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胜任领导”的理念将领导者的健康与企业从优秀到卓越之间划上了等号,领导者的健康成为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投资者考核企业的重要标准。众多跨国公司已在探寻通过运动处方加强领导力的奥秘。那些精明的商界领袖深知,对员工健康的关注既不是慈善活动,也不仅仅出于社会责任,企业对员工健康的投入正是对企业 人力资源 的再投资。

  今年8月,我所在的迈克尔斯公司在上海、台北和深圳为亚太地区供应商举办了四场关于领导力的 论坛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以往的业务学习 中,企业老总们往往率领主要业务骨干参会,这次却有更多人带来了他们的接班人—常常是在海外学成归来的儿女。更让我们掉眼镜的是,一个向来不为中国文化和国内企业所重视的理念—过一个平衡的生活以及人的健康与领导力和企业健康之间的关系,引起的反响异常强烈,这让我在对中国商界领袖和中国企业的健康问题深深担忧的同时,看到了一丝希望。

  胜任领导:跨国 公司治理 新理念

  这次论坛中,我们介绍了跨国公司对于领导力阐述的一个新理念—“胜任领导”(Fit to Lead)。“Fit”在英文里既指“能胜任的”,又指“健康的”,因此,“Fit to Lead”一语双关,它要传达的理念是“只有健康才能胜任领导”,表达了新形势下跨国公司“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手段、以领导力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公司治理理念。

  美国着名的领导力研究和学习 中心—创造性领导力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用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参与运动健身和不吸烟的经理们在下列领导力特征方面的表现,无一例外明显优于不健身和瘾君子的同伴:

  具有战略愿景的思维方式

  全球化意识

  创新意识

  吸引人才的魅力

  风险意识

  创造有重大影响的结果

  建立战略和执行战略的能力

  成熟周密的判断能力

  对财务的敏锐洞察力

  有影响力的谈判能力

  跨部门的协调能力

  善于放权和用人

  对行业动向和潮流的把握程度

  商场上的多才多艺

  投资者的回报

  说起“胜任领导”,不能不提到倡导这一理念的领军人物库珀博士(Dr. Kenneth Cooper)。他不但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私人医生,小布什当政期间,还曾两次邀请他出任美国卫生部的代言人。

  库珀博士在哈佛大学获得公共健康硕士学位后,进入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帮助宇航员进行发射前的适应性模拟训练。1968年,他根据亲身体会以及对宇航员的研究结果,出版了第一本畅销书《有氧运动》(Aerobics),提出采用非医疗的有氧锻炼方式对抗疾病,“通过适当的锻炼、饮食和情绪控制来保持健康”,从而开创了全世界的有氧运动革命。在此期间,他发明了12分钟有氧跑、1.5英里素质测试和有氧计分系统。1970年,他在达拉斯创办了库珀有氧运动研究中心,今天,79岁高龄的库珀博士依然宝刀未老地领导该中心和10家健康公司。40年前,只有10万美国人进行慢跑运动,在他的推动下,现在这个数字超过了3000万。今天风靡全球的有氧舞蹈,也源于他的有氧运动理论。

  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库珀博士提出了“胜任领导”的理念。根据他的研究成果,健康能够提高领导力,继而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如今,他这一关于领导力的新理念,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为自己的商业领袖进行预防性的体格检查,并探寻通过运动处方加强领导力、让企业基业长青的奥秘。

  不胜任领导:中国商业领袖的不争事实

  1987年以来,我常常回中国出差。国内的商务酒店越建越高档,住店客人也从最初的外宾转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商界精英,但是大多时候,我在健身房和游泳池遇到的几乎都是“老外”,中国的商业精英们很少健身!
 

  不健身当然就不健康(unfit),所以,“Fit to Lead”就变成了“Unfit to Lead”(不胜任领导)。中国大多数商业领袖不仅不堪国际化领导的重任,因病英年早逝、未终领军者之职的也举不胜举:2001年7月,时任青岛啤酒总经理的彭作义因心脏病发作离世,时年56岁;2004年11月,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离世,时年38岁;2005年9月,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猝死,时年38岁;2008年7月,同仁堂董事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去世,时年39岁。除了身体的不健康,还有心理的不健康:2003年9月,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董事长乔金岭悬梁自缢,时年51岁;2008年8月,浙江一新制药董事长郑亚津因公司效益滑坡自缢身亡,时年51岁。

  更让人担心的是活着却“不胜任领导”的商业精英。2007年,黑龙江海外集团董事长李宝宇放弃巨额资产人间蒸发,只为找回“正常人的生活”。不幸的李宝宇最终被员工和各级领导找了回去,重新去过那种令他身心疲惫的生活。李宝宇的非正常生活,可以说是国内企业家的一个通病:超负荷的体力透支,筋疲力尽焦头烂额,根本没有个人生活。所以他由此得出结论,企业家是一个让正常人崩溃的职业,他告诫女儿千万不要步自己的后尘。

 

  当老板的如此,当然更谈不上对员工健康的关注。凌志军在畅销书《联想风云》中的描述非常有代表性:“2004年1月的某一天,柳传志到海军医院去看病,被一个消息惊得目瞪口呆。联想在这家医院为自己的员工办理了‘医疗合同’。多年以前为柳传志医疗‘美尼尔症’的李大夫,现在开始为越来越多的联想员工看病。‘你手下的那些年轻人都不要命啦,’他对柳传志说,‘你看看,全都是一身病。’于是柳传志看到那一串名字和一串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肝功能小三阳????他深知治理一个大公司的艰难,但却怎么也没想到这才过了三年,他的年轻经理们几乎个个拖上了一身疾病,还都有同一个症状:晚上失眠,好不容易睡一会儿,还做梦,梦里全是公司的事。”

  国内各界曾对中国企业家和 职业 经理人 的健康情况作过多次调查,结果惊人地相似:从开天辟地的创业者到呼风唤雨的职业经理人,大多是心力交瘁,70%以上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报告预测,今后10年,中国将为因慢性病所导致的经济效率降低付出5580亿美元的代价。

  遗憾的是,调查归调查,呼吁归呼吁,中国商业领袖们的健康水平仍是每况愈下。错在哪里?路在何方?

  身体力行:健身,健康和领导力

  中国商业领袖们的“不胜任领导”,首先是理念的错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社会都崇尚要奋斗就要有牺牲,所以我们的语言里有悬梁刺股、卧薪尝胆、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样的成语典故。当年我们学习焦裕禄的事迹虽然成为历史,今天随便打开报纸,依然很容易找到某某先进人物如何带病工作、废寝忘食、抛妻别雏的报道,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优秀。我的一个美国朋友能读中文报纸,他常常说:“怎么中国的清官、好官都是病恹恹的?”

  虽然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绵数千年而不衰的因由之一,但是这种拼搏精神和对这种精神的非理性弘扬,从本质上忽略了对世界上最重要资源的爱护,漠视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正在对中国的人力资源和领导力造成长期、巨大和不可估量的伤害。

  理念指导行为,恰恰是中华文化中这种对人和生命价值的漠视,导致了中国商业领袖们不重视自身的健身和健康习惯,更谈不上对员工健康的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对于健身、健康和领导力的关系和价值的认知方面,我们整个社会都落后了,我们需要对人的价值作重新认识,才能自然而然地珍视人的健康。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