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到跨国公司采访时,如果遇见中国高管,我会喜出望外,如同在 北京 遇见东北老乡遏制不住就要说“那啥”、“旮旯”一样,能够用中文流畅地交流、扯淡是一件多么爽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我去一家跨国广告公司采访,是会议餐的方式,坐在我两边的都是外国人。
避免露怯,我一言不发,往嘴里猛塞面包(当时还没上汤菜牛排之类),这时坐在我右边的那位外国大叔转过头来,看着我的吃相,微笑着说了一句英语。
(妈妈咪呀,他说得太快,我一个单词都没听清~)
我咽下面包,很真诚且抱歉地说了一句我说得最溜的英语:“很抱歉,我的英语很烂。”
他耸耸肩,有点遗憾地转过头去。
这时我做了这么一件事,我碰了碰他,用我说得第二溜的英文问:“你会说汉语吗?”
他呆住了,然后很遗憾地说:“No。”
然后我也很遗憾地耸耸肩,继续吃面包……
好的,我铺垫完了(sigh,好长的铺垫),我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引出另外一个发现。
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去阿迪达斯采访的时候,可以想像,当我看到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总裁居然是个中国人时,是多么的兴奋!但是他在握手的同时说:“奈斯兔米特油。”我就幻灭了,原来人家是马来西亚人。
然后,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公关总监走进来,我的幸运感再次涌出,她也是中国面孔哦,结果……嗨,奈斯兔米特油,是加拿大华裔。
如果只是感到幻灭的话我就没资格做记者了,安静地回家去做屌丝吧!但是在以后的诸多采访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致力于本土化的跨国公司大多聘用“中国”面孔的亚洲人,以及国外华裔、中国台湾人和香港人作为高管。当然,也有大陆人高管,但是前者居多。仔细思量,大概是认为这类人一方面有国际化的特征,一方面对中国市场有所了解吧。同时,会让中国本土员工有一种亲切感?这一点没有做过调查,不敢妄言。
只是,我确实该好好学习英语了。
京ICP备12005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