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榜样里不缺乏伟大的资产配置者。以李嘉诚为例,和记黄埔下属有七大行业,各个行业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在1998年至2001年之间,1998年 零售 业务不佳,基建和电讯业务好;1999年物业和财务投资较差,但是零售却好转了;2000年零售、物业和基建都很差,但是能源好;2001年零售和能源比较差,但是其他五个行业都很好。
如果李嘉诚仅投资单一行业,那整个企业集团也必然会大起大落。所幸,布局多个互补行业使得整个集团东方不亮西方亮,每段时间都会有表现好的行业来弥补其他行业的下滑。从80年代至今,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与恒生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这说明李嘉诚对产业的配置效果几乎达到了整个市场的分散程度,确保了企业的持续增长。
实业投资需要资产配置, 金融投资 亦是如此。
配置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明确资产配置的方向后,我们还应该选择好的方法。首先,资产配置应该因时而异。美林证券曾在2004年的《投资时钟》报告中,首次提出美林投资时钟理论,通过分析美国近30年资产和行业回报率数据,揭示了在不同经济周期内我们应该投资的大类资产。一般来说,经济具有周期变动的特性,经济总是从衰退走向复苏,再走向过热,然后进入滞涨,再度进入衰退、复苏的循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各类资产的表现是不同的,比如,在复苏期,最好的资产是股票;在过热期,最好的资产是大宗商品;在衰退期,最好的资产是债券;而在滞涨期,最好的资产则是现金。当然,美林时钟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概率事件,若出现特殊情况,如2007年A股的火热,有可能使得最佳投资品种发生一定的偏离。中国过去10年的经济周期及其不同金融产品的相对表现,充分验证了美林时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其次,对于不同的投资者来说,资产配置也应该因人而异。每位投资者的年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程度、流动性需求、资金量都不相同。这些不同的客观条件,决定了投资者在选择具体投资组合的时候可能也截然不同。例如,一位退休的投资者再像年轻人那样选择激进型的产品显然就不太合适;一位对流动性有较高要求的投资者就不适合投资固定收益信托这样的产品;一位普通投资者和一位资产千万的投资者所能投资的产品也会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