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张玉利 《中外管理》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在一次去美国杨伯瀚大学创业中心的访问中,该中心的主任跟我谈道:在中国可能无法开展创业研究与教学,理由有二:一是美国政府每年拿出很多的钱支持创业和发展小企业,但中国没有;二是美国人认为失败是一种有用的经历,在中国却排斥失败者。这种判断并非没有依据:一方面,中国的创业者在经历创业失败后,一般会选择深藏,不愿意分享失败的教训,有些甚至不愿去面对失败的经历。另一方面,失败过的创业者也相对更难获得来自各方面资金上的支持,更加倾向于选择回避失败的经历。

   清华 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多年跟踪调查结果也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创业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创业活动日趋活跃,机会型创业(即为实现自身价值而采取的创业行为)比例不断提高,生存型创业(即因别无选择不得不创业)的比例不断下降。显然,创业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主动行为,有不少创业者甚至之前有过创业经验。然而,比较令人吃惊的是,新创企业关闭率却一直居高不下。问题何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在于上述原因。

  从以往创业中学什么

  新创企业乃至生存了一段时间的小企业,其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多为创业者)个人的能力。因此,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有关的研究结果却发现:在没有创业之前,很难识别出谁能够成为成功创业者,因为个人特质不容易识别,至少在没有具体行为之前,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于是,关注的目光就聚焦在创业者创业前的经历和经验——显然,先前经历和经验相对客观而且易于观测。

  先前创业经历是创业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无法通过常规教育获得的隐性知识,而这类知识往往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即在干中学的过程。

  一些研究人士把先前经历细分为创业经历(是否创业过)、产业经验(在某一个特定行业的经验),以及管理、 营销 、财务等职能领域的经历,认为这些不同的经历,对新创企业经营 绩效 ,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其中,大部分研究倾向于认为产业经验、管理经验等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是否有过创业经历,反倒位居其次。

  换而言之,创业成功与否的概率,不在于你创业过多少次,而在于你从以往的创业中获得了多少经验。根据这样的结论,一些研究者建议:要创业,先就业。事实上,这与许多经验丰富的创业家提出的建议并无二致,均认为要想创业成功,相关经验非常重要。创业过多少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以往的创业中学到了什么,积累了什么。

  认清什么是关键事件

  一般认为,创业经验对后续创业作用的影响,通常和创业者的学习能力有关,卓有成效的创业者应该首先是优秀的学习者。他们从一切可能中学习: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员工、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创业者;他们从经验中学习、从干中学习。并且,他们懂得如何从无效中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善于从关键事件中学习。

  或许你很难确定哪一件事会是关键事件,而在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却能真切感觉它们的存在。这些事件可能勾勒了你从过去走到现在的大致轨迹,有可能是一些不经意的小插曲、小故事,但却记忆深刻,有些甚至成为你人生体验的一部分。非常有意思的是,研究发现:关键事件在创业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曾讲了三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滴串联起来。他讲到大学期间因为喜欢而选的书法课对他后来设计电脑版式功能的重要作用,乔布斯说:“跟随好奇心和直觉所做的事,后来被证明基本都是极其珍贵的经验……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你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

  乔布斯人生轨迹中的点滴为什么能串联得那样独特和精彩?是他的好奇心和直觉。

  好奇心意味着兴趣和执着,意味着能把事情做得更加深入。直觉行事则容易发现新的东西,把创新在深层次上串联起来就容易构成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回顾创业历程并从中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够对关键的事件做深层次的反省,能够发现关键事件间的内在联系,经历就更容易转化为经验甚至是知识。

  改变学习方法

  那么,经历该如何转化为经验和知识?组织学习理论分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单环学习是指通过对具体经历的观察、回顾和思考,形成抽象概念,再在新环境中加以检验,改进不足。这是一种改良性学习、维持性学习,适用于环境相对稳定的组织,以改善日常程序。而一旦环境变动的不确定性加剧,单环学习应对会导致组织知识过于刚性,阻碍企业对环境的适应。

  “双环学习”则不同,需要管理者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就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反应。“他们乐意顺时而变,愿意向他人学习”,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学习和理解的双循环——显然,如果具备基于关键事件的双环学习能力,创业失败的经历会成为一种财富,也会有助于后续创业的成功。

  在创业环境中,如果不是亲身体验,即使是受过多年训练的 经理人 ,也不一定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往往是先前的经验和教训对创业者的后续活动中有所借鉴。在访谈中经常可以听到创业者说:“我已经摸到路子了”,“做别的产品时,心态已经摆的平了”,“自己得经历过才知道”,“吃亏了,有长进了”等类似的感叹,这些不仅是对创业失败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事业发展的指导。

  创业失败是一种特殊的经验,如果利用得好,也会成为一种重要资源。讨论创业失败乃至创业管理知识的目的,在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创业活动的质量,提升创业能力。而提升创业能力,不仅需要把握有助于创业和商业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也需要从失败经历中总结经验、丰富知识。加拿大约克大学的著名华人教授谭劲松先生甚至撰文呼吁:小企业要“有意义地消亡”,不要徒劳无功地生存,也不要徒劳无功地消亡,这是小企业的社会责任。

  (本文作者系 南开大学 商学院院长、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