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为未来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一种经济资源,这是会计学赋予资产的定义,但这一定义却忽视了资产也是一种风险。资产不等于财富。财富一旦投入企业成为资产,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富,而是以一种被赋予了特定用途的资产形态而存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体资产,它是一种特种形态的商品,财富则不具有特种形态,而是用一般的价值手段来表现的,例如表现为贵金属或纸币等。财富没有质的而只有量的差别。二是作为功能资产,资产有其特定功能性,即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因此,会计上就将资产定义为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一种经济资源。
但是财富一旦转化为资产,就必然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的风险本质上就是资产不能变现的风险。这是因为,企业风险一般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而到期不能偿债最终取决于资产是否能快速足额的变现,不能快速足额变现就意味着经营风险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导致债务不能快速足额偿还。因此,要想避免债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就必须使资产快速足额变现。不难看出,衡量财富是以多少为标志,而衡量资产则是以其变现能力作为标志。资产表现为实体资产和功能资产,其变现能力的内涵也不相同。就实体资产而言,是指其实体价值能否在市场上变现,表现为各种资产能否在出售以后收回其账面价值相应的现金;就功能资产而言,是指其功能价值在市场上能否变现,表现为各种资产功能作用的结果能否被市场认可,或者说,各种功能资产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否在市场中快速足额的变现,这通常用资产的周转速度衡量。资产的周转速度取决于两个要素,即销售收入的多少和资产占用的多少。理论上讲,资产占用越少,销售收入越大,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可以看出,财富以量的多少衡量,而资产则以周转速度衡量,两者具有相反的方向,因为资产数量越大,有可能使得资产周转速度越慢,从而风险越大。
资产也是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作为实体资产,如果通过市场出售不能收回其实体价值就意味着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变现,如短期投资不能收回本金,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发生坏帐损失,存货发生跌价损失,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等都属于资产实体价值不能变现。一般来说,除了少数具有资源垄断性的资产,企业的资产大部分都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实体价值降低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绝大部分企业都面临资产实体价值不能足额变现的风险,这正是会计上规定企业所有的资产都必须提取减值准备的原因。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还愿意将财富投入企业成为资产呢?关键在于资产不仅以实体资产存在,更以功能资产存在,作为功能资产就是能够为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流入,只要顾客的需要是无止境的,获得的经济利益流入就必然是持续的。这意味着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转化为企业资产后,依存于功能资产就可以反复不断的生产或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与实体资产恰恰相反,一旦资产的实体价值在市场上变现后,资产的所有权必然发生转移,资产就不可周而复始的周转而形成其周转价值。因此,提高资产的功能价值就是要提高资产的周转速度,也就是要用极少的实体资产占用,发挥更大的功能资产效用,即取得更大的销售收入。但企业功能资产作用的结果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并非总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当实体资产价值不能通过销售收入得以补偿时,就可能迫使企业最后不得不出售实体资产所获得的收入来补偿实体资产价值。但如前所述,实体资产价值通常会伴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而贬值,因此很难通过出售实体资产所获得收入来补偿实体资产的投入价值,这就造成了企业破产的风险。资产的功能价值表现为周转价值,意味着企业不是以资产的多少,而是以其周转速度为优劣的标志,这至少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同样的实体资产占用实现的周转价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功能价值越高;二是实现同样的周转价值占用的实体资产越少越好。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实体资产的变现风险减少,而企业的功能资产的变现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