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来说,信息化系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需加强的环节是什么?某集团财务总监苏俐给出的答案是:成本管理。
信息化助成本管理效能提升
苏俐对信息化技术情有独钟,同时他还是一位从普通会计成长起来的资深财会人士。如此丰富的经历使苏俐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深刻的认识。
“目前,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众多的企业已经步入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时代,或者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需求,ERP的使用在现代企业已经很广泛。”苏俐说。
苏俐把企业信息化管理看作是支撑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的基石,其中的成本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是制定价格的依据,是进行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重要依据,还是考核评价业绩的指标。”苏俐认为,成本管理模块是ERP系统中枢神经,是企业信息的最大集合地,是评价ERP成功与否的“显微镜”。ERP系统中的产品数据、计划数据、物流数据、工艺数据等众多的数据流最终将汇集到成本管理模块,由此而得出企业的成本、利润等高端的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简练而重要的数据支撑。
苏俐说,伴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成本管理自然被提到重要位置,多年来成本管理领域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因为有了数字化信息平台而涌现出诸多解决方案,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解决方案现在都可以实现了。
成本信息化管理“尚不如人意”
正因为信息化软件在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上马信息化项目,其中一些大型企业不惜成本引进了国外的知名品牌ERP软件进行成本管理。
但苏俐在做了一定范围的调查后发现,很多企业的ERP应用成功率却并不高——这些企业的ERP应用中往往标准成本模块已经就绪,但成本差异模块几乎没有成功案例,主要因为其成本差异分配是系统外手工操作,ERP系统并不能自动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同时,系统运行的投入,无论是软件本身价格、还是实施咨询价格以及支撑硬件系统的价格都非常高,但实际效果却并不能与高投入成正比。
“套餐式的管理软件功能强大,但为了适应众多不同的行业,其产品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一个装备制造行业的企业并不需要其他行业的经验,却要为一些并不需要的功能付费。同时,这些高端软件也对硬件条件要求苛刻,可谓是花钱多、办事少。”苏俐说。
不仅如此,苏俐还认为,在企业信息中产品成本信息应该是最高机密,在大量使用国外的信息化产品的领域,国有企业、民族工业等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以及其他企业技术、经济信息均有可能泄露,这对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企业竞争来说是“非常不利和被动的”。
应引入“责任成本管理”
针对目前企业ERP系统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成本管理难题,2009年,苏俐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与长春税务学院副教授曹晓雪承担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国会计变革 ”课程开发课题之一的“产品成本与责任成本核算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责任成本差异法”的责任成本管理概念。
据介绍,“责任成本差异法”以数字化为手段进行进行责任成本管理,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将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标准成本及其各项差异的计算和分析,使企业在同一信息技术平台下同时提供企业对外的产品成本和企业对内的责任成本信息。这既满足财务会计的需要又满足责任会计的需要,帮助企业从“丢掉的定额成本法、执行不了的标准成本法、非常渴望的作业成本法”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苏俐告诉记者,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企业的经营行为,有着与国外截然不同的特殊情况,国外相对成熟的ERP软件并不一定能与中国企业完全契合,中国企业也很难发展出类似在信息化系统中引入“责任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国内企业不必盲目追捧国外大品牌ERP软件,毕竟适合国情、适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化系统才是企业真正急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