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电商企业的第二阵营,一副与世无争的面孔,亚马逊中国在中国电商圈里有些特立独行。在纷乱、浮躁的电商竞争中,亚马逊中国坚守着其全球的理念与策略,虽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并没有占到便宜,但也被圈内公认为“很有潜力”的企业。从雅虎、eBay、Myspace,再到谷歌,美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难逃魔咒。但亚马逊中国不仅活下来,而且活得有滋有味。
亚马逊的创始人兼CEO杰夫·贝索斯现在被认为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企业家,但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并不被外界认同、不被看好。亚马逊在中国同样坚持其全球策略,不考核短期收入与赢利,持续大规模投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马拉松。
2004年,亚马逊收购卓越,随后并不是轰轰烈烈地变革,而是温和地、按照其全球战略改造卓越。在收购完成一年多之后,开始启用亚马逊的数据库系统替代卓越网以前的系统,这一替换过程历经三年时间,使得亚马逊中国的IT系统成为行业最为领先的系统。2007年卓越才改名为“卓越亚马逊”。2011年,再次更名为“亚马逊中国”,用了七年时间,才慢慢抹掉卓越的痕迹。
亚马逊不仅把名字和IT系统带到中国,更重要的是把它的经营理念带到中国。贝索斯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亚马逊是一家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数企业那样,以竞争对手为中心。
贝索斯在公司开会的时候,身边总是会放一把空椅子,而这把空椅子上的人才是会议中最重要的人物——消费者,开会的时候,经理们必须要时时为这把空椅子考虑。在中国,高管例会上的开场白经常是放录音,聆听客户的声音。高管们也会时不时地到一线接听客户的投诉电话。在亚马逊总部始终会设一个客户体验官,任何产品 上市 之前,都必须通过这个客户体验官,如果他不同意,那么这个产品就无法上市。客户体验官“一票否决制”后来也被带入中国。
亚马逊在中国一直不温不火,不像其他电商那样打价格战,不疯狂地投广告,因此也没能获得京东、苏宁那样的快速增长。亚马逊中国秉承其全球战略,不作为一家商务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发展理念,仓储、 物流 所代表的 供应链 管理能力才是电商长期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 实际上就是把商品从生产厂家搬到消费者手里,用最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完成这个流程。而通过科技的手段使这个流程最优,亚马逊当然不必参与价格战,而是坚持“天天低价”。
这家已经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走在业界最前端的公司,数据化运营已经贯彻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进什么货,进多少量,产品如何定价,在节假日如何制定促销价等等,一切都由机器完成。
再比如亚马逊在中国率先推出“定时送货”服务。顾客下单的同时就可预约送货时间,甚至系统还告知顾客,如果在接下来的2.5个小时内下订单,将会在某时间段收到货物。后来还推出“夜间送货”。而这些个性化的服务则完全是依赖亚马逊强大的IT系统。
看似缓慢,但亚马逊用持续的投入在中国执行它的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主中,不怕误解,不盲目参战,坚持做一家技术公司,逐渐构筑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亚马逊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它在中国市场坚持的和创新的,都是在企业基本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