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想做大做强,往往要借助投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获得飞跃性成长。国内领先的早教机构红黄蓝正在经历这样的阶段。
红黄蓝最初以亲子教育建立起自己的知名度。这种在国外非常普遍但国内至今仍处于“婴幼期”的教育模式,1990年代进入中国,主要面向0—3岁的婴幼儿,强调父母的参与和互动。红黄蓝和东方爱婴是最早“尝鲜”亲子教育市场的机构,二者都通过直营+连锁的方式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建立起三四百家亲子园,是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
与东方爱婴始终坚持“专业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定位不同,红黄蓝从2003年就开始将品牌延伸至面向3-6岁儿童的幼儿园市场,成为国内首家同时拥有亲子园和幼儿园两大业务体系的教育机构。在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史燕来看来,一般的教育机构只局限于亲子教育或者幼儿园教育,孩子完成一个阶段后,要更换新的环境,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会面临很多问题。红黄蓝采用一脉相承的教育理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并辅以特别开发的过渡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亲子园与幼儿园良性互动发展,已经成为红黄蓝的独特优势和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史燕来对《商务周刊》说。
双业务互动经营的模式,不仅能增强客户认可度和忠诚度,还可以提高红黄蓝的综合效益。与其他经营单一教育项目的机构相比,红黄蓝能有效缩短成本回收期,在招生、招聘等方面也有更多优势。但史燕来表示,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对于两个阶段教育内容差别大、整合难的问题,红黄蓝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加大研发投入,比较早取得了突破,2004年就研发出了适合中国0-6岁婴幼儿的“立体教育方案”。但是在幼儿园市场开拓上,红黄蓝进展相对缓慢。从2003年至今,只开出30多家。
与亲子园相比,幼儿园规模大,对于设备、师资和管理要求更高,不容易复制,这也决定了国内幼儿园市场机构林立却少有上规模企业的局面。2008年前,红黄蓝只做幼儿园的直营,5年开出10家。这一年,红黄蓝请华兴资本牵线搭桥,融得了学前教育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战略投资,情况开始有了改变。
在史燕来看来,企业融资意味着发展到了一个更高、更好的阶段,“融资对于红黄蓝而言,不仅是一个获得资金的过程,也是一个获得业界合作资源的过程。”她如此阐释这次融资对于红黄蓝的特殊意义,“我们从投资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提出的建议和问题,帮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红黄蓝的发展模式。”通过这次融资,红黄蓝还找到了契合自己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战略合作伙伴——美 国学 乐集团,由此带来了更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教育资源。
史燕来觉得不管是采用加盟还是直营,快速发展的教育企业都面临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因此在资金充裕之后,红黄蓝并没马上开动扩张的机器,而是花了近一年时间重新梳理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标准流程。之后,红黄蓝在亲子园和幼儿园业务上,开动直营和加盟的双引擎,进入了一个迅速扩张的阶段。
2010年,红黄蓝继续探索新的生长空间,与万科、远洋、金源等多家知名地产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把“地产+教育”的双赢模式延伸到早教领域。在此之前,红黄蓝亲子园通过与商业地产合作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已经覆盖望京国际商业中心、蓝色港湾购物中心、万达购物广场等多家核心商业项目。现在将幼儿园与住宅地产“教育配套”,又为红黄蓝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生长空间。
展望下一步的发展,史燕来相信,要想使规模产生效益,必须在渠道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产业链延伸。目前红黄蓝正努力从早期教育服务向教育玩具开发、图书光盘出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领域延伸。未来,在巩固亲子园和幼儿园互动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红黄蓝将形成亲子园、幼儿园、家庭教育系列产品三大体系,构建起更完整的早教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