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实例说明,企业陷入经营危机前是有征兆的,若将经营方式数据化,即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经营情况资料的分析,形成一定的财务数据指标,企业经营者据此就可预先得知企业将面临的潜在风险,这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首先,可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考核、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当出现可能危害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经营者可提前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将危害降到最低。
其次,对于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企业财务诊断技术对风险程度做出判断,寻找造成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能掌握风险控制的主动权。
第三,对症下药,纠正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偏差或过失,将企业恢复到正常的经营轨道上,一旦发生财务危机,要阻止危机继续发展。
第四,通过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及处理后的反馈意见,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将经验和教训转化为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加强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免疫功能。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及早采取措施。为此,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企业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长远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由此,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会越强。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在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于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多、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面临财务风险,通常应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