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环保部重新振作起来,宣布了对多个地方重大环保违规项目的处罚决定,其中最受到瞩目的是对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两大电力巨头开出的史上最严厉罚单,暂停审批两家公司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之外的建设项目。
这是政府环保部门对国内外有关“中国为保增长向高污染项目开绿灯”质疑的直面反击。但即使我们用事实证明了“并未降低对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也只是没有“比以前降低”而已,连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在报道中都无奈地指出,水电站“无绿票就上车”的做法一点也不稀奇,也并没有哪一座水电站开工后又被环评一票否决的先例,“我们看到,环保风暴常常来势凶猛,最终结果却不了了之,既不能改变破环环境的事实,也没有任何人为此承担责任”。也就是说,环保部这次罚单能起的作用最多只是和以往一样的“先上车后补票”。2005年环保部曾经叫停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当时被盛赞为环保风暴,但风暴过后,溪洛渡水电站仍然顺利过关。更何况,这次华能和华电两个项目撞到枪口上,又是最伤害执法严肃性的“择罚”。据媒体报道,金沙江中游计划建造的是“一库八级”水电站,除了被通报的鲁地拉和龙开口外,只有阿海水电站于2009年5月底得到环保部审批,其余各电站在没有审批的情况下都已经开始进行前期三通一平、移民工作,甚至进行主体施工。2004年,“一库八级”中的金安桥水电站第一个未批先建,尽管媒体披露后,国家有关部门追查,但今天,金安桥大坝已高高竖在那里,万事俱备,只待开机发电了。既然那么多同样犯规的项目都没有得到处理,法律法规就变成“因人因事”可以讨价还价、装聋作哑的选择题了。
所以,我们无法为“09环保风暴”拍手叫好——即使它没有让我们看到退步,但也没有看到期盼中的进步。我们仍然身陷“环境让位经济”的发展逻辑,我们仍然行驶在“开发先于保护”的单行道上。从1950年代开始,中国人把大小兴安岭和横断山脉的原始森林当作了木材资源的加工厂,到2000年时国家终于宣布禁止砍伐天然林时,实际上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林可供砍伐了;1990年代以来中国又开始了从干流到支流的密集梯度水电开发,河流变成能源生产流水线,这样的工业化围剿将到怎样的灾难境地,才会让我们认识到保护天然河流的紧迫性?
人自有史以来便依赖空气、森林、河流生存,我们缺什么,总是习惯于向自然索取。但今天我们已经顶破了天花板。最近,据媒体报道,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最新的建设规划,原计划将于2010年引长江水进京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推迟到2014年。尽管40多年的反复论证依然无法弥合争议,但北方地区水资源枯竭的严重形势促使中国政府于2002年拍板该工程上马。今天,耗资620亿美元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路线都死死撞到了天花板。造价最低的东线因为沿线污染过于严重而无法处理水质,西线因代价太高太复杂被无限期搁置,从丹江口引水的中线原来最被看好,但超出预期的赔偿诉求和过多农田被淹也成了无法承受之重。但最致命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调长江水缓解中国北部地区水荒的大跨度工程,可能引起汉江流域、三峡水库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本就严峻的环境形势出现脆弱性崩溃。
自中国1990年代开始编制环境公报以来,每年都在重复同样的措词:“局部有所控制,总体还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就像西南水电项目最多在环保风暴中“停而不断”,面对水危机不是努力淘汰高耗水的产业和生活习惯而是去饮鸩止渴一样,我们的问题在于,总是想得提升供给,而不是降低需求,总是千方百计去满足,而不是让自己要的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