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际上是生产垃圾最多的国家,平均每人一年生产253千克的城市固体垃圾。”9月15日,出现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 论坛 上的马尔库斯·迪克说,虽然中国人均产生的垃圾量低于西方国家,但以庞大的人口基数计算的话,中国大概每年产生1.53亿吨的垃圾,而他从事的工作,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垃圾。
马尔库斯·迪克来自德国,他所在的泽尔曼生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在中国推广垃圾的沼气化处理。
比起拆迁、商业楼盘开发等城镇化商业链前端,能源结构调整、垃圾处理等中、后端项目,催生的商机更加不容小觑。“美丽中国”的倡导也正在引导城镇化建设从规模至生态转向。尤其在华北地区雾霾、垃圾围城等环境污染加重的当下。
从目前的数据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的城镇化能源结构仍过重依赖污染重的煤炭、石油等石化能源。华北地区雾霾成因,主要是工业污染,特别是发电,大概占30%,汽车占17%,建筑企业的工地扬尘占10%左右,还有供暖期的采暖占了将近20%。九三学社中央专职副主席赖明指出,首钢迁出 北京 仅仅是城市环境治理的初步举措。从国家的层面来讲,新型城镇化过程,都将有一个能源结构转型和调整的过程,并涉及到下一步的政策导向。
页岩气、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的运用正被市场看好。除此之外,污水、固体垃圾等处理也正吸引国际公司涌入中国市场。马尔库斯·迪克称,中国58%的市政垃圾都填埋了。另外,28%的垃圾只是扔掉或者燃烧掉,无害化的垃圾处理和变废为宝的垃圾回收利用水平仍不高。
但这种现象将在2015年有所改观。从政策导向上,国务院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左右,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