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营销”是前几年相对热的一个概念,现在做营销的人会经常提到三个字,“人、货、场。”
人是说重构用户认知;
货是指重拾产品创新;
场就是持续动态运营。
而营销场景就是指“场”里面的场景,那么如何做好【营销场景】的分析与搭建,甚至做内容、推广与流量变现是目前做营销的人常遇到的问题。
对于【营销场景】,金满铮老师将从从三个角度分析一下:“搜索场景、支付场景、社交场景。”
在讲场景之前,需要理解一个词,“碎片化时间”。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智能手机的出现,提速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由于每个人接受的信息量过载,使得大家看到的内容,越来越碎片化和个性化。在碎片化的时间,我们也会很有目的的去搜索自己想要的,购买自己想要的,以及分享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服务。
今天的课程,我以拼多多为案例,来讲讲我理解的三个场景。
有人说拼多多火了,是因为这个平台上卖的产品很便宜,每个消费者都有贪便宜的心理,我觉得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淘宝也好,京东也好,各种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打折优惠活动,如果只是让消费者买到便宜低价货,而不能让消费者感觉到“占了便宜”的侥幸心理,那消费者最终还是一次性的“冲动”购买行为。
只有平台懂得运营,把消费者变成粉丝,并且持续做内容,才有机会坚持活下来甚至上市。
拼多多的成功,取决于他的创始人把握住了2个流量红利。
第一个是微信的使用者逐年扩大,并且再往老龄化辐射。简单的说,老年人也开始用智能手机,也懂得换新的方式去沟通,交流,甚至游戏、娱乐等等。
第二个是微信的红包功能,使得潜在的老年人消费市场,一下子打开了购物的“缺口”。
回想一下,如果是一个在二线城市的55岁的人,他们会不会用手机支付买菜,支付星巴克咖啡,支付买衣服,支付停车等等。这些所谓的消费场景,跟他们的生活有些不相关,而与家人沟通,与老朋友同学娱乐,甚至给子女们发订阅号内容,成为他们一种生活常态。
大量的微信零钱成为他们会不出去的“烦恼”,谁能利用什么渠道和什么理由把叔叔阿姨们的线上的“钱”合理并且主动的花掉,就成为拼多多主攻的课题了。就是由于拼多多早期的产品和自身的“拼”的玩法,一下子就激活了这些潜在网购的消费者,使得拼多多成为现在国内靠前的社交电商平台。
搜索场景
不论是拼多多还是淘宝、京东,消费者都会对自己不知道或者想知道的内容,进行第一个动作——“搜索”。
在搜索的话题里,最重要的就是“流量”。消费者过去会在百度搜索,然后跳转到各种网站或者APP里进行操作。消费者现在的搜索流量越来越细分,而且从过去的某种服务和产品名这类关键词,慢慢有了搜品牌的概念。
比如吃饭,可能去大众点评搜“麦当劳,小吊梨汤,全聚德,海底捞。”而不仅仅是搜火锅、汉堡、北京菜这些关键词。
在搜索场景里,我们要懂得各个平台算法和规则,也要理解我前面讲述过的“千人千面”的呈现逻辑。
很多APP的搜索框都会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或者在单独设立一个按钮。而最值得关注的是,每一个“搜索”逻辑里,消费会看到平台推的一些关键词。
比如拼多多为例,我点开搜索框,我看到的就是“吊扇风扇”。或许这就是追着消费者的搜索数据,与平台推荐机制,会来引导消费者搜索。
在手机移动端而言,消费者会愿意用手机里的APP进行搜索。搜索平台相对集中在,百度、淘宝、微信、大众点评等等。
如何让消费主动搜,或者在你的平台里搜呢?
我的答案是给出搜索的“引子”和最快路径。
我在餐厅吃饭也好,在搜一些我想要看到的产品和内容的时候,需要品牌主给我一个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说的“引子”,比如搜索出来的结果,能给我的消费打折,免单,在或者享受一些不一样的服务。
那有了“引子”,怎么快速引导消费者来搜呢?
我的答案是二维码。
二维码已经是成熟的技术,它是打通线下和线上最短并最快的路径。品牌主要学会利用二维码,为我们的私域流量【自己的平台】,或者大众流量倒流。如果能引导好消费者在【搜索场景】中第一时间看到你,或者来到你的领地,那后面的营销就会水到渠成了。
支付场景
手机支付,可以分为APP内部的支付功能和手机本身的NFC支付功能。那【支付场景】也会根据不同目的,有着不同的特点。比如O2O的付款,是消费者在线上选好了服务或产品,在线下体验服务,所以要提前支付款项。
在消费者是娱乐目的的时候,支付场景更应该考虑支付的方便性,和资金的安全性。
因为不是FacetoFace的操作状态,消费者更习惯在自己熟悉的平台和支付方式进行操作,或者在通过第三方账号登陆来支付。比如买电影票,比如团购KTV,比如买公园门票等等。
消费喜欢用支付宝和微信这种常规通用的支付方式,如果要在注册某个新平台的支付功能,绑定银行卡,上传身份证,你就是减少消费者的购买冲动,从而丢掉成交机会。(让我想到最初的京东产品众筹,当时不支持第三方支付)
除了线上支付的支付场景,还有线下消费的“买单”场景。在国内,请客吃饭抢着结账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习惯。
在消费后买单的时候,品牌主应该注意什么,才能使得这个环境更顺畅呢?给大家提三个建议:
信号好
给消费者很好的支付的网络环境。有些线下服务和售卖产品的场地环境,信号不好导致消费者始终支付失败,就会带来不好的体验。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来你的场景里,主动提供Wi-Fi服务。
给利益
给消费者支付后的相应回报与好处。线上支付的APP,都会有相对鼓励的政策,比如摇一摇“补贴”或支付软件里的免单活动等等,总之一句话,要给消费者在线上支付一些好处,比如方便,快捷,打折,买赠。
做粉丝
给消费者带来二次消费的冲动机会。有了账号绑定,有了支付记录,尽量多的可能性与自己的品牌进行深度营销。比如加订阅号,加微信,加抖音关注,而这些背后的逻辑,是给品牌主增加获客机会,让产品消费者称为品牌粉丝。
社交场景
互联网有这么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点赞。”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都不愿意拿到朋友圈里晒一下,吐槽一下,你的产品就没有“社交货币”的价值。
什么是“社交货币”?两个字就是谈资。利用消费者乐于分享的心理需求,实现口碑传播,最终在社交环境中获取认同感。
拼多多应该是在【社交场景】,做得相对成功的一个平台。还是它最强的打法——“拼单”。拼单也好,砍价也好,这些具有强社交属性的玩法,就能使得你的用户有产生互动,交流,加强关系的可能性。
【社交场景】的搭建,有些时候是仅限于线上,有些是需要做到线下展示的。场景里需要有“人,物,价值“。
场景里的人,一定要保持热度和数量,没有相对多的基数的人,所有的【社交场景】都不成立。热度就是用户粘性,数量就是要持续运营,才能做到存量不减。
对于拼多多来说,早期的用户真的是二三线城市的爱贪便宜的用户。场景里的物,可以是产品可以是服务。
怎么才能让物有生命力,这就是本系列课的主要攻克的内容,“做文案+做视觉+做传播+做用户”。
最后一个是价值,场景里的价值是用户自身的感受或者一些无形的东西,我会在后面的课程,简单讲述一下社群营销的基础概念,来解释以上的三个问题。
“社交”是一直很热的词,不论是做游戏,还是纯分享类的APP,包括美图秀秀这种工具型的APP都在做社交化。那【社交场景】,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给大家提两个小建议:
1、尽量不去“站队”,保持在多平台能展现你的内容。
在国内,阿里和腾讯称为两大互联网巨头,以为这很多社交媒体也做到了相互封杀,相互不展示的现状。阿里有新浪微博,腾讯有自己强大的qq和微信,那可以尝试让消费者通过这些第三方APP登录你的平台,让自己的产品、服务、平台不被封杀。
2、建立很好的展现系统。
比如转发你的内容,会自动生成带有二维码的海报,或者自动生成短链接。有些社交网站是禁止展示其他竞品内容的,所以需要巧妙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打水印。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一定要给消费者转发的利益或好处。
知识点总结
在【营销场景】分析的时候,尽量本着消费者喜欢,方便,而且不会给品牌带来损失的前提下去布局。三个不同场景,也是消费者从不知道到知道,再从知道到喜欢/不喜欢的三个阶段。
所以好的场景搭建,需要掌握用户思维的“使用习惯”,做到各个场景有联动,能打通,并且最后消费者【粉丝】有“收口”才行。总结一句话,“观察消费者动线,理解场景的需求,用大众最好的办法,搞定你最需要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