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王婷 21世纪商业评论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领导者应该是怎样的人?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而领导力的挑战又何处?

  无数的学者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而人类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及著名领导力顾问迈克尔.麦考比却通过换位思考,将领导力所受到的挑战置于更广泛的环境中来进行反思。 他在新书《我们需要的领导者,及我们为何跟随》中,让人们认识到,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并不仅仅在于向内发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我的能力,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他必须是一个能够体察追随者“需求”的人,并且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追随者跟随他的深层次原因。

  正是意识到了当代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麦考比将其立论建立在对于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之上。在他看来,有一个重大的趋势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即在过去的这些年中,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到普及应用,相对工业时代的工作方式而言,劳动力市场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日渐成为被知识工作者主宰的市场,这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演进。由此,信息时代的工作者由于其自主性增强,他们不再需要父亲般的权威,转而更加青睐于与领导建立同胞般的情谊??其内涵是,领导者们需要认识到,其追随者更愿意因协作而“服从”,而不是冷冰冰的、自上而下的权势。

  当今的领导需要面对的是一种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以及更具叛逆思维和挑战色彩的员工。如果说,在上世纪70年代一个大型组织的领导者还能因为掌握更多、更权威的信息而更好地理解下属工作的话,那么,今天随着知识的快速发展及信息的快速传播,下属往往可以比上级知道更多。整个社会正在朝着更加自由、开放、平等的方向发展,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造成的信息传递成本大大降低的趋势,也瓦解了大型组织掌握信息、话语权并由此建立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的模式,使它们不得不重新调整心态,转变为越来越倚重于掌握了更丰富信息和知识的个体。

  当今的领导正在面临这样一群下属:他们在十多岁时就通过Facebook或多玩家电子游戏接触到了全球化的管理,他们认为自己独立而自由,并将在微软、Google等大型公司工作的经历视为是企业家创业前的研究生学习。他们习惯了在遵循自我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实验性地工作。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并能够十分顺畅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联系。他们期待的领导者是能给予他们更多机会以提升其价值的人,而非滔滔不绝告诉他们该如何做的人。

  在《我们需要的领导者》一书中,麦考比着重强调,领导者需要转换思维,从大工业时代的以“我”为中心、以“我”为权威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转而深入地关注和体会追随者的态度与思维,从他们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存在、工作方式和价值。这也是该书最大的亮点之一。

  这就要求当代社会的组织形态更多是因为协作和分享建立,而非统摄与权力,要求领导者更加致力于构建人与人更加平等、能够发挥合作关系的组织。在这种组织中,追随者希望从领导者身上更多地获得真诚、透明、清晰而意义深远的目标,以前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经验倒在其次。而一种更加强调“交互”的需求的出现,也影响了追随者更愿意视领导为兄弟般的人,而不是在过去那种大型组织里父亲般的角色。对领导者本身而言,也需要适时将自己变为员工的协作者,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新型员工,拥有更多追随者。

  通过揭示出我们的社会正在蔓延的这样一种更加强调“交互”的趋势,麦考比认为,当代领导者面临着的更大挑战,是理解知识工作者的心理。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领导者是否具有十分敏锐地判断一个群体的心理及其存在的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其对领导力的需求的能力。

  作为心理学者和精神分析学家,麦考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他将其观点运用在了领导力研究方面。在分析如何成为一个知识工作者所需要的领导者方面,麦考比指出,由于多样性的身份和个性使当代知识工作者的领导任务更为复杂,因此,如果能够认识到是什么因素造成并仍然影响着这些身份的形成,将有助于领导者理解那些个性化行为产生的原因。通过有意识并敏锐地认识到这些问题,领导者会逐渐尊重这些特性,反过来,追随者也会随之尊重他们的领导。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而对那些以知识为基础、在全球市场的复杂环境中运营的公司来说,理解个性对领导者来说也极为重要。由于不同的文化对权威有不同的态度,因此,经理人如果认识到他们必须理解个性是受到这些不同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一事实,将使他们的工作变得更有成就。否则,经理们将有可能失去他所领导的人的信任。麦考比认为,要将人们置于正确的角色里,领导者需要发展一种他称之为“人格智慧”的能力。如果有了这种能力,领导者将可以具备一种理解和改善不同类型人的行为的技能。

  虽然麦考比的关于“人格智慧”、协作及团队工作的说法并不新鲜,但他对这些因素为何会起作用,以及它们对于公共政策到底会起到多深刻的影响的解释是发人深思的。尤其是,虽然一些批评家认为麦考比将《我们需要的领导者》一书的重点是建立在人格说之上,但毫无疑问,麦考比在论述领导者如何被需要时所提到的一些意见却是十分中肯的,即具备理解不同文化和人格差异的能力,对于领导知识工作者进行有效合作极为重要。而最有效的领导不仅仅是那种能够体验员工的迟疑与害怕的人,更是那些能够将信心和希望注入员工心底的人。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