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审计日益演化成为由技术型审计人才、创新型审计技术和多维审计数据等要素共同构成的新型审计体系,并形成了审计主体与审计对象、数字化工具之间的“数字化”和“协同化”新型生产关系,并具有“新”与“质”的特征。审计要素和审计关系的这种“新质”变革,共同促进和形成了“审计新质生产力”——它是审计发展变革和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也是实现审计高质量发展和审计职能的重要支撑和关键保障!
一.引言
进入数字化新时代后,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和融合度使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先进程度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涉及领域新、科技含量高、交叉属性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生产力的跃迁和质变。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它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跨越式发展而言,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创新。另外,它对于审计数字化转型及审计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性与实践指导性。
在数字化环境下,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和审计模式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益向云审计、数字审计和智能审计方向转型。而审计的数字化转型,越来越依赖大量的经济数据、金融数据、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等大数据作为基础展开,并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审计创新,从而有效促进审计质效提升和审计高质量发展。
二、审计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变革
现代审计日益演化成为由技术型审计人才(新劳动者)、创新型审计技术(新劳动资料)和多维审计数据(新劳动对象)等要素构成的新型审计体系,审计体系中的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关系也发生了相应变革。
(一)审计生产力要素的变革
审计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而这种转型需要新型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态组合。数据生产力、信息生产力、知识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等“四力”要素,在推动审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力”要素为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核心动能和驱动引擎。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四力”要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需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四力要素”的融合,可以形成强大的“新质”合力,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质态发展。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上的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撑,更体现在应用层面上的协同作用和共同发展。
(二)审计技术应用的变革
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审计环境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等新型“劳动者”,需要不断关注各类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适时和灵活调整审计数字化转型策略。同时,需要不断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实务技能,运用审计技术——新型“劳动资料”,对经济与金融数据、行业市场数据、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和税务数据等新型“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分析和深度应用,实现审计资源的合理运用和审计质效的有效提升,最终实现审计的高质量发展。
另外,审计技术应用变革和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会使得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审计工具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信息,降低审计数据获取难度和审计风险,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数字化转型,会日益形成审计交互的非接触化(如非现场审计)和“云”化(如审计数据共享化)趋势,从而有效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另外,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还可以使得将与审计关联的数据信息实现“云”化,审计人员可以更快捷地利用云数据实现审计核查和联网审计。
(三)审计生产关系的变革
审计中的生产关系,可以理解为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审计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审计数据关系、审计协作方式、审计沟通关系、审计监督关系和审计报告关系等。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之间会因各自不同的组织结构、组织功能,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协同,从而形成了新的审计关系。
三、审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循环
基于新质生产力与审计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分析,本文认为审计发展与变革过程中所体现的“新”与“质”,是一个以数字化审计作为审计思维,以高质量发展为审计目标,以审计新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能力体系。该能力体系是由技术型审计人员、创新型审计技术和复合型审计数据等新型生产力要素共同构成,并与被审计单位、审计对象之间形成了新型的数字化生产关系。这种审计“新”与“质”的能力体系和新型生产关系,共同形成了“审计新质生产力”。审计新质生产力为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动力源。
第一种循环:审计新质生产力中数据生产力、信息生产力、知识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等新质生产力要素之间的循环,即信息生产力以数据生产力为基础而形成,而知识生产力又在信息生产力的提升基础上而生成,知识生产力的提升又会促进数据生产力的提升。该循环体现了审计新质生产力的动态演进特性。而“四力”要素的循环,为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动力源。
第二种循环:审计数字化生命周期各阶段——即基础准备阶段、处理分析阶段、凝练提升和创新应用等四个阶段之间的审计新质生产力要素循环。该循环过程依“数据处理→信息转化→知识提升→数字应用”的逻辑层级展开,体现了审计数字化转化的动态实践过程,即审计数字化转型是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进行动态转化,以达成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既设目标。
四、审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与发展
审计署等审计机关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构建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和实施联网审计,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审计机关还建立和健全了各类数据的定期报送制度,加强对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公检法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多维搜集和综合比对、关联分析力度,从而系统性提升审计人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综合能力。相关政府审计部门在PPP项目的审计流程中,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共识机制和去中心化等特性,构建了全过程审计联盟链平台,通过整合技术支持、数据管理、审计应用、报告访问和平台管理五大模块来提升审计的效率与质量,以解决传统审计过程中诸如数据管理的不足、智能化程度低、程序复杂以及信息可靠性等问题。
另外,主流会计师事务所也在积极响应审计数字化转型,如德勤新一代全球审计平台Omnia通过强大的工作流和分享机制、中央监控仪表盘、定制化风险引擎、针对不同行业和账户的分析工具集、自动化功能和专有算法等特点,实现了数据驱动的风险识别和透明协调的工作流程,以促进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和卓越的审计体验。部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以及自然语言处理(NLP)、图文识别(OCR)等技术,应用于工程审计体系中复杂化和多元化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并设计和构建起审计预警指标与阈值自动判断机制,实现对审计疑点的及时锁定。
需要指出的是,审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与数字赋能,以为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提供审计实施的有效“利器”,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和提升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强审”已成为审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未来,IPA技术(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智能流程自动化)和ChatGPT将成为审计创新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创新工具。另外,由南京审计大学基于AI大模型技术研发的“审元”,已经初步具备了类似于ChatGPT的智能问答、代码随行、案例推荐、报告生成等功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有力的支持。
五、总结
随着信息科技和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创新应用,当前生产力体系中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以及三要素之间的生产关系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质态的先进生产力。为应对新质生产力的巨大冲击和影响,审计领域需要不断发展和自我变革,以更好发挥审计职能、提升审计质效和满足审计需求。
由此,现代审计日益演化成为由技术型审计人才、创新型审计技术和多维审计数据等要素共同构成的新型审计体系,三要素之间形成了“数字化”和“协同化”的新型审计关系。随着审计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审计领域也形成了具有“数据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特征的“审计新质生产力”,而审计新质生产力的不断跃升,反过来又为审计高质量发展和审计职能的更好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关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