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赵鹰 《经理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几十人的师资和运营团队,一年学习 几千名高管,创造上亿收入,这是商学院EDP运作的理想状况。这几年,中国大陆顶尖的几家商学院的EDP一直保持增长,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上面的目标,逐渐成为商学院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也顺应了世界潮流—顶尖商学院的EDP成为收入主流,成为招聘新教授、支持博士项目、提供日常运营资金的来源,起到加强商学院品牌、密切联系教授和实战经理人,及时从实践中提炼知识资本的作用。

  但在中国,EDP的势头远不及EMBA,原因主要是:中国商学院内结构性的师资短缺,EDP运作团队和机制的成熟尚需要时间,EMBA学历教育比EDP的非学历教育更抢手。不过,遭遇现实挑战,或是想要抓住机会的中国企业,它们仍需要更多、更好的EDP课程,提升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视野和能力。EDP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是高管终身学习的平台,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武器。

  谁是中国EDP领头羊

  相对世界范围内商学院EDP的快速增长并且越来越照顾企业需求的趋势,中国的EDP尚处逐步成熟阶段,面临巨大的机遇。这个市场现有很多机构参与,竞争激烈。

  中国EDP市场上,领头的是中欧、清华经管和长江等几所商学院。它们各有特色,近几年也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中欧产品线齐全,每年可提供的课程数目已和哈佛商学院不相上下,凭借其长期在500强外企建立的美誉度,稳扎稳打;借助其院校知名度在国企和民企中开拓疆土,近几年也收获颇丰。

  清华经管EDP这两年的发展势头迅猛,凭借中国顶级学府的品牌优势,清华不断扩大政府和国企客户,也逐步在民企开发江山。最值得一提的是,清华经管EDP有选择地同全球排名前10位的商学院EDP合作,如美国的哈佛、法国的HEC等,推出针对某个细分行业和中国最热门的一些产业的差异化课程。

  长江EDP和它的EMBA一样和其他商学院都有所不同。可以说,恰好搭到中国目前社会经济状态下民营企业主抱团取暖的脉搏,适逢其时地满足这一特定群体的需求。严格意义上说,长江的EDP是聚会为主、教学为辅;游历为主、研究为辅,这类产品倒也适销对路。

  世界大鳄登陆中国

  跟踪这两年海外顶尖商学院在中国市场的动向,我们发现:海外院校进入中国的步伐加快了。它们登陆中国的方式一般是:同中国院校合作开办课程,探索市场、寻找目标、锻炼师资,属试水阶段,能降低投入风险;或者是,在中国的重要城市设立商学院代表处,直接租办公室、聘雇员、寻找中国企业的学习 定单。

  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院、西班牙IE商学院、法国HEC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商学院等一批世界响当当的著名商学院,先后在上海或北京开设代表处,高薪聘用客户发展人员。美国沃顿商学院的做法是,把所有美国本土提供的EDP课程材料译成中文,发放给中国企业,准备随时为他们服务。

  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更是成功地在2008年10月和上海宝钢签下高管学习 的大单。利用曼彻斯特商学院项目学习的特色优势,背靠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工业基础和公司资源,争取到了宝钢的订单。这正好摸准了目前中国一批大型国企需要应对全球化挑战,要做海外扩张战略规划的需求。

  2009年春天,哈佛大学开设上海中心,哈佛商学院的中国业务发展是该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哈佛EDP的公开课程一直是世界老大。目前哈佛和中欧、清华、复旦、北大合作的课程已经推出,或正在筹备中。这个大鳄的到来,让同行们真的紧张起来了。

  谁能发现并满足中国企业的发展需求,谁就能在中国EDP市场的跑道上占得先机。

  企业EDP需求发生变化

  由于近几年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各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加之2008年开始的世界经济下滑使问题更加复杂。企业需求变化,使得全球EDP市场遭遇挑战。企业对EDP需求变化体现为:

  1. 从泛泛谈综合管理,到要针对公司面临的特定问题,课程需要和公司的实际相结合。公司的立场是,现在要讨论的是我的事情,而不是你的内容。这对商学院提出更高的商业实战经验要求和学术水准要求。事先就要对该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2. 企业不再喜欢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多替代性的学习模式,如体验式学习、实际操作型学习、教练辅导和主持引导型讨论等模式被逐步应用;

  3. 教学从传统的一个时间点完成课程,到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用进一步跟踪、辅导来完成;

  4. 企业作为客户越来越成熟,很多已设立“首席学习官”职位,专门从战略上部署企业人才的发展。商学院需要和更加专业的人员打交道。以前企业单纯购买一个课程,现在企业要求商学院提供一个整合的学习平台,从发现、研究问题到学习 设计规划,再到全线执行、最后评估,跨越学习的各阶段。

  商学院的困惑及对策

  1. 研究型大学的教授并不熟悉主持人式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

  2. 对于教师更多参与前期调查、材料准备等的时间要求加大,商学院对于教师这方面的薪酬调整还没有做好准备,同时学校可以调动的教师资源有限,很多教师已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研究任务;

  3. 研究型大学比较熟悉公开课程,不大喜欢公司内训。院校内熟悉公司内训课程的人员并不多,也无法给出更好的公司内训的收费模式;

  4. 商学院面临新的竞争对手—管理咨询公司的挑战。咨询公司有全球网络,特别适合全球化运作的企业的学习 需求。商学院即使在海外有卫星院校,但在资源调度上仍然捉襟见肘。

  面对上述难题,全球顶尖商学院应对方法通常是:整合新的学习方法、提升EDP项目经理能力、保留好的人才、革新收费模式。

  中国商学院都承认:中国EDP教育发展迅猛,但离国际发达水平至少有20年的差距,他们对于国际巨鳄在中国市场的挑战,还是应该有所准备的。应对的可行方法有:

  首先,继续完善前些年沉淀下来的、有特色的王牌课程,被市场肯定并接受的课程设置、时间设置和师资配备,这种优势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

  其次,需要提升EDP运作团队的整体实力,完善营销网络、提高营销效率,这种多方位的配合,不是国际商学院在中国一下子就能做到的;

  第三,学校需要加强创新、挖掘对于中国问题的研发能力、勇于尝试新课。

  总之,好的EDP能够给企业带来四方面的改进:自我认知的提升、评估能力的建立、行为模式的改变,并最终传递到组织绩效的提高,并放大到社会发展的推动。

  从唯证书到求效果

  EDP是非学历教育,是面对企业真实需求而做的针对性课程。企业渐渐开始反感以贩卖证书方式开展EDP的模式,竞争如此激烈,加上经济衰退冲击,企业最需要的是能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关注课程本身而不是证书,这不仅是高管学习 的新趋势,更是体现出中国企业在管理上的进步和高管的管理水平提升得很快。

  以“影响中国管理实践”为使命的《经理人》,不只在做一本杂志,而是经营一个群体:CEO人群及其支撑阶层。我们了解和深知企业对管理实践的迫切需求,因而成立“经理人黄埔商学院”,学习 对象为企业的中高层,为企业培养新生代商业精英,而非当前的顶级CEO、企业家。经理人黄埔商学院虽然刚开始起步,EDP课程筹备、相关产品推出等仍有待完善和推进,但已经锁定以黄埔军校为榜样。

  经理人黄埔商学院执行院长杨俊杰说:“参照黄埔军校的‘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采取‘国际智慧与本土实践并重,理论与实战结合’的教学方针,我们就是这样来培养中国商业新锐的,以当年的黄埔军校所起的作用为追求目标!”从定位来看,经理人黄埔商学院与从事学位教育、高级研修的传统商学院构成了互补。  

  附文:

  EDP课程良莠不齐 

  某些高校的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各种公开课程,市场热什么就推什么。有的推出一些类学位课程,例如总裁研修班等,满足学历上有缺陷的企业主的需求。但这类课程良莠不齐,容易鱼目混珠,消费者不好判别。 

  附文:

  EDP的3种分类方式 

  按照课程对象。分为公开课程和企业内部学习 课程;

  按照课程内容。分为综合类模块制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前者偏重综合管理技能学习 ,后者偏重于具体管理领域的知识与技巧,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

  按照课程时间。分为短期课程和分阶段的长期课程。短期课程一般为2~4天和10~15天,或1~3个月,也有的课程和EMBA学制相同,需要持续1~2年。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