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8日    i黑马 作者:代红叶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面痴”陈克明如何用29年把挂面做到中国第一

在湖南湖北的交界处,有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县城里有这样一个人,做挂面做了29年,而且29年来只做这一件事,做成了全国第一。

他叫陈克明,今年61岁,他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克明面业的创始人,人称“面痴”。

记者对面的陈克明面色红润,说话声音中气十足。时不时哈哈大笑,一副乐天派的样子。跟当年只顾埋头做面的生活比起来,如今的他偶尔去体育馆打打羽毛球,时不时去散散步算是,已经是很丰富了。

当然,他还看书。不过,看书也是看下金融管理类的书,偶尔也参加下培训。而最近,陈克明正在看国内外并购的书籍。

陈克明告诉记者,“公司正在考虑收购一些合适的企业,但是合适的企业很难找,我们还在寻找当中。”

到明年,克明面业成立将满30年。做了29年的面,在业内他已遥遥领先。但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并不高,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仍然是克明面业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接下来这将是陈克明的弟弟陈克忠要直面的难题。早在2001年,陈克忠进入公司,市场销售的事情陈克明就再也不过问了。

2012年,克明面业在深交所上市,陈克明就更加放手公司的经营。

“现在全都是董事会决策,我们决策都不行了。”陈克明说道,“上市以后,公司更加规范了。小企业的时候可以随便做,创始人可以随便来,但是后一代这么做就危险了,要做‘百年老店’,就要规范化地进行经营与管理。”

作为一个为了把握主导权没有引进风投的企业,克明面业上市后,也不得不开始改变,陈克明也开始了慢慢释权。

从木工到挂面大王

不得不说,陈克明有一双神奇魔力手。可能你想像不到,做得一手好面的陈克明是木工出身。

1969年,17岁的陈克明来到当时他向往已久的城市南县,开始在教育局基建队做木工。

“那时候对城市很向往,感觉城市的生活待遇、劳保福利这些都比农村的高上几倍。”来到城市的陈克明做过很多事,木工是时间最长的。当年的陈克明没有想到,15年之后,一次小小的意外,他的生活翻天覆地。

在一次工程中,陈克明的手不小心受伤了,一段时间做不了活。迫于生活的压力,在手没有完全康复之前陈克明就在市场上跑,寻找能做的事。

这天,陈克明如往常一样在南县的市场上晃悠,寻找机会。在张望中,陈克明看到了这样一幕。

面店门口,客户问老板,有没有上海的面。老板干脆答,没有。那湖北的呢?客户又问。老板答也没有。于是客户摇摇头,失望地离开。

“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有一部分市场开放了。当时外地的面都是溢价的,价格相对比较高,但还是很多人买。”

当时的南县在陈克明心目中的地位很神圣,还没有看过外面世界的他觉得南县是最好的地方。于是他有点忿忿不平,为什么南县自己做的面条就没有人吃?

于是,要为南县面条争气的想法默默在心里扎根,不仅如此,要把面条做到上海去的念头也在发芽。

手一好,陈克明就开始做挂面,买了一个手摇机就开始摇了起来。

“当时摇的真辛苦啊,一包面条摇下来,摇得上气不接下气。于是我就开始改进,找了一个电机代替,果然舒服多了。”陈克明笑着比划当时手摇面条的状态。

当时的面条毛利很低,赚五分钱的差价,面粉两毛钱一斤,面条是2毛5分钱一斤,20%的利润率,还包括人工费。

15年的木工经历,让陈克明具备了很好的动手能力,很多机械设备都是自己改造升级,这也节省了很多成本。

“我开始做烘干房,根本就买不起完整的设备,就把废旧的设备拿出来自己改造,去烘烤面条。”

到1988年,陈克明终于脱离了租房一族,自己建了2间房,在楼顶建了一个20平米的烘干房。过了几个月,就建了一个60平米的烘干房。过了一年,又加了40平米的烘干房。

当时的陈克明还做了一件很正确的事情,就是做品牌。

“那时候的面条都是用报纸包着,因为报纸便宜,其他的都太贵了。我就想说报纸包着不好识别,就雕了一个章,刻着陈克明面条,盖在纸上面。”

而品牌意识的形成,是因为经历了几次面条并不是自己生产,却遭到客户投诉质量的尴尬。

于是,陈克明就去工商局注册。当时企业的注册意识还不强,从1990年开始上报到注册成功共花了5年时间。

“我的注册应该是南县第一个注册的,我的公司是南县第一个企业运筹,后来上市也是南县第一个,做了很多南县的第一个。”陈克明颇为自豪地说。

直到1997年,这个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才真正成立,陈克明的中国第一挂面历程迈出了第一步。

两兄弟的激进与稳健

最初的克明面业,只有陈克明和妻子段菊香在做。1990年的时候,公司慢慢形成了规模,陈克明开始请亲戚朋友来帮忙。

“当时做面条完全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自己就业解决以后就是解决亲戚朋友的就业问题。那时很多亲戚没有事情做,赚不到钱。所以招人都是照顾亲戚朋友做事。”

陈克明家人在克明面业中的地位,在十大股东中一目了然。陈克明及妻子、弟弟占克明面业61.39%的股份,姐妹陈晓(微博)珍、陈源芝各占5.42%。

陈克明和弟弟陈克忠是企业的两个核心人物。在弟弟陈克忠进来之前,陈克明一个人负责所有的事项,包括原料、技术、市场。陈克忠进入之后,陈克明将所有的市场业务都交给了他,自己专门负责企业内部事宜。

“其实我和他很互补,我比较激进,他很稳健。”陈克明毫不掩饰与弟弟的感情。

“三十年来,我都没有被骗过,因为我没有贪欲。”

陈克明用了贪欲这个词,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三十年来,他一直只做面条。

房地产的有很多来找我的,我都没去做。房地产是很挣钱,但是那个钱我挣不着。说实在的,我没那个能力。房地产是个关系网,要把土地拿到手,把房地产做下来,把各部门的关系梳理好,那不是我的强项。要我去给别人送个礼,做个什么事,我做不来。”陈克明笑着说,“也不愿做”。

“我认为只有我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才是自己的,别人赚的钱都不应该是自己得的。”这是陈克明很信奉的一句话。

尽管在外人看来,克明面业作为家族企业,陈克明在企业经营和投资上也已经很保守。但是在弟弟陈克忠看来,哥哥很激进。

“我弟弟常常泼我冷水,很多事情都是分析的很透彻了才让我去做。每次他提出一个反对的问题,都对我的反思有很大的促进。我会考虑到防范。”

除了上市这件事,一般情况下,对于陈克明提出的发展规划,陈克忠都会先泼冷水让陈克明冷静一下。

“在扩厂建厂房的时候就泼冷水,担心建厂了以后消化不了,要折旧,影响利润。他先比较理性的分析利弊,然后再规划。”

“现在公司每年的增长额稳步在20%到30%之间,在弟弟的节奏上,我是觉得有点慢了,想去冲。但是弟弟觉得,如果冲的太快,当期的利润会下降。”

对陈克明来说,弟弟对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他没有犯错,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是从来都不争执,因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公司好,所以兄弟俩最后都能到达到共识。

“有些事,我想做的,他会说慢点再做,比如说我想做软件,上电子信息化,我说现在立马上,他说现在还做不来,慢慢做。他会把风险评估的很好,比较稳健,所以没有犯什么错误。”

十年100亿规划

2012年,克明面业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8.95%,利润总额达到1.0073亿,实现挂面销售量21.7万吨,同比增长13.55%。

201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5.6亿元,同比增长18.67%。陈克明还有一个更加宏大的规划,10年内,做到100亿销售额。

为了这个目标,陈克明已经开始了布局。

“现在原材料占主要的成本,受国家控制,国家两次价格上涨,我们也只能跟着长,并且还没有周旋的余地。我就想以后要慢慢的做个调节,有个储水箱,做3、5个月的储备。在涨价的时候不涨那么快,国家的粮食涨了不必要明天就涨价了。”

在此之前,克明面业的原材料全都是找上游的提供商购买。因为这个规划,陈克明给董事会成员做工作。

“他们担心做原料有风险,而且利润不高。我说现在利润不多,以后利润会逐步增多。现在的面粉都可以获得10%的回报。现在是在向上游走,面粉做好了对原材料储备有好处。”

陈克明充分肯定建面粉厂将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并说服原本不赞成自建面粉厂的董事。

“面粉厂的建立,第一,我是一个用粉大户,就不需要考虑销售问题,现在的产品都是销售难,这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第二,自己建了面粉厂,就可以抓好质量,用自己的技术。第三,面粉厂和面条厂做在一起,减少运费、装卸费,降低成本。”

陈克明要做的是整个挂面行业的多元化,业务也进行了精简,将面条调味料业务挂出给合作商。

另外,克明面业也开始了对外投资。

“其他行业现在也开始接触,去年参股了国泰资本了,从谈到合作也就几个月时间。5月份见面,8月份就签了合作。这是投资的项目,经营就不管。”

从刚开始的拒绝风投,到现在涉足其他行业,陈克明也觉得顺其自然。

“以前拒绝风投是不欣赏他们的操作风格,现在上市了发展就是坐电梯,资本市场的运作是应该学习的。”

除了业务的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是陈克明最为关注的问题。

“克明面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8%,这是在超市的占有率,但是农贸市场就不一定了,因为克明面业的产品价格相对高一些。”

除了把握原有的销售渠道,下一步克明面业将会运用网络的优势,完善销售网络,加大销售投入,完善重点市场和细分市场划分,形成品牌的辨识力。

行业的下一步:整合

目前,中国面条企业有约1000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企业很多,龙头很少。

“国内行业的集中度不高,还需要整合。”陈克明有点感叹。

欧洲市场主要是意大利面,面条在韩国和日本的行业集中度相对比较高。

“在日本,面粉就三家,韩国应该是两家。面条数量多的也就那么几家,一做就是几十年,还是一个小作坊,因为人口不多。日本最好的一家面条厂,他们的品质很好,灰分很低,他们的毛利率也会高一点”

灰分是一种面条里面矿物质,灰分低的吃在口里就细腻,灰分的控制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技术,克明面业正在进行技术攻关。

目前,克明面业的平均毛利率是20%,陈克明觉得比较满足,“在充分竞争的现在,已经不错了,不过我希望竞争力可以更强一些。”

“这个行业是个发展中的行业,原来都是擀面杖做的,现在都是机械。由于中国的社会还没有标准化,设备都不成形,没有达到要求,还有发展空间。”陈克明还在不断挖掘行业的机会,“还是要不断加强内功,提高技术”。

而克明面业挂面的技术,除了对新设备的改进,很多都是陈克明自己用笨方法不断摸索出来的,比如他一直坚持的高温烘干技术,以及一种新发现的还没有公布的技术,这个技术已经拿到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陈克明非常自豪。

虽然在掌握了面条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但陈克明心里还是很尊敬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对手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审视自身,提高自己。”不过他又话锋一转,“当然,我们认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身,企业发展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我们自己。”

现在克明面业的总体市场占有率不到10%,不过在面条业内的前十大企业中,市场占有率超过5%的数目也不多。而目前,中国的面条市场年需求量在400万吨以上。

“我们现在才24万吨。要达到目标,路还很长。”陈克明最后说。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