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汇源高调宣布,重砸50亿推出系列全新碳酸饮料-果汁果乐。
2010年10月汇源与放贷银行成功达成共识,在提高利息等条件下取得2.5亿美元贷款的豁免,公司遭遇的现金流危机暂时得到缓解,随后汇源衡水工厂,鲁中汇源工业园相继投入使用。
2010年12月11日,汇源果汁与蒙牛乳业签订战略合作签约,据汇源官网消息:汇源钟祥、宿迁等8个工厂投入巨资,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含乳饮料生产线。
2011年2月23日,汇源正式宣布通过竞拍获得“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标所有权,借道“旭日升”进军茶饮市场。
汇源“可汇恋”落空后的一系列动作,让我们感觉到汇源重拾“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信心,也显示其“从果汁走向大饮料”的战略扩张意图。汇源一直是中国中高浓度果汁市场的扛旗人与领导者,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汇源30亿的年销售额,相比近550亿同行娃哈哈来说,只能算是个小弟弟。“并购后时代”的汇源,向上进一步控制种植基地,中向转战大饮料,向下进行深度分销与精耕细作,战略决策有其正确性。在正确战略导向下,策略选择就上升为其战略成败的关键要素。
1、策略之销售模式的选择
资料显示,2006年底,娃哈哈就已经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利润22亿元,却只有48个办事处,2000多名销售员;汇源2008年销售额仅为28.2亿元,却有80多家销售子公司,320多个办事处,4000多名销售员。汇源的 营销 模式区别于娃哈哈的联销体,采用的是“类可乐”的深度分销与通路精耕模式,这种销售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较好的对终端进行掌控,但同时对企业的 营销管理 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现实中的汇源销售模式转变之剧烈,内部有“三月一小变、半年一中变、一年一大变”之说。从2002年至今,汇源的销售组织结构从营销总部制、事业部制、大区制、销售子公司制、到专卖店制,在不同模式间转换,频繁密集的变动导致无连续性,且效率低下。营销模式的选择,关键在于对营销组织的管理,而这一直是汇源的短板,大战略下不解决好营销能力,扩张越快,乱象将越多。
2、策略之产品线延伸
汇源产品线扩张经历了从专注中高浓度果汁,到转攻低浓度果汁,再到“大饮料”的发展路线。
这种产品线扩张策略的选择更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果汁市场巨头大鳄的搅局,让果汁这个细分领域,个体增长越趋缓慢,汇源的腾挪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而作为一家上市的公众公司,这是无法让股东所接受的。这也许是汇源掌门朱新礼试图卖掉“汇源”的根本原因。市场细分与市场规模往往是成反比的,转战“大饮料”,体现汇源做大营收和规模的决心。产品线延伸的关键不在于你走了多远,而在于你推出新品的成功率。近年来汇源新品推广乏力,从“真鲜橙”、“他+她-”、“果汁果乐”“柠檬ME”等,在诉求、包装上不乏亮点,但没有一款能真正成为上量产品,这里面有营销组织的 执行力 问题,更多的是对整个产品线的规划与设计缺乏管理,孤立的推出众多新品,彼此间甚或存在消费群、价格带重叠。一个成功新品的设计,要对外能有效对抗竞争对手,对内能有效形成和谐产品群!
对于一个企业的研究,我们要立足企业实践,新战略下的汇源能否在未来的旅途中阔步前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