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经理人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产品”“品牌”“传播”“策划”“公关”“终端”“渠道”这些词语经常被 营销 人挂在嘴上,摆到桌上高谈阔论。其实,透过其中的内容看,多数都涉及到 市场营销 中的“道”与“术”。 
  甲说,做品牌重要,先要大投广告,企业的知名度这样才能提高。乙说,终端虽不可小视,尽广告打得响,弄不好也是朝天放空枪,你是给自己壮胆。丙说,广告打得多未必能打动消费者芳心。产品质量是不会因广告而提升,广告有时也给 “瞎子”点灯。
  以上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营销人的声音,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营销人要做出正确的判别还真是不容易。我们经常听到企业讲,广告打不起,成本太高,虽然,广告可提升知名度,动机好,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好的产出。打不起广告咋办?有人建议说,就一心一意地将渠道和终端做踏实吧。好终端做好照样也能让产品畅销,也有所为,但是,又有人说,你的产品要进入超市、商场,要进场,脸难看,各种高昂的进场费会让你有苦难诉。不能打广告,进入终端照样会受阻,面对这么多的问题,营销人最容易迷惘,不知如何做才好。痛苦呀!要继续挣扎呀!
  提起营销,不同的人理解和认识各异。研究的营销专家们,通常喜欢从“上”往“下”看营销,以此来理解营销,关于营销的“道”似乎在他们心中更有份量。在做营销方面,企业碰到迷惘,常常又乱找医生。有人开出方子,企业照着说法去办、去做,要么,操作性不强被否定,要么是水土不服冲突。接下来,又是痛心疾首。与之相反,在营销第一线奔走打拼的人,多数比较重视操作之“术”,通常将营销从“下”往“上”做。他们喜欢将自己置于琐碎事务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竞争环境之中,最容易犯的就是不知处理长远和短期的利益关系,看问题近视是最易犯的毛病。相信经验,相信过去的辉煌,总是以一招鲜,吃遍天,结果,沉于经验不能自拔,少有营销的创新。 
  做营销研究的人总喜欢讲“道”,在他们眼里,什么规律,什么注意事项、重要性之类的东西最为关键,他们对做产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之类的假设得最多,喜欢在沙盘中谈论营销战如何地打。经常是说得头头是道,听着很顺,照着去做,总让人不知所措。营销中的“道”常被这样的人分离出来抽象地高谈阔论,结果,议了半天,方法也有了,但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很快。本来想得很好的东西总是处处碰壁,这种发散思维经常会让人摸不着头,其局限性也充分暴露出来。
  与之相对,长期做市场的人比较重视市场的差异性,多数不太喜欢谈什么 “品牌”“传播”这些东西。因为长期在营销第一线行走, “渠道”“终端”“维护”等是他们特长,对于这些东西,他们不但情有独钟,他们更实战经验,跟前者强调营销高空作战,善用广告轰炸来震慑竞争对手不同,他们更强调协同作战、灵活机动的战略和战术。但是,一味地沉醉于终端、渠道的巩固和维护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其聚敛思维往往停留在具体事务之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对营销的宏观场面缺少全局的掌控,而且显得十分乏力,这就是在前沿营销的“短板。”
  在营销的具体操作中,营销人要做到让自己的产品畅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硬的广告虽然能短时地拉动销量,但是,像近年来很多医药产品广告,千呼万唤地广告推销,除了是没有多少创意广告在地叫喊外,不让人“烦”还真也很难。
  做营销:关键在于学会选择和取舍匹配。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凡是适合自己企业的营销方法才是最佳的。
 
 

京ICP备12005558号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买烟》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