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族企业传承接班过程中,对于家族与家族企业治理的忽视,往往会导致家族企业在传承和战略发展方面的失败。徐鹏悲伤,不仅仅是因为上市计划可能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他受到家庭内部成员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努力,他虽然从父亲手里掌管了公司的权力,但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领导力,更没有在家族公司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治理结构。
在一个典型的非家族企业中,雇员、经理、所有者或者董事的角色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扮演。但在家族企业当中,一个人往往有多重身份,这些身份背后又有着不同的激励因素,因此家族企业的治理会更加复杂。因为家族成员对于家族企业可能有着不同的职责、权利和期望,这种情况有时会导致各种问题和冲突,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到公司的传承与发展,比如文中迅捷的上市计划。
对于徐鹏来说,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徐氏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虽然徐鹏的父亲在家族成员之间明晰了股份,形成了家庭董事会,并强调重大战略问题以家庭董事会表决方式决定,但徐鹏的遭遇表明,徐氏家族董事会恐怕没有起到强化家族治理、沟通的作用。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企业的家族成员逐渐增加,他们对于企业运营和战略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就像文中徐鹏与徐凯关于生产与外包的意见,与妹妹关于公司上市的理解。
在家族企业中建立起必要的沟通渠道和机制,设定家族成员之间的规则,预防潜在冲突,保证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是家族治理的主要目的。
良好的家族治理结构应该要做到:
1)能够向所有家族成员传递家族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
2)向家族成员通报企业的挑战、业绩和战略方向;
3)就家族成员的雇佣、红利分配以及其他规则进行沟通并监督;
4)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允许家族成员提出他们的想法、期望和问题;
5)将家族成员聚在一起,共同做出某些重要的决定。
建立这样的治理结构,将帮助家族成员彼此之间,尤其像徐氏父母兄弟姐妹那样介入企业运营的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增进家族团结。
面对未来,“悲伤”的徐鹏也许应该值得庆幸的是,在上市之前就遭遇到了家族治理的问题。其实,徐鹏应该明白的是,弟弟和妹妹反对的并非是他关于公司业务战略调整,他们在意更多的是自己的角色、期望和想法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以及他们的角色和期望没有得到有效计划 ,造成这种冲突局面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徐氏家族董事会没有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所致。
所以,徐鹏以大哥的身份,在家族成员对一些问题缺乏共识和理解的情况下,直接将一些问题提到家庭董事会上表决是不恰当的。公司上市有早有晚,但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则越早解决越好。徐鹏应当在父亲的帮助下,重新界定家庭董事会的功能和议程,推动家族成员之间有关徐氏家族企业的愿景和战略的讨论,讨论并界定每个家族成员的角色、能力、责任以及家族治理的流程。
要成为众人认可的具有领导力的带头大哥,徐鹏还要做更多,他需要记住:亲人是需要信任的,而良好的治理结构和流程则是他的朋友。(作者系全球家族企业网络FBN亚太分会中国区总裁《哈佛商业评论》特邀点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