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总裁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上个月与一个同事闲聊,她说起她有一个同学挺有才的,但是就是一直不得上司喜欢,最后归结为上司妒才,然后问我对于好上司和坏上司的看法,我说可能在我看来没有好上司和坏上司的明显区分,因为其实每一个上司都需要你去支持他的工作,只要我们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能够满足上司的要求,应该说是可以获得信任的。但是事实上还是有很多的上司的很多做法让我们归结为这是一个“坏上司”的结论,有很多人觉得遇上这样的上司是一件特别糟糕的事,其实在我看来如果现状无法改变或者我们换个心态去看待,或许我们能够从这些职场困境中找到自己别样的成长方向。

    很多被贴上“坏上司”标签的领导可能都存在“容易情绪化”的情况,“你还想不想干了”是他们的口头禅,“咆哮”是他们的标志,我们经常能看到“坏上司”当众批评下属,因为他们觉得在别人面前数落别人格外威风,在咆哮的语言之下,下属战战兢兢,能做的无非是低着头红着脸和忍受不了跳起来对骂,这样的结果其实我们是可以预见到的,那么作为我们来说,我们可以从“坏上司”这里学到的不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之后可以不“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有些所谓的“坏上司”其实是好人,他们好到甚至都不敢跟下属大声说话,碰上强悍的下属,“坏上司”也不敢管他们,有人说这怎么会是“坏上司”呢?分明是“好”上司嘛,确实是“好”上司,但是如果一个领导好的极致,那么就有坏的可能呢?因为要达成工作 绩效 必然会让部分人感到不舒服,如果一味迁就下属,一味害怕冲突,那么就会造成团队内不公平的气氛,同样的,作为下属也就会觉得在这样的上司下做事情没意思。这样的“好”上司我想也必然能够给我们一些启迪,让我们知道做“好人”不如做个好上司。

    有的“坏上司”其实是强人,他们之所以能到达现在的位置,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性,他们在某个方向具有超强的能力,也正因为此,他们觉得“老子天下第一”,除了他自己,别人都不入他的法眼,他们目中无人,自然也就听不进下属的不同意见,也就看不得下属没有按他的做法去做,这样的上司气场强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团队的气氛压抑无比,下面的人在他出现的时候都要屏住气息,唯恐被他听到不一样的呼吸。很多时候,强人之所以强是因为他们有资本,有老板需要的资本,但是正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是稀缺资源,才敢肆无忌惮地彰显自己的个性。于是我们知道,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上司,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专业性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方向,他们的处世方式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因为,越厉害的人,其实越低调。

    累死的“坏上司”。有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下面的人平时都很清闲,每日 工作时间不到3个小时,工作量极其不饱和,但这个团队的领导却每日 都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于是领导对下面的人不满,因为他觉得下面的人都不行,难以承担他的工作,弄得他忙得要死而下属却闲得要命;下面的人也都对领导不满,认为领导什么都不愿意交给他们做,整天惟恐下面的人做砸了,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领导特别不愿意花时间去教导下属和不愿意以工作的失败来帮助下属去提升工作水平。对于这样的上司,很多人喊出了“累死他”的气话,但是想想也是,领导累死了,下属闲死了,结果还不讨好。从这种上司那里,我想我们能够学到在以后担任管理角色之后千万不要自己忙个半死,而下属却在悠哉喝着咖啡,有本事,让下属忙死,而你端着咖啡看风景。

授权与教导绝对是个好工具。

    站在坏上司的一边,我们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不公?想到了遗憾?想到了无语?还是想到了机会?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困境时,很多人所呈现出来的是无比的沮丧、失望和无助,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人却看到了机会,这种机会不一定是你在这个上司下面的发展机会,却很可能是你人生成长的机会。

    遇到了一位好上司,可能让你的职业方向有了明确的指引,但是遇上一个坏上司,很可能让你的前途暗淡无光,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让你的职业发展发生蜕变,就像蝴蝶的破茧而出前需要痛苦地挣扎,痛苦是必然的,可是痛苦换来的却是绚丽的明天。

    好与坏应该说没有绝对之说,在我们看来的因为有“坏上司”而出现的职场困境在某些人看来则是职场修炼的绝好机会,很多人经历了“坏上司”,而成就了自己。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从商人到副总统之路》
 1888年,美国银行家莫尔当选副总统。他曾是一个小布匹商人,从一个小商人到副总统,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 
 莫尔说:"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读了一本文学家爱默尔的书,书中的一段话打动了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终会有一天被人发现。这段话让我怦然惊动,冥冥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使我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我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条件下进行运作,许多人和企业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经营银行十分成功,最终成为金融巨头。 
  
  点评:俗话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说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两种谋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气,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