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陈纯丽 《赢周刊》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风险投资 业在2011年完成了几笔令人瞩目的退出交易,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市场已再现繁荣景象,这也并非2012年创业投资将会走出低谷的前兆。

  《2012年风险投资行业趋势分析》指出,明年,初创型企业募集风险资本的前景依然令人堪忧。总体来看,风险投资产业为LP提供的回报率可能于2011年底达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风险机构在决策时应该如何规避风险?它们会更青睐什么样的企业?中国从一个生产为主的经济体走向创新为主的经济体系,从PE的角度注怎么保障这一转型的顺利进行?KPCB中国管理合伙人黄瑞晋、金石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副总裁米杰、开物投资合伙人刘千叶及曼哈顿资本集团合伙人王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赢周刊:首先请大家介绍下各自的投资策略。

  黄瑞晋:我们最关注的就是突破性的商业模式、成长最快的领域。所以我们现在只注重三个领域,第一是TMT,第二是绿化,第三是医疗产业。TMT是我个人在中国最注重的领域,投了差不多10家公司。

  在投资策略上,我们会看一个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模式、产品都是我们非常注重的,但光看这些也不够,还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去做判断,这两方面配合好了,才能把企业做起来。

  在医疗健康领域,我们完全是从市场的需求去看,如果是市场上领先的公司,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我们都愿意放钱进去。我们也非常注重把国外的技术跟产品带进中国,另找团队把这家公司创立起来。

  米杰:金石投资的关注点还是在被投企业的成长性上。前期在三年的运营中,金石投资投了60多个项目,第一轮的资金已投完,现在有10个项目已在退出阶段。我个人关注健康和医疗方面的方向。在未来的业务方向上,除了对公司成长性的关注,还会对技术资产能否给公司未来的业务带来增长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对于具体项目,我们关注的是两点,一是增长性,二是在增长性后面能够推动增长性的人。另外,对于某一个具体产业要有深入的理解,即对支撑公司的利润和成长的市场情况和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具体的了解,这一点又联系到在后面推动增长的人或者团队。

  刘千叶: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是以生产制造型逐渐向科学技术主导型的经济转型。现在是转型的初期,我们今后会更多地关注用高科技跟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项目机会。

  我们基金主要投三个领域,一个是TMT(IT、互联网),第二是医疗生物,第三是健康产业。我们希望投一些公司,把一些领先的科技和技术应用带到中国来,跟中国下一步的消费升级有比较好的结合。在基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满足以后,下一步发展的动力就是消费升级。

  我们在看每一个项目的时候不仅光靠项目本身,很多时候是从上到下分析,光靠项目本身充其量就是一个生意。举一个例子,有一段时间手机短信类的SP公司特别火,赚了很多钱,那些公司现在怎么样了呢?这种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希望投给能为社会、用户带来长期价值、而且能够越积累越有价值的公司。

  王进:我们公司当初在美国只投高科技企业,而且基本上是没有收入的,都是创新研发型企业,我到中国来的一个原因是,1997年到2001年之间,我在中国帮美国的公司做成了一个项目,把中国发明的重大指标的白血病药物拿到美国,利用中国的经验拿到美国开发,很快成功。我在这过程中经常来往中国,觉得很多领域值得做。

  我没有太多的资金,但我的优势是我在美 国学 术界、公益界有很好的人脉资源,目前我投了9个项目,4个是从零做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对于未来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前期怎么投入支持他们,作为PE有很多的合作机会。我要找的是有技术解决方案,能满足大众很多需求的公司。

  投资周期太短不利项目回报

  赢周刊:美国的投资机构很多都可以投仍没有盈利的公司,但中国大多数风投和PE都希望所投公司是有收益的,这与美国就形成一个很大的反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投资界目前的这种现象?

  黄瑞晋:从基金角度来说,如果LP愿意看远一点,做一个十年的基金,如果你还有机会增加时间的话,投资经理就有机会把公司做得更完美。

  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大部分基金的LP都只愿意说钱给你,但五年以内钱要全部收回来。这样做投资就很困难,创新的技术需要时间培养。从投资角度来说如果你没有很长时间去培养公司的话,你也只好找有收入、很快就能给LP回报的项目。

  米杰:基金的投资周期跟LP规定的时间,确实会影响到基金投资策略的定位,但这和资金本身的运营能力有关,基金跟企业一样,基金的运营也有自己团队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及在这段时间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教训。

  金石投资对于技术资产的追求是很强烈的,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管理人的任务似乎是要在基金内部建立能对技术资产做出评估的体制,这涉及到各行各业,比如IT、健康产业、生物医药,而且包括非常具体、细微、深入的技术细节,对这些技术细节的评估能力,往往决定一个基金是否达到项目投资决策的关键。

  刘千叶:我们总体的投资风格是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技术壁垒,中国市场可能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如果没有独特的壁垒的话,别人要学很容易。

  我们要看的不是公司最近赚多少钱,而要看长远一点,这是可持续的能力。这个跟公司的基本面、技术、市场壁垒非常相关。关注技术和技术壁垒,我们和美国的VC有一点区别,我们并不要求这些公司一定是在做世界上最领先的东西。在不侵犯专利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先进的技术产品应用到中国来。

  王进:LP以后会不会投钱给你、让你来管这个钱,跟你管理的回报有关系,如果投非常早期的项目,中国目前的退出渠道比较困难,目前还不具备宽松的环境。在国外,当高科技、高成长的公司营业额、利润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时候,也会有公司出高价收购。

  中国可以投资的项目非常多,过去变革 开放成长性非常好,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公司很多,与其花很长时间等待,还不如选择一个容易退出 上市 的公司。

  退出渠道亟待完善

  赢周刊: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很多经济体在衰退,但中国本土的PE却发展很快,有人说今天中国还有很多钱没有投出去,这对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

  黄瑞晋:2009年下半年一直到2012年,很多基金都握着很大一笔钱,但钱拿太多也不是好事,因为压力很大,拿到钱需要赶快把钱放出去,这就造成恶性循环。2011年为什么有那么多钱投到新项目里?因为前年有很多很多的钱。

  目前有两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规模这么大,在最近四五年,好的公司大部分都被投完了,现在要找好的项目也不简单,如果倍数太高回报率不太高的时候,也是没办法放钱的。

  米杰:至少在过去两年,各个投资机构融来的钱,好像是超越了投资的体量,从这一点看,现在是不是已形成了泡沫?肯定不是的,这个涉及到投资项目的下游,以及有没有足够的退出的机会。

  中国为什么最近有PE和VC的热潮?这和中国IPO市场形势密切相关,中国IPO市场的态势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有下游出口的话,上游应该还有一些空间。但融的钱比投出去的钱多,这对基金公司的运营能力提出了另一方面的要求。

  基金公司现在也面临着差异化,寻求多方面、多种项目的投资,这与他们所习惯的股权投资稍有差别。

  刘千叶:我认为现在的PE投资肯定有泡沫。中国现在至少有1000家各种各样的 私募 基金,一年能投上5家8家早期项目的公司,在市场上数不出20家。谁还在投早期基金?早期项目确实有风险,将来退出怎么办、时间是否够长这都是问题。

  另外,中国的退出市场正趋于成熟,比如说互联网本土的生态体系正在形成,现在已经形成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几大阵营,中国本土企业已经成为买家了,当然不用说在TMT里面还有很多天使投资机会,不一定要求每家公司都要去纳斯达克上市才能退出。越来越多国外大公司也在中国寻求并购,美国一大半的生物医药项目就是通过并购退出的。

  关注技术型中小企业

  赢周刊:在投资项目,尤其是早期项目的时候,还有什么经验或者教训是可以借鉴的?

  米杰:基金公司和高技术类的企业都可以借鉴的一点经验,即中国成熟市场的经验。大的公司无论什么行业都在产业升级急迫的关口,制药企业需要新药,装备 制造业 需要更新技术,我建议基金公司和企业都要关注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它们可能有比较灵活的思维方式,能随行就市,能借助成熟企业的力量和需求,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刘千叶:中国的投资者要把心态放得平和一些,中国过去赚钱也许赚得都太快了,现在做投资的人心态都比较急,如果基金的周期只有三五年的话,没有办法让投资人做基本面的投资,只会逼着大家都做快钱。投资人要放长一点的心态,这样就可以使投资人真正关注投资公司的基本面,同时也能给投资人更好的回报。

  王进:美国的VC在芯片、计算机、网络、生物技术里面真的起了非常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我认为中国的VC未来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有几点要注意,一个是美国真正投最早期技术型项目的人有很多,其中包括很多医生、律师及天使投资者,中国老百姓投资股市亏很多钱无所谓,但是投高科技企业却容易心痛。另外中国能做技术的企业还不够多,中国能否培养成像硅谷那样的成功企业家,也是关键。在产学研合作上,如果能把成果转化系统建立好,未来将有源源不断的好项目和投资,使新型的技术做得比较成功。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天性》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境界思维:我们的错误在于,因为外界过多地改变了自己。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