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今年4月,曾经位居世界500强之首的通用电气公告称,其旗下金融公司通用资本营业收入下降39%,营业利润下降21%,公司计划出.售大部分通用资本的业务,并启动重心向工业部门转移的新战略,以期更加专注于高端制造业。这似乎在提醒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潘多拉盒子里装的不仅有希望,也有灾难。
在笔者眼中,很多的中国企业一直都没有摆脱一拥而上、一哄而下的从众发展模式。随着中国地产行业的大起大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堆积、资本市场的断崖式跌宕、以及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没有明显改善,中国整体经济的信贷杠杆过高的风险已经逐渐显露。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融业进一步的过度发展会导致国家的部分监管真空,可能引发局部的资金链条断裂,甚至酿成整体金融行业危险的结局。
首先,中国银行业正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存款竞争加剧,息差收入的萎缩将会直接影响所有银行的盈利能力。对于一般商业银行而言,受制于网点、品牌、声誉等因素的限制,吸引存款难度增大。由于大客户拥有较高的议价实力,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小行受到的存款流失影响将非常显著。二是银行业竞争群体的多元化使竞争更趋于激烈。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步伐在2014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来自东部地区的5家民营银行率先获得营业牌照。同时国有银行引入民营资本的风潮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例如,2011年9月,安邦保险以50亿元收购成都农商行35%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3年8月,民营资本新湖中宝投资13.3亿元,成为温州银行第一大股东。另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业形成挑战,如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客户提供账户余额增值服务,增加了相应账户对银行存款账户的替代,P2P的发展则抢夺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在互联网金融功能进一步完善后,银行业存款面临更大的分流压力,银行利润也相应受损。三是近年来银行资产质量压力陡增。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出现短期化趋势,短存长贷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风险加剧。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12年前这一数据还保持在1%以下,至2014年第四季度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已达到1.24%的水平,截至2015年第一季,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升至1.39%。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在2015年5月落地实行了存款保险制度,表明国家为防范金融风险不再给银行政府信用背书,银行破产将成为可能。而相比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地区性中小银行的风险把控能力弱、区域集中度高、在地方融资平台投放信贷比例高,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其次,尽管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改革牛与政策牛,但是股票市场灿烂的火焰与苦涩的海水只有一个星期的距离。而且国家推动股市繁荣的初衷并不能带来每一家证券企业的高枕无忧。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根据《意见》,证券业将放宽行业准入,国家支持符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在业务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业务牌照,同时积极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证券服务业。随着证券牌照的放开、外资及民营资本的介入,券商实力分化将加速。目前中国证券业从规模上分析基本形成了三级梯队。一级梯队企业的地位比较稳定,包括中信、海通、国泰君安等,而二级梯队处于不均衡状态,例如招商、光大、平安等,这些券商正努力通过兼并重组迈入规模上的一级大券商,而在三级梯队的中、小券商中,除了部分拥有区域性优势特点外,还有些券商收入来源单一,业务牌照不齐全,往往只有经纪类业务,甚至有些券商经营欠规范,在加杠杆时鲁莽冒进,在一触即发的佣金大战和风雨飘摇的市场洗牌之后,业务竞争力将被削弱,甚至将面临生存的威胁。
再次,互联网金融各不同细分业务模式在中国市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其中只有网络支付结算行业相对成熟。而其他模式正在经受市场检验,尤其是倍受热炒的P2P业务的风险隐患正逐步恶性化。一方面,P2P企业对于融资需求方的还款能力的评估一直是非常突出的风险点。P2P企业不同于银行体系,有一套交易前的风险评估程序。P2P在做类银行业务的时候,为了获得足够的利润回报,没有能力也没有动机将全套的风控流程执行一遍。而另一方面,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只有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实现了平台内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估记录的大数据体系。很多的P2P企业在客户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基本处于空白。截至2014年底,我国P2P网贷平台1575家,累计成交2528亿元,贷款余额1036亿元。目前,P2P贷款行业或将面临政府加强监管,牌照发放等正规化进程,这将导致全行业野蛮拓展的终结,而且哪些劣质的只考虑击鼓传花的公司将被淘汰。
金融服务业的实质是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为有良好预期回报的资金需求者提供融资,并能有效控制信用风险。装备制造企业进入金融行业,应坚守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战略理念,以控制风险为重要前提,并注重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效应。所以,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应从三个方向考虑产融结合战略。
首先,很多装备制造企业都已经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是以扩大产品销售,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为主要目的,通过产品加金融的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融资租赁是最适合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金融业务,而目前融资租赁公司还有很多深耕细作的空间。第一,利用已有业务优势拓展例如汽车、交通物流等相关风险性小的业务领域,建立公司优质项目库,拓宽业务渠道,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第二,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融资渠道,提升合作银行的授信,确保低成本资金,也可以积极开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包括将公司存量资产通过信托、保险、资产证券化等途径向资本市场融资等。第三,通过获取金融租赁资质,升级企业牌照。金融租赁公司可以经银监会批准发行金融债券,进行同业拆借,开展资管业务,并可以进行境外外汇借款,这样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在做好服务产品销售的同时,逐步升级金融业务。
其次,装备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申请注册财务公司,建立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财务公司的基本功能是以母公司为依托,为母公司进行资产管理、内部结算等。另外,在银监会的批准下财务公司可以进行保险代.理、产品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发行财务公司债券等业务。经营好的财务公司还可将业务延伸到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财务顾问、代.理债券投资、应收账款提供保理等业务。在财务公司发展壮大之后,装备制造企业还可以通过产品直接消费信贷,将业务范围向非自有品牌延伸,通过产品的互补实现对用户提供整体项目解决方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财务公司有助于企业在自我体系内形成金融闭环,控制风险。
再次,发展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也非常适合装备制造企业。2014年我国私募投资机构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不论是政府、券商、国企抑或是民企,越来越多的主体进入私募基金行业,市场规模较5年前实现了质的飞跃,市场成熟程度也不断提升。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而言最适合发展战略产业基金。随着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扶持领域,也有很多配套扶持资金。装备制造企业在行业内已经拥有的较强的专业人员储备,以及在产业链中拥有较优势地位,所以通过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形式,可突破自身的资本局限,用尽量少的资金撬动大额资本,共同投资与自身相关的高技术领域,一方面可以预期较好的资本回报,另一方面会对自身企业未来的发展培育新的技术源泉。而且,在国家大力发展新三板市场的机遇下,产业基金为了保证所投资项目信息透明,可要求被投资企业必须到“新三板”挂牌,这样将有效降低产业基金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