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利平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变革 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和深层次东西交融情境下,大批中国企业在奋力打拼、谋生求存的实践中,创造出许多在中国情境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对各行业有代表性的近40家大型成功企业的案例研究显示,中国成功企业在继承中国管理传统和吸收现代管理科学,传承、融合、创造的管理实践中,已经初步显现出某种具有“中国企业管理特色”意味的管理创新特征。管理创新初步概括为,即在中国企业中通行的目标整合、行为规范内在法则支配下,包含了部分相容的西方现代管理体系和方法在内的、体现了至今仍有现实价值的中国传统观念和意义的管理类型。用通俗、易记、上口的方式来表述,就是“中魂西制”。
大而论之,企业管理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类问题:社会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也可更简化地称为“人”的问题和“事”的问题。“中魂”侧重概括管理中社会性的、“人”的问题,“西制”侧重表达管理中技术性的、“事”的问题。
“中魂”的作用
“中魂”指管理中社会性的,更多地涉及到人的行为的激励、整合、调节的侧面。指中国企业管理中支配管理者和员工思维方式、价值导向和通行的人际关系规则的部分。管理过程中那些能满足人的需要、带来情感慰藉、实现精神追求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大部分都是来自传统承续和现实生存经验的中国元素。多年来的成功企业中,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中庸和合”为代表的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仍然支配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观念;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家国情怀”、“重生重情”为代表的儒学积极人生态度和精神情感依托仍是多数中国人的精神支撑,起到了强大的凝聚作用。
“中魂”是内化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世界观”、人生追求、情感皈依和终极关怀,是中国企业管理中社会性作用过程的逻辑和规则赖以形成和起作用的基础。是中国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
管理中“中魂”的突出体现主要有:①以企业生存发展为基本目标,综合内外技术、经济、社会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当时环境提供的时空限度和可能,创新性地谋求发展的环境应对方式,与西方相互对峙、制约的环境下,追求职能性、功利性目标,遵循“丛林法则”的发展方式形成鲜明对比。②综合平衡、全局为重。以社会政治侧面统领全局,首先审视和关注全局,在平衡各方力量、稳定全局基础上谋求发展的整体管理风格。不是单一的、职能性的功利性目标为主。③以“求同存异”、“中庸和合”方式对待和解决分歧和问题的管理风格,而不是“明辨是非对错”,矛盾对立中压倒或战胜对方的竞争法则。④依靠身份、背景、渊源、家国情怀、情义,依照“情、理、法”逻辑维持的人际关系格局,与西方工具理性的“法、理、情”逻辑大异其趣。⑤道德规范、职能操守、信仰追求集于一身的个体塑造-激励方式,与西方个人生活、职业操守、宗教约束各自有分立的空间又有所不同。⑥以“执经达权”、“通权达变”方式应对和适应变化的动态管理风格,等等。
这些来自于传统传承的属于“中魂”的价值和法则,虽然随变革 和全球化进程在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年龄段个人身上有一定差异,但核心部分没有变,且仍然作为环境规则和大部分企业中通行的制度规范一再被强化。
“西制”的空间
“西制”指企业管理中技术性的、解决“事”的问题一面。“西制”以反映业务技术必然性、一般组织化规则、市场规则和资本逻辑要求,提高效率、增加效用的手段和方法为主。效率效用功利性目标、理性组织系统、合法化职能规范和科学化方法,是“西制”的鲜明特征。属于“西制”内容的部分,产生、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工业化和资本主义进程使得“西制”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获得充分发展,资本逻辑和市场规则被无限放大,成为市场机制中的运行规则,成为企业组织的基本目标,甚至成为最重要的价值。总体上看,“西制”部分地是与中国企业管理逻辑和规则具有相容性的内容;部分地是不完全相容,被改造,被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的部分。“西制”是一套反映技术必然性和资本逻辑,以提高效率,增加效用为功能,服务于“丛林法则”下扩张和征服目标的形式化规则体系和科学方法体系。其背后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背景。
目前阶段中国企业管理中“西制”实际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因企业类型和发展阶段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以基本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变革 、发展到一定规模、成为行业领先者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为例,“西制”的体现主要在:①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建立在遵循资本逻辑基础上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政治、行政、经济体制约束双重制约下的企业基本制度计划 。这种企业制度,与西方自由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在合法性制约的方式和资本逻辑制约的程度上,有很大差异。②企业发展中在不违背中国“合法性”约束的前提下,对市场环境中有限的资本规则、竞争逻辑的遵从和熟练运用,其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③生产作业流程和技术、信息化系统和技术、物流供应链技术、资金管理和资本运营 逻辑、营销组织与技术等反映技术必然性和效率效用法则的企业管理理性侧面的内容。在这些方面除了背后的驱使力量与西方企业有所不同以外,方法手段本身没有大的差别。④反映企业管理社会侧面一般性内容的制度规范的形式化应用,如“官僚制”运用。⑤一定程度上的就业制度,职业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西制”,等等。
“中魂西制”,中国式管理,实质上是体现中国精神和意义指向的,采用具有相容性的现代西方管理体系和方法,以中国人企业中通行的社会性目标整合和制度约束机制实现管理的企业管理类型。其中,“西制”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原因在于其背后的目标和意义指向与“中魂”的相容性。有些目前阶段不相容或部分相容的组成,实际应用中就会受约束或大打折扣。如有关个体自由独立,有关效用、效率逻辑的作用程度,未来“西制”作用空间能在多大程度上扩充,不取决于手段方法本身,而取决于“中魂”中能够吸收和包容多少“西制”背后的价值。
二者的张力
社会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人”的问题和“事”的问题是相互交叉渗透的,不能截然分开的。在现实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中魂”与“西制”有不相容、冲突的一面。
“中魂西制”,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正处在引进、消化、吸收、运用西方现代管理方法和工具,与传统管理逐步碰撞、磨合、融合的过程中。总体上看,“中魂”与“西制”在企业管理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如何具体组合,哪些方面是在“中魂”的价值和规则下应用“西制”的内容,哪些方面以“西制”的逻辑制约“中魂”规则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企业市场化程度,或行政的、传统的规则再造和退缩的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中国变革 中市场化、现代化程度和“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因素最终结合形成的经济社会文化制度。
以近来中国管理成功的企业为代表,目前阶段“中魂西制”的基本格局是,在组织目标追求、价值导向、企业内部管理各层次的社会侧面,以“中魂”为主,涉及到组织目标选择以及管理中遵循的基本价值,涉及到组织中人与人作用的社会侧面,涉及到看待、对待个体、激励个体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中魂”的成分较大。在企业长期生存延续的目标追求,关注整体、关注全局,重“中庸和合”而轻“是非对抗”,“情、理、法”序列的激励方式机制等方面,传统的价值仍然为主。凡业务、技术活动的设备设施、流程规范,涉及到技术、经济逻辑下的战略策略、技术开发、生产运营、市场营销、专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西制”的手段和工具为主。有些价值与“中魂”的价值有矛盾和对抗,如西方意义上绝对的资本、效率逻辑,独立个体价值,相容性较差,尚处在交锋和整合过程中。有些与中国社会性的组织管理逻辑和规则有一定相容性,如“西制”背后的效率、效用、理性、契约精神,对个体的重视,已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中魂西制”的格局。
“中魂西制”的未来
以中华传统世界观、人生观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基本观念即使在今天乃至未来,仍然有其合理、先进的一面,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有些具有普世价值。中华文明的基本观念,即企业管理中的“中魂”,作为一种管理类型核心的中国管理精神,必将长期存在。会改变的,是“中魂”的局部调整和升华,是“中魂”与“西制”的融合与渗透范围、价值整合以及具体融合方式,因此,“中魂西制”可以作为中国式管理的基本命题,作为解释和探讨中国企业管理现实问题的基本命题。
动态地看,“中魂”中部分价值会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体制变革 进程自我完善、升华和再造。如兼顾个体与整体价值,兼顾效率与公平,平衡情感与理性,有关技术、经济、社会综合协调等方面,“西制”的有关价值会部分地融入“中魂”的内容体系。但“中魂”的核心部分不会改变,“天人合一”基础上的和谐发展,“中庸和合”指导下的求同存异,国家、民族背景下的“家国情怀”等基本价值观会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国际化程度加深,文化的自调整、自适应功能会导致“中魂”“通权达变”,发生现代性转化和再造,适应变化了的现实和环境,光大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相应地,企业管理中通行的社会性目标整合和制度约束机制会部分地发生调整和变化,技术必然性和经济法则在其中的作用范围和程度会扩大和加深。虽然“中魂”的核心部分不会变,但“西制”会更深地渗入“中魂西制”的格局,应用范围会扩大。可以预见的是,经过现代性转化和再生的“中魂”会形成与“西制”具有更强相容性、更高融合度的名为“中国式管理”的管理类型。实现“中魂”和“西制”在更高层次上的融汇和整合,形成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东西方优秀文化价值的、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