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将近,英国老牌连锁商场John Lewis一次性进了几千套漫步者(Edifier)音箱,其中最贵的一款价格达349英镑;而在丹麦高端电器渠道Fona,漫步者的产品与全球顶级的音箱B&O、BOSS一同陈列在柜台里,而这里甚至见不到SONY、雅马哈的身影;在法国巴黎,Chanel和Fendei两大品牌首席设计师Karl Largerfeld也被漫步者独特的设计所吸引,最终他买下了两套漫步者新款的M500音箱,成为漫步者产品的新用户。
2007年前后,漫步者在产品的工业设计上开始发力,推出了一系列高端音响产品,进军欧洲市场。由于产品品质过硬,设计水准卓越,不仅连续斩获国际大奖,在国外参展时还出现了国外代理商争抢代理权的局面,一扫国产商品难以突破欧洲中高端渠道壁垒的窘境。
高质 合理价位
每进入一个全新市场之前,漫步者都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在深圳漫步者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文东看来,美国市场是一个统一的市场,规模很大,对很多外来品牌深具诱惑力,但是美国市场对新品牌往往又是一个滑铁卢,当年很多中国电器品牌都在美国市场折戟。“美国市场渠道单一,被几家大的渠道商所控制,渠道品牌甚至强于产品品牌,因此,要想进入这些渠道需要很高的门槛,不但资金实力要求很高,一旦出现波折则有可能全盘皆输,例如产品不适销对路、退货等风险都很大。”
正是由于当年摸清了美国市场的特点,在自身实力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漫步者只是在美国市场小试身手一把后就把目标转向了欧洲,最终让漫步者找到了海外市场的“落脚点”。相比于美国,欧洲市场的构成更加丰富,需求也各有不同,各个国家并没有形成几大渠道商垄断控制的局面,中小渠道均发挥着自己的特点,甚至很多欧洲小店都很活跃,而欧洲的消费者相对于美国消费者更讲究产品品质,更容易接受新品牌。
2005年刚刚进入欧洲市场的时候,漫步者的 销售 并不见起色。通过了解欧洲市场的消费者,张文东发现要想在欧洲市场立足,单纯依靠价格不行,必须向欧洲消费者提供有水准的产品,那里的消费者成熟,品位高,更看重产品的品质,而非价格。这让张文东觉得必须改变中国产品低质低价的印象,而是提供具有高品质和合理价格的产品,这才是中国产品的出路。
建立高品质的产品印象,张文东选择了工业设计战略。2004年张文东用了3年才挖来业内知名的设计师谢晓光担任漫步者的首席设计师。从此漫步者的产品脱胎换骨,显示出鲜明的差异化和个性化。2008年,漫步者的两项产品获得德国IF设计奖;2009年5月,在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评选上,漫步者新品M3plus和e20两款产品同时获奖。
当这些获得大奖的产品进入欧洲主流渠道后,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漫步者的产品不但可以卖到不菲的价格,而且市场销售可观。经过3年的耕耘,欧洲市场的销售收入已经成为漫步者海外市场最多的一个市场。
以夷胜夷
经过近十年的海外市场开拓,漫步者已经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国际商标“Edifier”,搭建起了 营销 网络。在欧洲的意大利、丹麦、法国,甚至可以和顶尖的音响品牌放在一起展示。
总结多年来的海外市场经营心得,张文东觉得海外市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复杂,能够以尊重、学习、融合的态度,去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消费需求的全球用户,本地化的去运作市场,会带来很多好处。
“坚持严格的品质标准,不向客户低头,这在国际市场上是最难做到的,因为客户会不断压低成本,逼得中国企业不得不降低标准,从而在国际市场上降低形象。”张文东认为,面对中国制造商,很多国外的客商都会打出低价牌,以量大作为诱惑,为了眼前的利益,很多中国被迫接受,然后就是降低成本,提供较差的产品。
要想做好国际市场,熟悉当地的工作和生活,熟悉消费者非常重要。张文东一年中起码有一半的时间在海外市场考察和出差。有一段时间,东南亚的代理反馈,产品质量不稳定,容易出故障。于是张文东就亲自到当地考察,参加当地人的聚会。经过调查发现,当地的消费者普遍喜欢把音箱开到失真的程度,声音很大,加上当地湿度大、温度高,对音箱的破坏程度很严重。回到国内后,对东南亚出口的音箱进行重新设计,增加特殊的散热设计,抗损伤能力大大提高,产品推出后深受当地市场欢迎。
而在印度市场,用户喜欢功率较大的音箱,但是当地的电压极不稳定,导致音响产品很容易出现电路故障。漫步者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这一问题后,针对印度市场开发的产品将电压适用范围扩大到正负20%的范围,大大超出了正常的产品制造标准,即使在不稳定电压下工作,故障率也较同类产品减少很多。经过这一改变,漫步者产品很快就在印度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海外做市场的时间越久,就越发现尊重当地文化,遵守竞争规则的重要性,这是一般初入海外市场的中国 企业管理 者很难体会到的。”张文东说。
多年前,由于中国的喇叭产品在巴西市场低价倾销时,巴西政府对中国进口的音响类产品实施了惩罚性关税,一公斤的产品要额外征收2.75美元的关税。于是漫步者着手探讨支持代理商在当地以设厂的形式,将零配件拿到巴西进行组装,部分零配件也在当地采购。“我们将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采购当地的产品,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市场矛盾。因此,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必须要熟悉当地的文化和规则,也需要注意对当地市场环境的适应和保护,否则就可能遭遇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