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有这样一家火锅店,不仅生意红火,在商学院的课堂上一样很火,这就是传说中的海底捞。海底捞是一个很特别的餐厅,它的每位员工都有给客人打折和免单的权利,每家店长都有3万元的签字权;每位员工能够面对顾客都能展露出她最灿烂的笑容;顾客排队等位,可以享受“擦皮鞋”和“修指甲”的服务,甚至成为其选择海底捞用餐的一大动力;还有,最重要的,“翻台率”高于同行的1到2倍。这一切,不仅让同行嫉妒、羡慕、偷师,也引来其它行业 企业管理 者的关注,纷纷匿名到海底捞体验取经。

  4月13日,在 北京 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举办的“海底捞管理智慧与企业人性管理研讨会”上。来自产业界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就“海底捞模式能否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辩。

  海底捞能不能学?在 北大 光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长期观察研究海底捞现象的黄铁鹰看来,海底捞并不容易学,“那么多的同行都去学了,怎么没看到又出来几个海底捞?”他解释说,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对人充分信任,甚至可以称之为倾信这样一种性格成就了他的事业,这种性格内化为企业的一种基因,并且传承下来,这是海底捞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这种性格在很多企业家身上是不容易发现的。所以,“海底捞你学不会!”黄铁鹰说。

  但是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却认为海底捞可以学会。他表示,组织塑造的方法是可以学来的。一个人的本性难移,但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可以塑造的群体。

  宁高宁说:“张勇是具有大爱的一个人,特别信人、关照他人,这是一种发自他内心的精神。他本人你肯定学不来的,但是这个组织塑造的方法是可以学来的。一个人的本性难移,但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可以塑造的群体。”

  “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集体里面,也许不是一个特别大方或者特别关照别人的人,但只要有这样的组织,如果它能形成一种类似宗教精神的东西,使企业里面真正有了仁爱,不是出自于某种工具性的,而是出自于一个企业想塑造的文化性东西,就一定成功。”

  但是充分信任也有风险。黄铁鹰表示,组织里有时候难以避免有坏人,所以要用好的制度去约束员工,把坏员工排除在组织之外,用充分的信任去激励员工,让员工都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做好人。这就才是管理艺术,但是,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企业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但很多时候,这被认为是知识型企业的专利。对于以外来务工者为主体的餐饮服务企业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奢望。海底捞的管理创新恰恰在这个最难得的层面取得了突破。

  与会企业家和学者在探讨海底捞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指出海底捞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客人服务热情过度,顾客至上理念妨碍成本控制,菜品档次仍有待提高等等。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全称是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在简阳、北京、上海、沈阳、天津、武汉、石家庄、西安、郑州、南京、广州、杭州、深圳、成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城市和国……
阅读更多【海底捞】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风险》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境界思维: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