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3日    刘怡君 界面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一谈到“转型”,传统企业在生死劫面前自我救赎的画面,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但其实,画面的主角不仅仅是传统企业,看似走在时代尖端的互联网巨头们,也都纷纷经历过转型的洗礼。年仅13岁、曾深刻影响全球互联网进程的Facebook也不例外。

2017年初,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表示,他的社交王国接下来要变形为全球性社区。随着由“脸书”蜕变为“新闻书”、进驻VR领域、拓展视频业务,这家公司又在酝酿一场新的转型运动。

近日,在Entrepreneur的播客栏目“masters of scale”中, LinkedIn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与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谈到了Facebook的转型历程和创新故事。

尴尬发生得越早,越有可能成为伟大公司

2004年,Facebook问世,两年后其新功能NewsFeed(动态信息)诞生。如今,NewsFeed的广告业务每天诞生近4000万美元的收入,成为Facebook名副其实的“现金牛”。

扎克伯格提到,News Feed刚刚诞生时,有很多人表示担忧。该项目的负责人鲁奇·桑海维(Ruchi Sanghvi) 回忆当时的情形,“我们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推出了NewsFeed,还举起香槟相互庆祝。第二天醒来时,却看到了数十万愤怒的人向我们发出抗议,一大批新闻记者和学生在我们办公室前面露营,我不得不从后门偷偷溜走。”

通常,只要有超过10%的用户宣称要抵制产品,公司就会谨慎考虑并做出撤退举措。但是Facebook观察到,“即使每个人都说自己讨厌News Feed,但是其参与率却翻了一番”,这种“心口不一”的对比,使扎克伯格和他团队,不仅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还持续花费数年时间来优化News Feed的内容质量。

扎克伯格说:“如果你的第一个产品投入市场,没有产生尴尬局面,这说明你发布得太晚了。”批评家的声音、公众的质疑,不仅可以帮助品牌抢占高地,还能帮助企业听取反馈意见、持续改进,这件事发生得越早越好。

数字测试能做的决定,就别交给内部讨论了

“Facebook不会猜测,它只会测试”。这是扎克伯格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十多年来,NewsFeed有着数不清的迭代,甚至每天线上都会同时部署诸多算法进行测试。Facebook一天可以运行约1万个、不同版本的社交媒体网络,来衡量、比较有多少人正在连接和分享,以及这种模式下该网站能产生多少收入。

“这种手段帮助Facebook迅速获得反馈”,扎克伯格告诉霍夫曼,现在企业能轻而易举地拥有数据化工具,因此不必在测试之前,通过内部的层层讨论确认想法是否有效,数字会告诉你接下来的业务方向。

霍夫曼对此表示认同, “大多数企业家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的方式,就是通过一个严格的反馈循环,与客户建立真正的联系。”

诸多革命性的创新,都发生在目标之外

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莉·桑德伯格,在谷歌经历了由4人团队扩张至4000人团队过程,也见证了Facebook从捉襟见肘的创业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她认为,无论规模多大,公司的资源往往有限。领导者时刻需要做出取舍,确定自己该关注哪些领域、忽略哪些领域,而这从来都不是易事。

Facebook上的解决办法是:在专注于“首要目标”之外,还要开拓新的“非goal”(非目标)。

在负责Facebook广告的网络交易过程中,除了广告目标,桑德伯格还为其团队设置了一个“非goal”——“完成既定目标之前,我们必须先建立起自己的广告体系、定位系统和测量标准。”从此,这个规则开始演变成为一项传统。这不仅激发了员工对长期战略的公开讨论,还为其它“意料之外”的创新提供了机遇。

事无大小,都可以使用“公司的名义”

对于一些创始人来说,向员工强调公司愿景是一项一次性交易——在员工上班的第一天,告诉他什么是企业的口号,并在办公室里贴上海报、在PPT上填上价值观标语。“真正的做法不是这样”,桑德伯格说,“你必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的使命。”

桑德伯格透露,Facebook始终强势地以“公司的名义”,做任何事。每一次会议都要标注 “这是Facebook的使命”、“这是Instagram的任务”、“这就是WhatsApp存在的原因”,它们如此具有冲击力、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时刻提醒员工,Facebook现在领先在哪里,接下来要去哪,以及为什么要去那。

抛弃PPT还不够,还要向员工提问

“铲除PPT”是Facebook一项广为流传的禁令——任何会议,包括与客户的会晤、大型全球销售会议上,都禁止员工使用PPT发言,以鼓励他们进行更多元的讨论,形成对话型的企业文化

实际上,这一举措如今走得更远,桑德伯格表示,她会在日常生活中,向员工询问各种开放式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针对员工的业务,而是关于她自己的角色,以及员工的感受。

“开放式问题不涉及选择,它们可以随着信任的增长发展成更具体的反馈,是开放型文化的发射点。我问完问题后会倾听,只有在需要澄清的时候才会作进一步的提问,而员工会认为我对他们的想法很感兴趣,”。

在日常对话中,桑德伯格还会进一步坦白自己的失误,告诉员工,自己在反省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而他们会立即提出相关的建议或意见。当她对团队成员进行绩效评估时,她会直接问“我能做些什么”,这会让员工知道,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他(她)也是员工个人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管理者这样做了,才能帮助Facebook形成具有弹性的组织文化,这让公司在遭遇任何转变和颠簸的路上,都保有韧劲。”

为了给转型让路,必须搁置日常创新

从PC端向移动端转型,是Facebook发展历程中,一场艰难的自我变革。

扎克伯格回忆说,“一开始,转型进行得糟透了”,当时,团队只是打算将PC端产品复制到移动端,而没有考虑两者的差异性。他们在开发APP同时,还试图在PC端上推出新功能,而这种精力的持续分散使工作进展得非常缓慢。

Facebook做出一项疯狂的决定——两年之内不再开发任何新功能,一心投入到移动端APP的研发创新中。为了贯彻这一新战略,扎克伯格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并表示,“产品审查时,所有人必须优先向我展示手机版本,否则我会把你从办公室踢出去。”

截至2016年12月,Facebook移动业务每日活跃用户人数为11.5亿人,占据了总用户人数的93%,而2016年第四季度来自移动广告的营收,在总广告收入中的比例约为84%。Facebook成功蜕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巨头。

扎克伯格认为,企业在规划大转型时,有两点尤为关键:

1.提前建立一个长期的默契团队

Facebook领导团队的大多数成员,是和该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当初一位担任执行助理的女性,现在成为了增长团队负责人,一位工程师如今正在独立运行一个巨大的产品组 。”

长期的磨合可以塑造出良好的信任和共通的价值观,而扎克伯格也将这些讯号持续发送给公司的其它员工,告诉他们如果工作卓越,即可以在几年之内跻身管理者队伍。

2.雇用“我愿意为其工作”的人

在扎克伯格看来,优秀公司和普通公司之间的差距,在于员工水平的优劣,而一流公司的管理者,应该要有足够的信心,选用超越自身才华的人,使其包围在自己周围。为此,他制定了一个简单的规则——“如果该下属不能领导我,我就不会雇佣他”。

“我常假设将桌子转过来,思考如果我正在求职,我会心甘情愿受此人的领导、为他工作吗?”他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足可以判断该员工的才华不够、价值不高。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每一位新员工的进入,都能帮助公司赢得发展。“比如,很多事情,桑德伯格做得就比我好,我甘愿听从她的意见。”

桑德伯格对此表示认同,“如果你想发布一项新的战略任务,请不要通知员工接下来要 ‘四步走’,而是告诉他们,我们要尽可能快地到达那里。”优秀员工会采取自己最快、最有效率的方式到达终点。

而在这个不确定的竞争时代里,企业的持续改进、迅速改变,以及战略的广度,都已经变得空前重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Facebook是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 ,于2004年2月4日上线,于2012年3月6日发布Windows版的桌面聊天软件Facebook Messenger(飞书信) 。主要创始人为美国人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是世界排名领先的照片分享 ……
阅读更多【Facebook】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优势》
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时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

境界思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败在缺陷上,而是败在优势里。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