的书。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价值观重塑的过程伴随着整个变革 开放而来。上世纪80年代摆脱所有制的羁绊,到90年代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再到进入21世纪后企业家原罪的讨论。由于中国社会近30年的进步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年代,因此,对于企业家们,甚至是普通百姓来说,如何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变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穷爸爸,富爸爸》只是一个开端,它开创了图书的一个门类,一种表达方式,即是将“做事”与“做人”放到了一个等量齐观、相辅相成的程度来考量。此后,国内有很多管理学书籍事实上都是从“做人”的角度来谈“做事”的方式,这是中国人比较习惯的表达方式。
此前,中国传统的话语情境中,“做人”被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的力量凌驾在一切之上。不过,如何在“做人”观念的指引下将事情做好,把钱赚到,新的工具和新的方法在哪里,这是本书回答的问题。
21世纪初,当全球化刚刚露出端倪时,《穷爸爸,富爸爸》只是个开端,全新的财富观念在此后10年迅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坎上,整个社会开始畅快地追求富裕而幸福的生活,再无羞羞答答。
而对于后来那些2000年后,并非被“逼出来”的新晋企业家来说,这部书在他们还初出茅庐时,就指出了发展路径。虽然10年后,很多人质疑其中关于现金流的表述不够详细,关于富人的表述不够确切,不过,这都留待此后无数有关人生规划和成功学的书籍去弥补了。
关键词
狼来了
当年影响力
持续影响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日益临近,企业界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狼来了”该怎么办。
外资银行是否会让国内的中小银行无法生存?我国落后的汽车制造业怎么与国外进口产品相抗衡?跨国制药企业会不会依靠技术优势进一步在市场形成统治地位?出口加工型企业在加入世贸后,能否维持原先的出口形势?
虽然,在加入WTO 8年后,上述问题都已经获得了答案,但是在2000年时,当世贸谈判正处在艰苦卓绝的阶段,企业界对于WTO是一种喜忧参半的心情。
根据“2000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多数企业对WTO条款一知半解,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很关心WTO相关条款的内容,但是了解程度还不高,大部分是“有些了解”。众多企业家在2000年高喊“狼来了”,是出于希望政府再次出面解决问题的心态。
由于企业家对加入WTO后的种种不确定性无法判断,“狼来了”背后,是企业希望政府增加信息透明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理顺政企关系和健全市场竞争体系的期盼。
例如当时普遍认为,粮、棉、油、糖、羊毛等重要农产品将取消关税配额管理,农业将遭遇毁灭性打击。从2000年~2005年(配额完全取消)的5年时间,可谓是“倒计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呼唤“狼来了”也就不难理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当时表示,国内企业的一个弱项,就是国际化竞争能力。加入WTO就像一柄双刃剑,利用得不好,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危害,使得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翻不过身来;反过来,利用得好,会促进我们的经济迅速发展。
事实上,加入WTO对于中国企业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按照固定的游戏规则来做事情,,而不是游离在整个体系之外,继续上演在国内市场中经常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一套。适应新规则是需要耗费企业大量成本。
10年后,虽然中国企业对于WTO规则已经驾轻就熟,不过,真正能够成功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还是少数,更多的中国企业还处在简单的外贸加工阶段。而从大量的反倾销案例可以看出“狼来了”的命题在10年后的今天回望起来,依旧值得深思。
关键词
杰克·韦尔奇
当年影响力
持续影响力
这一年《杰克·韦尔奇自传》在国内发行,这位刚刚从通用电气退下来的前CEO,正在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在价值,这本书时至今日已经发行逾300万册,可谓是管理界的《哈利·波特》,而杰克·韦尔奇也在中国企业界刮起了一股旋风。
从1981年到2001年,杰克·韦尔奇在20年中让通用电气的市值达到4500亿美元,增长率达30多倍,排名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世界第二位。
他在担任公司领导人期间关于不同业务的选择标准,对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业务的理解,以及对于公司管理架构扁平化的变革,都让这位CEO受到了中国企业管理者异乎寻常的追捧。
“我最好奇的就是GE的非多元化能够做得那么好,而且用的还不是子公司的模式。我的总结是,人跟人不同。GE事业部的前提就是杰克·韦尔奇的能力大到什么都能做,每一个行业都能亲自去了解、领导和推动。我只能做一般人做的事情。”这是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在谈到杰克·韦尔奇时的表述。
柳传志多次生出拜会韦尔奇的念头,均是抱着朝圣的心理。以韦尔奇的身份、地位,视之为圣贤,心向往之,欲朝之而欣慰的企业家,不在少数。
然而,在杰克·韦尔奇火了10年后,他的一些做法也正在被企业界反复讨论。首先就是并购,20年间,韦尔奇一共出售了350项业务,收购900项业务,总共花费1500亿美元,公司营业额从1981年的250亿美元,增加到离职时的1250亿美元。
通用电气作为道琼斯工业指数创立之始,就位列其中的公司,赖以称道的是持续增长,而不是爆发性增长。迅速将业务扩大到发动机、广播事业、国防工业、金融服务、运输系统、医疗系统以及家电产品等极为宽广的范围后,让人怀疑这些业务的可持续性。
果不其然,在伊梅尔特接任后,所有通用电气的业务被整合进5大平台中,包括塑料、部分家电,甚至广播电视都一一被出售。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标准普尔破天荒地将通用电气的评级从AAA下调至AA。
事实上,在杰克·韦尔奇领导下,通用电气迅速的介入或放弃某个行业带来的最大影响在于,通用电气已经从一个技术领先的公司,变为各个领域以营销、商业模式和运营效率见长的公司,这的确是一种成功,但也许并不值得膜拜。
关键词
走出去
当年影响力
持续影响力
与“狼来了”相对应,“走出去”则是2001年加入WTO前后最为火爆的关键词。很多人将这一年作为我国“走出去”元年。
虽然,中央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是1998年,当时政府的工作更多集中在战略框架搭建和基础政策出台,而真正开始分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从2001年开始,为我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变革 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投资都提倡“量力而行”,这与2001年起的积极推动态度有很大区别。归根结底,“走出去”是以企业为主体而非国家,对于企业来说,当国家政策的指挥棒指向了海外,那么带来的一连串反应可谓是当年企业界的大事件。
2001年至今,“走出去”比较“引进来”成为更为重要的战略,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是企业进行国际竞争,求得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9年来,中国企业逐步学会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农业、纺织、汽车、建筑工程、电信等多个行业开始将发展方向有意识地调向国外。就在第二年,上海汽车斥巨资购入大宇汽车的股份;紧接着,中国网通与亚洲全球电信达成收购协议,成为首家并购海外公司的中国电信企业。此后,包括联想、中海油等均开始对外发起收购。
“走出去”战略将我国对外投资彻底升级,原先,我国企业的对外战略集中在商品输出层次,主要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承包劳务等;自2001年后,进入到第二个层次,即资本输出,主要是指对外直接投资(或称为境外投资)。
虽然此后国内企业的海外发展历程充满曲折,但对于“走出去”还不到10年的中国企业来说,已经算是成绩斐然,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成为真正举足轻重的大国奠定了基础;同时,海外市场,国际需求,也成为国内企业发展战略中必然考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