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第一个层次
无所不知:一直在校的大学生和MBA一般属于此种层次。此种层次的特点是学过系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理论,并且多有纸上谈兵之时,定义,理论随口而来,一时放眼天下,舍我其谁。所以称之为无所不知。但此阶段的局限性相当明显,一是所用教材一般都属古董之类的东西,除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还可使用外。如向学,读一些新东西,当属幸事。二是教师一般都未经历过真正的商场,甚至MBA的教师也有很多如此情况。三是无实战经验,学校社团活动有所裨益,但环境和特点又与社会中实际企业中的经营管理相差甚远。
此说并非有意贬低各位骄子,实是心中感触,试问身边一个学过管理并且现在正在做管理工作的朋友,当可得佐证。
但此阶段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在长远的将来,对自己的帮助不可估量。所以列这为管理的第一个层次。
管理的第二个层次
一无所知:刚毕业后工作的高校生和商场的暴发户一般属此种层次。
刚工作的学生如果有幸能够在管理岗位工作。一般而言会有一种挫败感或壮志难酬的感觉。因为发现自己的所学与实际的差距太大,有些工作与理论联系不上甚至无从联系。学校里学过理论,却未学过实践,学校里学过分析,却未学过思维,学校里学过战略,却未学过执行,学校里学过做事,却未学过做人(做真正的社会人)。所以此阶段称之为一无所知。虽然此阶段的感觉不太好,但毕竟学过理论又摸到了实践,仍是一件好事,亦仍是一个学子们必经的阶段,所以列为第二阶段。
商场中的暴发户多学历不高,但社会经验丰富,有着丰富的阅历和逼人的魄力。凭眼光或冒险初有所成。虽未有学过甚至不一定懂得什么是管理。但却做着切实的经营管理工作。此阶段者一般不太稳定,将来可有进一步发展,也有可能轰然倒下。其中的重要的信号就是学习或不学习。
管理的第三个层次
有所知。此阶段的人员比较广泛。暴发户中的向学者,大学里的某些教师,企业的大部分的中层经营管理人员,及部分企业的老总。暴发户中的向学者学东西比较快,但一般情况下个性较强,往往执迷于一点,这是其中的局限性。大学里的某些教师,这个不好评说,纵使无甚经验,但毕竟教出了无所不知的学生,同时某些时间的分析比较精辟,但毕竟经验不足,所以暂列为此层次。企业的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经过学校的学习,社会的历练,能够称之为合格的经营管理者,也列为此阶段;部分企业的老总或许有丰富的实践,亦有丰富的理论,但一些思维方面的局限,比如拘于一已之私,比如拘于某些观念,所以也还只能称之为有所知。
此阶段的特点比较明显,就是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亦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理论与实际有时能够结合在一起,能够相互促进。同时,对于本部门的工作处理得比较好。此阶段称之为有所知
管理的第四个阶段
自成体系。经过了前三个阶段,第四个阶段的人群一般是真正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中层的好学者,某些大学教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公司的合格的咨询师或顾问师。
他们的特点是,通过充分的实践,并于理论的融合,再通过自己的提升,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经营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的某些方面,或者操作的细节有着深入的认知。并且有所成就。
他们与第三阶段有重要的两点区别,一是善于学习和总结,二是具有全景视野的思维方式。
管理的第五境界。
思辩的境界,在此阶段及以后,我不称为层次,而称之为境界,因为能够达到境界的人并不是很多。达到境界的人没有具体的所指,身份亦不定。
在本境界的探讨中,一般是指基于经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的理论的探讨。
处于思辩境界的人可以称之为痴,所谓思辩,不是指其经营管理行为总是发生不一致的现象,而是当对基于实践的管理站在更高的高度和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时,会发现对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具体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结果。当对现有的管理理论进行分析时,可以从中找到很多的不足或漏洞。此时,是一种矛盾的境界,同时,自身在这种矛盾中,得到更高的磨炼和提升。也是一种更深的突破的前奏。
管理的第六重境界。
宗师的境界:当突破发生的时间,就达到了第六重的境界,宗师的境界。
处于宗师境界的人可以称之为师,因为在经过突破之后,自身的管理理论体系成为一种全新的更高的体系,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自己所负责的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使企业能够基业长青。比如武侠小说中的人剑合一。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理论成为一个阶段推崇的经典。成为万人所学的对象。他们,推动了整个经营管理的向前发展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我们有很多是耳熟能详的,比如科特勒,比如杜拉克,比如韦尔奇。
第六个境界和第五个境界的另一点区别是,第五个境界是自己得到了提高,第六个境界是把自成的思想和体系加以传播。让其它人都得到提高管理的第七重境界
无尽的境界,此种境界可以称之为圣。亦可以称之为武学的无我无剑。
当达到比第六重境界更高的境界时,便会发现再高的境界就是没有境界,所有的东西达到极致的时间就又归于最普通的“大道”——自然的法则,人类的法则。所谓道生万物,万物最终又归于道。此种“大道”,表达出来也许都是我们知道的东西,但我们所难能达到的,正是历经求索而得其深的过程
代表人物自古以来我认为都是聊聊无已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可以成为千百年的经典而不朽。但聊聊无已并不等于没有。在我脑海中闪现在的,比如孙子,比如老子,比如孔子。
另一个达到此种境界的人不多的原因是,当历经世事沧桑,初悟大道的时间,便已乘黄鹤西去了,经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