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新领军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2008年8月,在对原有的标志进行升级进化的基础上,劲霸拥有了自己全新的标志——“王者归来”: 一个拳王形象的男人,举起强有力的臂膀。四年过去,伴随着劲霸的不断发展,这个标志性的LOGO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已经愈发深刻。

回顾劲霸的发展历程,2000年之前,基本上可称为“产品时代”。这一时期,随着国内消费需求释放,劲霸得到了快速的资本积累与产能扩张。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劲霸也逐渐找准了自身定位。1991年,经过调研,创始人洪肇明发现夹克这个品类很大众化,预测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自此,夹克开始被确立为劲霸的独特优势产品。

营销 策略上,劲霸大胆地以重金投入“体育营销”迎合男性消费者的口味。2006年,劲霸以3800万元巨资将世界杯中央电视台“射手榜”栏目冠名权纳入囊中。体育营销让劲霸男装迅速占市尝扩大知名度,晋级为中国休闲服装一线品牌。

战略布局上,劲霸采取的是以中心城市辐射中小城市的策略。劲霸一方面在经营过程中抓源头,即保证服装的设计要跟得 上市 场,保证加盟商获益;另一方面则在全国铺设专卖店,抢占市场终端。2009年5月9日,劲霸男装正式将自己的营销总部全面迁驻上海,此时劲霸专卖店已经在全国各个盛市、自治区全面开花。

专注于夹克市场,让劲霸拥有了夹克生产、 销售 领域的不可替代优势。但某种程度上,这也为其长期发展带来了一些弊端。劲霸目前的核心消费群体定位为22岁到32岁的男性“创富主体”,尽管该群体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景、也拥有勇往直前的信念,但往往当下的消费能力有限。随着他们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步入成熟男士行列,往往会逐渐选择品位更高雅、与之身份更匹配的服装品牌。从这个角度而言,劲霸在专注的同时也亟需品类扩充。

几千家店面让劲霸获得了“渠道之王”的优势,但随之而来的管理难度不容小觑。2008年开始,劲霸每年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店面辅导,旨在强化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指导性强的“千店如一”管理体系。除此之外,内部管理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即将各链条上的部门重新分割为十几个“中心”, 聚合一些工作较相近的小部门,并采取中心责任制,设置一位进行跨部门协调统筹的总监。这种方式打破了按照 供应链 、营销链、品牌链等链条将职能相同的部门划分到同一链条下的旧管理方式的弊端,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尽管这种方式对劲霸而言裨益良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管理成本的上升、员工需要充足的时间磨合等,劲霸至今仍在不断磨合、完善之中。

劲霸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式可归结为16字: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每年劲霸都会根据公司员工的素质、工作经验、各部门的业务发展需要等拟出一份学习 大纲。对于部门管理者,要求必须清晰了解本部门每一岗位所必需的任职资格,并由此为依据,客观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及优缺点,包括工作心态是否稳定、工作状态是否投入等。此外,劲霸还引进了较为合理的考核机制,力求做到“知人善用”、“因岗配人”。通过每周一次的文化活动,增强员工对 企业文化 的认同感以及企业的凝聚力。

尽管劲霸对人才梯队的培养一直十分重视,但至今仍没有完全摆脱掉家族企业的影子。据业内人士透露,劲霸创始人洪肇明仍然习惯于亲力亲为,大部分高层管理人员仅仅是承担着执行角色,这种管理方式显然与现代化的企业机制并不匹配。如何在授权与控权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这不仅是制约“家族式” 企业管理 的难点,也是劲霸未来发展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艺术”。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