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经理人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创立1号店前,我曾服务过两家跨国企业:戴尔和亚马逊。我目睹了这两家企业对创新重视程度的差异。戴尔虽是全球 执行力 最强的企业,但创新乏善可陈,相比之下,亚马逊在创新上不遗余力。现在,亚马逊的市值超越戴尔不少。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柯达,它曾是公认的全球顶尖公司,因缺乏创新被淘汰,而苹果由于重新定义了音乐、电脑、通讯,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现在成为全球最受敬仰的创新公司。

这些案例证明: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基石。就电子商务行业来讲,创新更为重要,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速度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企业不创新肯定会被淘汰。

现在,很多的企业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之道?

从困难中找创新方向

在创建1号店时,我和联合创始人刘峻岭一起花了两星期的时间,专门讨论 企业文化 的内容,最后我们总结出8个字:“诚信、顾客、执行、创新”。其中,“创新”是我们企业文化的基石。那么,1号店是怎么做创新的呢?

首先,1号店的 商业模式 就是一种创新。我们以大品种、快消品方式切入。这其实非常困难:海量的商品,体积大,份量重,易漏,易损,但我们认为,只要迎难而上、克服壁垒,这些难点就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力。另外,除了商品,我们又加入了很多的服务项目,有药网、医网、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银行转账和水电煤气缴费等,以期实现我们的使命:“让顾客足不出户,享受一切商品和服务。”

顾客、商家的需求都是多样化的,一种商业模式没办法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因此,我们的系统要容纳更多的商务模式。在此战略下,诞生了掌上1号店、虚拟超市、店中店、名品特卖、1号团、企业频道以及EPP(企业内购平台)等。

 

鼓励勇敢去尝试

所有新的方法、新的模式,虽然有成功的机率,但都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电子商务究竟怎么做,创业之初,我们没有可参照的对象,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期间,我们也留下了犯错的足迹:

1号店上线之前,我们在没有做市场调查和尝试的情况下,筹备了3个月的时间做了一本非常精美的300多页的目录,一次印出了10万多本,一百多万砸进去。但是,这种推广效果非常不好。因为早期都是一些低单价的快消品,这种目录形式,价格不能动态改变,于是我们很果断地停掉了。之前也做了很多海报,通过地铁站、小区发放,当时每次一发海报,订单就上去,一停,订单就减少,后来,我们忍痛停止这种海报的方法。

最后,我们发现,这些不是电子商务的做法,于是逼着自己去创新,去找适合电子商务的推广方法。后来我们推出了“品类中心”、“社交购物”和“购物工会”等创新服务模式。现在总结经验,我认为:创新一方面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把一些常识性功能重新优化利用,给顾客带来便利和实惠。

创新要放眼未来

说创新,很多人可能只看到眼前的事情,会更多思考“我现在要做什么?”。我认为,我们应当花很多的时间去看未来,创新要为未来做准备。像我们同时孵化很多项目。可能只能成功几个,但没关系,只要成功几个,就能奠定未来的基础。

像我们的“店中店”,两年前就开始孵化,去年才开始推出。现在一星期要进驻一百来家商铺。像我们的“名品特卖”,才上了三个星期,增长很快。比如说我们的“掌上1号”以及“虚拟超市”等。我们在 北京 的地铁站投放了一个27米长的广告墙,非常壮观,展示我们的商品丰富度和多样性;在深圳地铁站,我们则是在屏蔽门上安装虚拟售货机这样的模式。这也是我们为未来投资,为手机购物打下基础。效果很好,目前我们已经积累了200多万手机用户。我们还尝试电影植入。并结合电影做整合 营销 ,在电影院门口发巧克力,发抵用券,在情人节时候,给顾客送玫瑰花等。

比如说我们尝试的情景营销,事件营销。今年3月20日,我们做了一次家电促销。我们卖什么,顾客可能没有直观的概念。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模拟场景,所有的商品在摆在厨房里,顾客一目了然。

我们的团队有非常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创新的做法。很多的想法和做法是员工自己自发去做。也许做了10个项目,其中8、9个是不成功的,但没关系。这是我们企业的文化,鼓励员工去尝试,去不断的创新。

文化和机制的创新

如果让我就挑选一个这几年我们企业做的最正确的决策,我会选“把顾客体验指标与我们所有的员工薪和奖金提升挂钩”这一项。

我们的顾客体验指标从2011年年初的84.4%左右上升到年底的89.2%。当时,我们足足推动了近3个月的时间,非常困难。我们也遇到了反对的声音和阻力,有的高管也不能理解。我和刘峻岭甚至在开会时当场发火,说,“你要不信,你就不属于1号店!”推下去后,我们的顾客体验去年就从84.4%改善到了89.2%,今年又提升到92%。

所以说,不仅是在文化上植入创新基因,同时在体制上我们也可以有大量的创新。

最后总结,创新不再是一个时髦的词,是企业必须具有的能力。尤其是对电子商务来讲,今天不创新,也许明天就被淘汰,我们也一样,大家引以为鉴。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参学。师傅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路途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 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 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 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 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 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 能送你把伞。”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 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 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 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 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 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 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有决心了,拟定目标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请带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标在远方,路在自己脚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一点点收获! 带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