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正题之前,我先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去了摩托罗拉,那时候的摩托罗拉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地位,80%的模拟手机市场份额都掌控在摩托罗拉手中。尽管如此,我还是在1997年的时候选择离开摩托罗拉。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和判断是正确的。在我离开摩托罗拉之后的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它开始逐渐走向衰退,取代它的则是靠数字手机赢得市场的诺基亚。诺基亚在过去十几年的鼎盛时期里,贡献了芬兰4%的GDP。我在搜狐做总编辑、在酷6做CEO的时候,诺基亚都是顶尖的广告客户。但是好景不长,诺基亚这个昔日的大佬也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取而代之的是风靡全球的苹果iPhone。
这些庞大的公司为什么会没落?他们是因为管理不好吗?《创新者的窘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提到: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导致失败的往往是完美无瑕的管理。
为什么管理良好的企业会遭遇失败?是因为推动他们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常领先性企业是在一个主流市场,推行一种成熟的、延续性的技术来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当一种新的破坏性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新创企业抓会,在一个边缘的新兴市场里面应用这种技术。不久,这个使用破坏性技术的企业就会把原来的巨头给取代了。
所以成熟的 企业管理 和破坏性的企业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前者叫做“专业化的管理”的话,后者可以称作是“创业式的管理”。很多初创公司在面临混乱和不确定性时,缺乏自信,急于从大公司引进专业化的人才和管理流程,殊不知,有时候这往往是他们走向僵化的开始。
基于此,如果要对创业者做一个创业式教育,我们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找到适合于创业期的创业式管理模式。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去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学习,其中有一个商学院是叫百森商学院,是美国在创业教育方面连续19年排名第一的商学院。上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创业精神的话,是否可以通过你们的课程培养出来?”那个教授很坦率地跟我讲,我们也教不出来。我说,那你们教什么?他说:大公司的背景相对比较成熟,环境比较确定,所以能够进行预测;反之,创业企业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没法预测,也无法给出一套固定的解决之道。我们能够教的只有应对不确定性的创业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教给创业者的。
这可能就是中国古人说的“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吧,这也成了中欧创业中心的教育理念。我们很少教人知识性或者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更重视繁华背后的商业逻辑。比如,无论什么大腕企业家来讲课,都必须带一个他的企业正在发生的“活案例”过来,让我们的学员一起参与讨论和分析,这些都是鲜活的,无法预知未来的,没有正确答案的教材。我们把这称为“案例比理论重要”。大牌投资人过来,不是指点江山,而是与我们选定的学员做一场真实的融资对话,让我们的学员看看投资人如何在短短30分钟内提出合适的问题。我们也让学员参与提问,问题往往非常犀利和不留情面,角度刁钻、多样化,我们把这称为“提问比答案更为重要”。因为,决定一个企业能够走多远的,不是创始人个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他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他的境界和格局高度。
京ICP备12005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