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起龙头作用的电机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迅速理解了工业化社会的规则,并认真地付诸实践。然而,眼睛看不见、手触摸不到的无形活动将成为主流。过去辉煌的成功经验不仅不再起作用,甚至会成为发展的羁绊。新的“商业竞争领域”如台风般毫不留情地摧毁着旧的经济世界。
让我们一筹莫展的是,我们无法用眼睛看清这块“商业竞争领域”,也感受不到它扑面而来的猛烈势头。这正是“看不见的新大陆”。在“看不见的新大陆”进行的生存竞争是毫不留情的。既没有乞怜于人的时间,也看不见能够接受乞求的人。
“看不见的新大陆”
很多人由于不断听到“后工业化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说法,甚至是“知识社会”之类全新的说法,或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他们已经感觉到新的经济社会的到来,但对于无形经济取代有形经济的趋势却依然无法理解。正如俗话所说“百闻不如一见。”他们没有亲眼看到,所以无法相信。
然而,微软、Linux、甲骨文以及SAP等软件公司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这些公司的产品都是无形的。思科和戴尔没有工厂和仓库。拥有诸多高级品牌的法国LVMH和瑞士历峰集团(Richemont)为什么能以高收益著称呢?可口可乐和麦当劳为什么能在全球获得发展呢?这一切都是无形资产带来的。
这块新大陆更复杂的是,着眼点不同的多种经济混合在一起并相互发生作用。“实体经济”是此前一直存在的;无国界经济是由于中国、印度、南美、北欧、东欧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实力的增强,如今已成为常态;互联网又带来了“网络经济”;多元经济是由前三种经济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来的,能成倍地创造财富,它们时而各自独立,时而浑然一体。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人们逐渐感到世界越来越变幻莫测。
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理解了这一事实,究竟有多少人认识到它的严峻性?至少在这1/4个世纪内,几乎所有人都未能正确认识这一新大陆的存在,于是我们时不时便看到悲剧的出现。典型的例子便是宝丽来公司的衰落,它是由埃德温·兰德创办的,此人比别人更看重学习的意义。
2001年10月,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相当于日本的《公司复兴法》),宝丽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即使缺乏经营资源,与竞争对手相比,宝丽来公司也并非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它还拥有强有力的品牌与优秀的技术人员,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物流和销售业务。事实上,该公司从1980年年初就开始投资数码照片事业,是最早投资这项事业的公司。公司突然陷于破产的境地是由于对数码照片事业的错误估计。
在“看不见的新大陆”上开展的生存竞争是毫不留情的。如今,大企业的白领、乡镇企业的经营者,甚至是山村里小本经营的店主,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这块“看不见的新大陆”上,稍不留神便会被严酷的竞争所淘汰。
我们还没来得及看到宝丽来公司这场悲剧的结果,前所未有的危机便席卷了胶卷行业。2005年5月,德国的爱克发公司申请破产,此前,它生产的胶卷与柯达和富士并称世界胶卷的三大品牌。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得固守传统型胶卷事业的老牌企业业绩低迷。几年前,有谁能够预测到将有一半的手机具有数码相机功能呢?
此后,即便是行业中已站稳脚跟的柯达和富士,也要在数码网络革命的惊涛骇浪中经受磨炼,仅通过裁员已无法赶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不知何时,某一个产业便会突然消失,这是任何战略理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正确时间做正确事
新大陆中,以往的战略理论已不再适用,但还是有不少人获得了成功,这是因为他们充分认清了新大陆的本质。这些人中有思科公司的约翰·钱伯斯、西贝尔系统公司的汤姆·西贝尔和戴尔公司的迈克尔·戴尔。我们只能在新竞争领域的彼岸遥望他们的身影,但沿着他们走过的道路前进则毫无意义。因为只有那样的人在那样的时机才能取得那样的成功,即使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启示,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复制他们的成功。
给思科公司带来成功的卓越人才是约翰·钱伯斯,时机出现在1991年。他曾就职于IBM和王安实验室,后来作为负责企业经营的高级管理者参与了思科的决策。他建立起网络基地,对顾客的声音给予及时反馈,把销售规模800亿日元的一家新兴风险企业培育成市值总额曾高踞世界第一的公司。
钱伯斯的成功可谓角色与时机极为准确。他从前任管理者手中接过此项事业时,思科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当时的市场很有可能被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市场最大的软件制造商——SAP公司的ERP产品占领,此时,思科公司得到了一位天才的首席技术官埃德·科塞尔。如果钱伯斯再晚5年进入公司,无论是思科公司还是他自身,其经历也许会截然不同。
错过了时机,便不会成功。更何况在“看不见的新大陆”上,经济环境的变化与20世纪相比加快了数倍,谨慎与被动对企业与国家而言都将导致致命的损失。
顺便提一句,芬兰的诺基亚从生产橡胶长筒靴和电视的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全球通信终端的制造商,它的成功也是角色和时机都非常明确的。该公司在1992年聘请了原花旗银行的员工、年仅41岁的约玛·奥利拉为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此前,前任总经理陷入公司面临的困难无法自拔,最终自杀。
奥利拉就职后,不再认为公司中的各种情况是理所当然的,而是不断提出一个朴素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为了使面临破产危机的公司再度复兴,他选择了专门从事移动电话事业。这是思路的转变。正如世间的一切重要发明都源于“为什么”,思路转变产生的效果有时也是惊人的。
能够对1865年创建的传统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有人认为这不能归功于奥利拉一人的决策,但这一变革
正是因为他处在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才得以实现。他的成功的确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如芬兰放宽对通信领域的限制,但当时在公司内部,没有一个人能预见到此后10年间诺基亚的飞速发展。
错过了时机,便不会成功。更何况在“看不见的新大陆”上,经济环境的变化与20世纪相比加快了数倍,谨慎被动对企业与国家而言都将导致致命的损失。令人担忧的是,日本尚不具备这种思想准备与危机感。放眼教育变革
的蓝图,我们完全感觉不到日本培育全球化人才的气魄和意图。
享受商业环境的改变
在新的经济空间里,对所从事的事业进行取舍是成败的关键。这需要人们在头脑中一边想象一边完成,因为我们无法依靠别人创造的模式对事业的成败进行取舍。作为21世纪商务专家的必备条件,我列举了先见能力和想象能力,而获得这两种能力都需要明确角色。我们只有实际经历无数次的失败,遍体鳞伤,才能学会在新的竞争领域中较为实用的生存技能。
在“看不见的新大陆”上,确实潜藏着诸多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然而作为商务专家,生活在当今时代可谓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有些人本能地觉察到了这一机遇,尽管他们渴望变化,却又惧怕变化,对于采取行动十分慎重。即使失败,也要率先向前所未有的事物发出挑战。我总觉得在当今的日本,具备这种心理的人才极为罕见。
只有具备享受变化与失败的素质,或者说是从容镇定的心情、好奇心和气魄,才能成为“打破规则者”,才可能带来变化。打破规则也是创造规则的条件。因为只有破坏了一些旧东西,才能有所创造。
惧怕变化的心理,也就是惧怕失败的心理。与其说这是一种软弱,倒不如说是不成熟。未曾遭遇过失败,一直在回避失败,因此没有掌握避免失败的方法,于是在新的竞争领域中,无法迈向未知的领域,这便可能丧失生存能力。
惧怕风险,企图逃避风险,这样做是为了种族的延续,是生物的本能。然而,人类并非是无法化解风险的动物。北欧各国突然发生的变化以及爱尔兰成为世界金融的后院都说明了这一点。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无数次地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变化,并且每一次都想出办法予以解决。
向未知的领域挑战是先驱者们的任务,也是企业家的乐趣。Linux之父李纳斯·托沃兹说,他非常惧怕停滞不前,陷入同一状态无法自拔,没有任何变化。他说,未来是否乐观并不仅仅体现于社会的发展状态,而体现于每一个人都有所变化,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和前进。
在任何地方,被称为名人或高手的人大体上都具备慎重和大胆两方面的素质。这两种素质无非是向往变化、执着探索的热情之产物。在商界之中,优秀的公司除了积极进行技术革新,还十分擅长化解风险。此类公司的领导者的内心大都充满着享受变化的热情。他们的存在以及他们的热情无疑是开拓未曾开发的新竞争领域的动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