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频繁使用政策工具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衡量投资回报率时,企业应侧重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2010年是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开端,央行近3年来首次动用加息工具便连续加息两次;另一方面,年内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在年底32天内便有3次上调,调整后存款类大型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8.5%的历史高点。
所有的动作,无不显示出央行收紧流动性、抑制通胀的决心,而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将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转向2011年的“稳奖,并由此步入升息通道。这一切,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
为什么实施”稳奖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压力,2009年,中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规模呈跳跃式增长态势,大量信贷投放让2009年贷款余额达40万亿元、新增贷款达9.59万亿元的历史高位。而2010年以来,前11月新增信贷7.46万亿元,已逼近全年信贷目标7.5万亿元。
货币量和流动性的高速增长,为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流动性过剩,民众对通胀的预期上升,资产市场的泡沫迅速膨胀,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过热的经济有必要降降温。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极端动荡的状态已有所缓和之际,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完全可以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本文开篇列举的一系列大动作,便是对该政策转向的最好诠释。
因此,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回归“稳奖,包括对货币供应量M2增速的调减,不过是对之前在危机中应运而生的”宽松“的一种修正和清理罢了。与1997年的”稳奖不同的是,现在再讲“稳奖,无疑就有着收紧的意味。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挑战
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活动的管理。”稳奖的货币政策直接表现为资金流动性收紧,也意味着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命脉受到威胁,笔者认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融资角度来看,首先,融资难度增加了。中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小企业,资金仍然来源于银行贷款、票据贴现、签发汇票等银行业务,而这些资金的取得又依赖于银行自身拥有的可支配信贷额度。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全国贷款总规模压缩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下降,势必将加大企业从银行融资的难度。
这种难度的增加,一方面,体现为在可支配信贷额度受到控制的前提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势必进一步优化其贷款结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避免不良资产的增加,资金将更多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或是信誉度高的上市公司,这便挤压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小企业的贷款份额。
融资难度的增加,还体现为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面对相同额度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支配部分,会由于上缴央行的额度增加而降低。这样一来,若再面临类似经济状况的贷款企业,“稳奖政策下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的审核力度将明显加大,严格的审查程序无疑抬高了企业贷款融资的门槛。
其次,融资成本也提高了。2010年年末的两次加息、以及2011年还可能再运用的调整存贷款利率的价格型工具,直接增加了运用贷款方式融资的企业的利息支出。就2010年前11月新增的7.46万亿元信贷额为例,贷款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将新增企业利息总支出85亿多元。对于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生存发展的企业而言,融资成本大幅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需要依靠票据贴现方式获得短期融通资金的企业也将受到影响。受存款准备金率上升的限制,银行可以通过调高贴现率来控制其金融风险及信贷额度,因此,同等额度的票据申请贴现,在”稳奖政策下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贴现成本,另一方面又降低了融通到手的资金额。虽然,相对贷款利息支出而言,这部分成本较低,但也是为短期融通资金设置了障碍。
再者,融资的灵活性下降。“宽松”的政策下,企业“借新债还旧债”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也不妨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但一旦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力度加大,在信贷规模受限的前提下,到期贷款想直接转期、或是因投资需求要临时申请贷款就变得困难起来。
同时,随着存贷款利率的提高,市场平均投资报酬率上升,在资金流动性收紧的一系列措施下,企业利用其他融资渠道融资的难度也将相应提高,各种融资渠道间相互协调变得困难。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首先,投资进度减缓。当融资遭遇瓶颈时,随后的投资必然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而言。因此,前期已敲定投资方案的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可能被迫压缩或搁置,机会成本增加;而前期尚无计划的,即使现在面临好的投资项目,也可能因为融资困难而“忍痛割爱”,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又进一步被削弱了。
其次,占用资金增加了。现代企业往往采取赊销模式来占领市场,但高额应收账款背后的风险在资金流动性收紧时将体现得愈加明显,尽管应付账款占用额度将相对对冲一部分。同时,应收账款占用的大量资金也不容小觑,在企业资金量不足时,机会成本将显著上升。
此外,国内通胀压力巨大,频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抑制通胀,短期内容易进一步促发大家对通胀的预期,由于政策调整的效果总是滞后,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企业的产品销售市场又因物价过高而不容乐观,进而抬高了存货的资金占用额,企业流动资金的流动性将随之下降。
化挑战为机遇
面临如此多的困难,企业将如何平稳度过降温的2011年呢?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稳奖的货币政策仍然为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了机会,若能利用这一时机趁机清理前期扩张遗留的问题,优化投融资结构,夯实市场竞争力,就能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矗
虽然,央行连续加息旨在收紧国内的流动性,但由于欧美日3大国家经济仍在实行”零利率“或低利率政策,美国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延续,因此国内加息将直接造成境内外利差进一步扩大,大量”热钱“将涌入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预期持续增强,也导致”热钱“伺机而动。对于那些通过贷款或股权资本融资变得困难的企业而言,这种寻求高收益的套利资本便是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运用得当的话,先动优势将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但若风险控制不严格、对冲措施不到位,”热钱“进入也会造成企业甚至国内经济的虚假繁荣,泡沫终会因该资本的高流动性和短期性瞬间破灭。
按目前的货币政策取向,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不会因此被压制,这意味着央行总的信用供给规模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信贷缩紧的部分,将可能通过债券等形式来补充。因此,贷款遭遇瓶颈的企业,不妨考虑转而利用债券融资。但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定期付息的压力仍然需要企业通过合理融通短期资金来消化。
经历了近两年信贷高速扩张的企业,如前文所述,投资规模的扩大可能导致存货、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高。在目前融通资金困难、”开源“受限的环境下,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并加速资金周转效率,便成为企业”节流“的关键,也将提高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前期已获得的贷款额度,已然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后期的项目建设中资金运用应更加谨慎。目前,频繁使用政策工具,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衡量投资回报率时,企业应侧重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和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注定要面临巨大的挑战。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系