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以为到过厦门,就了解了闽南风情:诘屈聱牙的闽南语,鼓浪屿的华丽别墅,悠闲的海滨风情。但其实,厦门也许只是闽南的一件锦袍,泉州乃至晋江这个市貌并不起眼的中国名牌之都,才隐藏着最纯粹的闽南。
在泉州、晋江的老城区乃至许多村落,布局都差不多:一座祠堂或一座庙宇,中间一条街道,街道旁延续着千万灯火,宗族、信仰成为生活中最纯粹的坐标。
自清代以来,因为海禁而令闽南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区域,又因为这一带以山地为主难以耕种,闽人只好“以海为田”,向海洋讨生活,成为过去数个世纪“下南洋”乃至冒海禁危险走私的主力。在这种长期的高风险生活中,要想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源就不能不依靠群体的力量,因而,闽南成为中国宗族文化最为兴盛的地区之一。
在晋江的陈棣镇,古时一群阿拉伯后裔移民来到此地,他们基本以丁姓为主。在陈棣镇有13个自然村,有7个村的主要人口都姓丁。而就是在这些丁氏宗族聚居的村落中,诞生了像安踏、361度、特步、爱乐、德尔惠、乔丹、金莱克等众多鞋业品牌。陈棣镇约3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容纳了3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业,他们基本是家族企业分工合作形成的产业链,这里被称为“中国鞋都”。目前晋江已有境内外 上市 公司41家,是中国上市公司第二多的县级市。该市运动鞋和旅游鞋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全球平均每12个人就拥有一双晋江鞋。而在晋江,陈棣镇又是拥有上市企业最多的镇。
晋江的众多品牌中,家族企业是最为常见的载体。即使包括安踏、七匹狼、361度等等行业领头羊,其控股权及管理权仍牢牢掌握在家族手中,比如361度前任总裁丁建通在职时,就将自己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计划 在工厂工作。据说很多原材料都是丁建通亲自出马采购。他曾执著地认为,在把关产品质量上只有自己人最放心。丁建通唯一的一个“贴牌”加工厂也是自己小女儿的。
在这些品牌的诞生之初,因为宗族关系而发展出的民间资金拆借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陈埭三角债的情况曾一度特别严重。而这种三角债又是建立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采购商、鞋材商、制造商,通常是先拿货后付款,通过 销售 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三角债可以说在当时推动了陈埭企业集群发展。三角债之所以后来在闽南并没有像全国那样泛滥成灾,主要因为当时的闽南以宗族关系为纽带,欠债不还的情况很少,因为闽南自己人之间特别讲信用。
而在1993年之前,陈棣镇以及晋江的许多手工作坊也是部分因为宗族关系而获得助力。因为在80年代初,接收了耐克鞋厂留下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手工作坊转型为加工厂,海外做生意的小侨商给他们带来了如雪片般的海外订单。当时给国外加工一双鞋能赚10元到15元,今天许多知名品牌都是依托海外订单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而安踏和利郎的前后脚上市也是因为熟人圈子文化的影响。2004年离开了恒安的前高管倪宗森开了一家财务咨询工作室,他曾经为1998年恒安登陆联交所当过操盘手。因此安踏董事长丁志忠聘请他为安踏做上市前期的财务辅导。安踏成功上市后,丁志忠把他介绍给了利郎总裁王良星。倪将利郎包装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男装品牌”,顺利上市。后来企业家之间的圈子口碑相传,令倪宗森接下不少晋江企业上市的单子。此外,当年利郎在负债数千万之余仍花费数百万元聘请陈道明为代言人的豪赌中,其流动资金中大部分是利郎借来的,其中丁志忠就借了一笔钱给王良星。
除了团结之外,闽南人更具有坚强剽悍的“海洋精神”。明朝的“政治犯”李贽、清末的严复都具有强大的反叛精神,这可能与闽南人世代生活环境下培养出的进攻性、冒险性、扩张性有关。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热衷于“闹革命”,而是把这种海洋精神都发挥到经商智慧中。与自明清以来匮乏的政治、文化人才相反,闽南籍大商家辈出,东南亚闽南籍华商如陈嘉庚、胡文虎、陈六使、黄仲涵、李清泉等,当前的黄奕聪、郑周敏、陈永栽、郭令灿等,均是南洋一带富可敌国的豪商。毛泽东在谈到北伐战争时曾戏言:广东人闹革命,福建人出钱,湖南人当兵,浙江人作官。这里说的福建人,指的是闽南籍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