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技术,但我知道怎么让公司盈利。”徐龙江说,他是个IT门外汉,这丝毫不是谦虚。
2005年,他创办丁丁地图,干的事儿主要是地图查询、为人指路,但是免费。随后的三年里,他一度陷入盈利的瓶颈。2008年,这个“知道让公司盈利”的家伙终于琢磨出了一个盈利的商业模式,技术+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向商家收钱!
摆脱“地图”标签
2005年,徐龙江在上海创办丁丁网(最初叫丁丁地图),公司名字以他新生的儿子“丁丁”命名。那时的丁丁地图主要覆盖地域是上海,主要就是当你想知道一个地方在哪里、坐什么车能去时,它告诉你。
虽然是项实用的指路服务,但徐龙江却以一个有趣的“丁丁机器人”来圈人。
这个叫“丁丁机器人”的家伙其实是个M SN好友,只要你加它为好友,它就能免费为你的出行提供精确的交通路线以及换乘等信息。在上线仅半年,就有15万人加它为好友。
“前几年,我们的确不赚钱。”徐龙江说,为人们提供指路服务,不收费,网站不仅不赚钱,相反在技术完善上投入巨大,“是烧钱的状态”。
不过,这个“烧钱”的机器人最大的功劳是带来了用户,让丁丁地图开始走入上海人甚至是上海外地人的生活。
2008年,手握大量用户的丁丁地图开始转型,更名为丁丁网,摆脱地图标签。
有什么不一样?
“Location base,local Life,即定位技术+本地生活平台。”在徐龙江看来,此时丁丁网的商业框架开始清晰起来,那就是脱离“地图”的局限,开始向用户提供更广泛的本地生活信息结合位置搜索服务,把位置技术和本地生活信息集合起来,在地图服务的基础上,给网友提供衍生的生活服务。比如在哪里美容更便宜,下周哪家商场有打折等,成为人们本地生活的解决方案。
从更名起,丁丁网从一家纯技术型的地图服务商转变为一家地图 营销 公司。
“三不像”的盈利密码
做地图搜索,市面上有map bar、谷歌地图;做本地信息分类,大众点评网、口碑网已打出品牌;做数据抓取、关键字排序,百度地图等都在大展拳脚。尽管已经转型,但丁丁网在不少人看来“身份”似乎不太好识别,与这些地图类、搜索类的网站大同小异。
“我们跟以上三类网站都‘长得像’,却不完全一致。”徐龙江说,目前国内确实有很多大家认为和丁丁网有竞争关系的同类服务提供商,但只要仔细去分析,便会看到丁丁网和它们在商业模式上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在地图服务上,丁丁网的核心是技术,可以让用户查询到最精准齐全的地方信息;在搜索上,网站有时在于搜索结果和用户需要的信息匹配程度。他开玩笑说,“丁丁网其实兼容了它们的特点,是个‘三不像’。”
从丁丁地图到“地图搜索+本地生活信息”的丁丁网,最大变化是在盈利模式的构设上,付费用户是商家。按照徐龙江的话说,“丁丁地图是建了一个集贸市场,丁丁网的出现是为了收取摊位费。”而商家之所以愿意买单,则是相中了丁丁网手握的550万(上海地区)黏性极高的用户。
比如企业商户成为会员后,它们能出现在丁丁地图的搜索引擎中,当用户搜索出行方案时,它们的信息就能被检索到。最初时,丁丁网收取的会员费只有500元一年,一路升至目前的5600元一年。
不仅如此,徐龙江将这些“圈”进来的商家再次细分其盈利空间,先后推出了七八个付费产品,如竞价排序、网上地标展示、精推广、佣金返利等,每项细分都有对应的收费。“仅是会员费难以满足商户自身的需求,需要多元化。”他举例说,比如有用户查询去会展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而恰好这段时间会展中心有一场拍卖会,因为想获得广泛关注,拍卖会的商家可能选择让更多用户接收到相关信息。丁丁网则能通过用户的地图搜索数据,帮助商家找到会展中心附近的用户,以短信形式告知拍卖会的信息,吸引潜在竞买者。
据他透露,目前上海已积累了近万个付费商家,而多元的付费项目解决了困扰丁丁网几年的“烧钱”烦恼。去年9月,网站实现营收平衡。
资本助力复制扩张
不管是地图还是本地生活信息服务,这类网站的最大特色是以实用性吸住用户。不过,当它们开启扩张之路时,往往遇到不少拦路虎。
比如如何处理好各地特性和网站总体一致性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技术类的东西变化不大,最大的改变可能来自商家。”徐龙江说,不同地区的商家特色比较明显,网站的营销手法也会相应调整,来应对跨区域运营的瓶颈。
建立在本地地图上的生活信息定位,丁丁网还吸引来风投机构,帮助它向外扩张。
2007年底,丁丁网获得了1000万美元融资,那时徐龙江就将资金用于人员扩张、技术升级上,为丁丁网的模式复制到其他城市做准备,南京便是其除上海以外运营得颇为成功的一个城市。
前段时间,丁丁网再次获得宏达电领投的900万美元融资。“这次融资不是资金上需求,而是战略合作。”徐龙江说,之所以与宏达合作,主要是看中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优势,可将丁丁网的本地生活应用扩展到无线互联网。“这笔资金将用于向无线互联网以及上海以外的地区扩张。”未来,丁丁网会向杭州、苏州、广州和深圳地区发展,提供长三角+广深的深度地方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