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由复旦管院作为创始成员之一的“商学院商业与社会全球联盟”(Council on Business and Society, A Global Alliance of Schools of Management)正式成立。其他创始成员分别为:法国埃塞克工商学院、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德国曼海姆大学商学院和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院。
联盟正式启动之后,每个成员学院都将贡献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与信息渠道,进行跨校、跨国界的交流与分享,为教师、学生提供更为开放和平等的教学环境,分享最新的管理案例和新知,实现资源共享。
从2001年担任复旦管院的副院长开始,同样经历过“新洋务运动”的陆雄文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继续推动学院的国际化。中国的商学院参与国际化认证,从那时起也格外流行起来。
每年到了特定的时刻,总有兄弟院校报道出来,谁参加了什么组织,谁通过了什么认证。陆雄文总要在公开或不公开场合面对来自媒体、同事甚至上级的追问:“你们究竟准备何时通过几项重要的国际认证?”
“厚积薄发”,这是他给予外界的回答,他始终强调复旦管院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在教学、科研以及国际化方面按着自己的步伐走,切勿因外界而扰乱了自己的计划,因此他也从未给过国际化成果的时间表。
复旦管院2009年年底和2010年年初先后以全球最短时间通过了AACSB和EQUIS,让外界颇为咋舌,这两项认证几乎是对商学院软硬件最高的肯定。但陆雄文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倘若放下手闸,将变速放入空挡,以为如此便可自动驶向目标,将是非常危险的,必然要走下坡路。”
时刻有危机感的陆雄文内心依然很焦虑,他担心有些大跃进式的商学教育会导致“商学院无法安放几张安静的桌子”。“中国的商学院应当以对社会发展给予积极有效的推动而为外人称道,而非浮躁和过于商业化而饱受诟病。” 陆雄文有着自己的担心。
一年多以前,法国ESSEC商学院提出了一个设想:希望在一个小范围内找到志同道合的商学院联合进行研究,促进更为实质性的合作。而通常现有的比如AACSB、EFMD、ABEST21、AAPBS这样的组织通常成员较多,意见分散,达成一致行动的难度很大。
复旦管院作为新兴地区的商学院代表,接到了法国ESSEC商学院的邀请,成为共同的创始成员。在陆雄文看来,商学院国际化的上乘境界是将这个地区商业理论思想与商业最佳实践向国际传播,“排名也好,认证也罢,都只能说自身发展水平得到了国际认可,真正代表中国力量的,还得看商学院输出的商业知识能对世界作出多大改变。”
复旦管院已经同台湾大学合作培养中文双硕士EMBA,在香港地区的中文MBA也已启动招生,跨出大陆边界走向大中华地区不是陆雄文的最终目的,中国的商业思想影响走向国际,这才是终极目标。他希望这个联盟能够从各个地区出发来分享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看法,并以此影响企业界、产业界和政府的看法,分享商学院的新知识、新思想。
“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一些回报,来做商学院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也是联盟不可或缺的职责。复旦管院早在本世纪初即开设了商业伦理课程,用背靠传统大学的传统人文思想来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们,如今颇有成效。“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中关于“利”与“不争”的关系在这些商业精英们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世界各国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崛起的中国理当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历程中,并努力贡献更多的智慧与见解,这需要培养深谙中国国情并兼具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
陆雄文的焦虑与担忧依然存在,在中国的商学教育领域依然有很多无序竞争,功利驱动。培养国际化人才,向世界输出中国商业思想,复旦管院能否最终挑起这一重任?作为推动这一进程的陆雄文似乎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