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科宇
生产总监A每周一巡检全部厂区,结束后将检查到的不良现象列出一张《整改意见表》,分别写明“现象、整改措施、责任人、完成整改时间、检查人签名”这几项。你觉得这样的做法能否做到有效管理?
生产总监B也每周一巡检全部厂区,所不同的是,他的手里是一张《点检表》,把所有需要检查的点位都列出来,没有问题的就打钩,有问题的照A总监的做法也列出一张《整改意见表》。
你觉得B的做法与A的做法有何不同?
思考后,再往下看……
B相对A,他的整改表更全面,不会有遗漏的盲点;而看了A的表,却可能还有遗漏的问题点。
A的思维逻辑是:看到什么做什么、想到什么做什么;B的思维逻辑:是应该做哪些?已经做了哪些?哪些还没做?应该怎么做?
B的做法是先定标准,再找差距,再做计划;
标准其实就是目标,两者的定义是一样的:都是执行主体想要达成的结果。只是标准是一种常态化的目标。
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的重点,是先要设定想要达成的结果,然后再考虑做什么,是倒逼计划的产生,这就能保证计划的质量,也保证了资源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